聽講座筆記學生核心素養與基礎教育評價改革
辛濤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
記錄時間:**年9月26日上午9:40-10:40
記錄人:鄭州龍門實驗學校邱樸智
提綱:
一核心素養的提出緣起與概念內涵
二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框架
三通過評價改革促進核心素養的思考
一、核心素養的提出緣起與概念內涵
回歸原點的反思與追問:
我們到底培養怎樣的人?如何培養既清楚又模糊
相關背景:
1、貫徹**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
2、國際教育發展和變革的趨勢(a國力競爭、b核心素養:解決的兩個問題:個人自我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c國際趨勢:各國紛紛將核心素養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
3、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基本定義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
核心素養是貫徹三維目標的綜合表現
核心素養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核心素養具有發展連續性和階段性
核心素養兼具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個體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基本定位:
歷年文件的時間數軸圖
1.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2.圍繞“德智體”主線,
3.強調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強調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
教育目標:宏觀、抽象、代表國家利益
對學生的能力、素養提出了要求
二、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框架
1.理論思考與指標遴選依據
a.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b.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體現學生應該具有的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信念和價值要求;
d.注強調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
e.重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一個基點:全面發展的人
三個核心:1.主體性(自主發展)培養和發展身體、心理、學習方面的素養;
2.社會性(社會參與):處理好個體與群體、社會、國家、國際等之間的關系
3.文化性(工具性)(文化修養):掌握和運用人類智慧文明的各種成果
三、通過評價改革促進核心素養的思考
國際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與特點
1.關注學生發展,強調培養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能力
2.強調課程的整合性,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STEAM)(需要著力思考)德育、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跨學科
3.在課程中融入了質量評價標準,強調問責(以前基本都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建議。現在多引入了質量評價標準。)
4.教育管理權力的下放與課程評價權力的集中
Q:改變知識傳授和學科本位,轉向現代社會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搜集、或許和分析能力
重新梳理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
1.課程標準體系的組成部分
2.課程標準體系各部分與核心素養的關系
3.評價觀念: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A:Assessmentoflearningandteaching
B:Assessmentforlearningandteaching
C:Assessmentaslearningandteaching
根據介詞使用的變化,從A到C是不斷深化的問題。
評價依據:基于學業質量標準
學業質量標準是核心素養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
根據核心素養體系研制的學業質量標準,主要內容是規定學生在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一方面,學業質量標準不再是基于學科內容的表現標準,而是基于能力和素養的標準;另一方面,利用基于核心素養建立起來的學業質量標準知道教育評價,可以促進評價打破學科限制,使跨學科能力的綜合評價成為可能。
評價內容:強調對軟技能和軟環境的評價
監測學科: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德育
監測內容:
1.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
2.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相關影響因素
監測周期:數學+體育;語文+藝術;科學+德育
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
學校積極心理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
安全和秩序,接納與支持,公平與公正,鼓勵自主與合作。
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有助于調節、修正不良家庭背景對學生發展的消極影響;有助于減小城鄉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
評價技術:創新突出核心素養導向的測評方法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和學的方式正在發生根本變革
數據融合、MOOC、翻轉課堂、智慧學習、數字教師、教育大數據、智能服務、適應性、教育公平、電子書包、開放教育、教育大數據、教育公平。
Q:城鄉差距+家長投入,造成了學生個體化差異越來越大。
音樂電子化測試:指定時間段、作答可不聯網、每校一臺電腦即可、相繼完成
數據評分:(機評+人評,大面積機評,小部分人評)
評分指標:
信息技術助推命題方式的改進
對學習過程數據的深度挖掘
對學生閱讀素養與寫作素養的評價:識字量、用詞量;各種句型的使用情況
圖像是從三維壓縮成二維,所有機評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
篇2:小同學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研究
我們在依據國家教委辦頒發的《小同學德育綱要》、《小同學日常行為規范》基礎上,結合《馬家嘴小學責任教育的內容體系》確定了小同學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的指導方向。其次為保證評價體系的可操作性,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動身,制訂并實施了責任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規章制度,如《小同學責任教育一日行為規范》、《小同學責任心基本要求20條》等。同時,為保證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我們力爭運用科學的教育評估方法和技術。為塑造“責任意識較強、人文素養較厚、身體素質較高”的同學人格特征,讓同學從小樹立“對自身、家庭、他人、集體、社會、國家、人類、自然負責”的意識,做誠信、文明、負責的現代人。我們根據小同學認知、情感、行為等實際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責任教育目標與內容層級序列,將責任教育的三個基本主要內容(對自我、他人、集體的責任心),分解到小學六個年級共三個階段(高年級、中年級、低年級),提出如下具體指標體系。
一、確定各年級同學責任教育綜合評價指標
表1:
低年級小同學責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目標序號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序號二級目標
A1對自身B1自身的事情自身做:自身洗手、洗臉、洗手帕
B2學會整理身邊的東西。
B3勤洗澡、洗頭、剪指甲,早晚刷牙、漱口,飯前便后洗手。
B4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專心聽講。
A2對他人B5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用尊稱,不直呼姓名
B6聽從家長、長輩教導,不任性,外出回家主動打招呼
B7不亂翻他人的東西,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
B8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A3對集體B9會唱國歌,升國旗、奏國歌要肅立,行注目禮。
B10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B11過往馬路走人行道,不在公路、鐵道、碼頭玩耍和追跑打鬧。
B12保護公共財物,不在墻上亂涂、亂畫。
A4對自然B13保護花草、樹木、莊稼。
B14從我做起,根治白色污染。
B15能區分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發生贊美之情
B16堅持一個潔凈的空間
表2:
中年級小同學責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目標序號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序號二級目標
A1對自身B1珍惜時間,按時作息,當天的事當天做
B2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認真做廣播操、眼保健操
B3真實地對待自身的生活、學習,老實對待考試。
B4做事有決心,有毅力,說到就要做到,想做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
A2對他人B5懂得待人禮節,見了客人打招呼,主動讓座,客人走了要送出門外,并說“再見”
B6平等待人,不譏笑他人的缺陷,關心殘疾人,照顧一切有困難的人。
B7孝敬家長,尊敬師長,寬厚待人
B8對同學信賴、理解、協助
A3對集體B9尊敬國旗、國徽、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B10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不打鬧、不喧嘩,不干擾他人
B11關心尊重他人,乘車坐船主動給老幼病殘讓座
B12保護公共財物,不在建筑物上涂抹刻畫。
A4對自然B13保護益鳥益獸
B14節約水電
B15積極開展植樹種草活動
B16能對污染環境,破壞自然的行為進行勸阻
表3:
高年級小同學責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目標序號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序號二級目標
A1對自身B1生活有規律,有節制、有目標。
B2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驕傲,不自卑。
B3胸襟坦白,了解自身特長,揚長避短。
B4刻苦好學,會學善學,興趣廣泛,學有所長。
A2對他人B5孝敬家長,尊重教師,接受家長的正確指導
B6待人謙恭,文質彬彬,熱情大方,學會在不同時間和場所正確禮儀。
B7待人體貼,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襟懷坦白地對待與自身意見和立場不同的人。
B8與人交往講信用,答應他人的事要盡力做
A3對集體B9熱愛祖國,能和時了解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
B10懂得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有事同大家商量
B11保護公共場所的一切設施,看到他人損壞和私拿公物的行為,進行勸阻和批評。
B12在公共場所處處想到他人,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A4對自然B13相信科學不迷信
B14顧惜、維護、倡議綠色。
B15創立潔凈的生活空間
B16接受真實的我,生長的我,具有自我維護意識。
二、責任教育的測評方法
我們責任教育測評方法主要采取“一主一輔”,即以學校教育測評為主,家庭教育測評為輔,家校結合,共建測評完整體系。具體做法:
1、在學校教育測評方面,我們健全責任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機制,提高德育實效。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同學干部組成,根據《小同學責任教育一日行為規范》、《小同學責任心基本要求20條》等要求,檢查每天同學在校的行為表示,發現問題,和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和時記錄。把同學表示與期末“六好文明班級”的評比結合起來,讓同學平時的行為表示時時處于集體的輿論監督之下,使同學能懂得對自身行為負責從而比較自覺地遵守規范。該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入手,把責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紅領巾責任崗“千分賽”檢查考核制度:由紅領巾監督崗執勤對干從紀律、文明、鍛煉、衛生、平安等方面對所有班級進行全方位考核,各項考核總分1000分,按15‰計入班主任月考核常規管理,大、中隊干值崗表示也與班級考核掛鉤,考核結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結。
學校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度:針對學校同學衛生意識和責任意識單薄的現狀,學校由執勤教師與紅領巾監督崗執勤對干負責檢查考核各班衛生情況,考評結果與班主任月考核掛鉤,每兩周評選一次“衛生紅旗班級(辦公室)”,并在班主任月考核中嘉獎10分。
“學會負責我能行”班級檢查考核制度:以責任教育為突破口,“從對自身負責”、“從對他人負責”、“從對集體負責”三方面根據考核細則,結合班務日志由各班組織班干部進行考核,同學責任行為的考核與班主任月考核掛鉤,考核情況占千分賽的10%,考核結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結。
“責任之星”評比制度:根據“學會負責我能行”班級檢查考核結果,通過自評、小組評、班主任推薦、學校確定等方式,每個月每班評選出一名“責任之星”,由學校大隊部進行表彰,同時,照片與先進事跡和時通過櫥窗展示出來,為其他同學樹立生活中的典范。同學在評價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轉向“自律”。研究實踐證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是實現同學責任意識養成的最有效手段。
2、在家庭教育測評方面,我們利用家長會、家長委員會這一平臺開展家庭責任教育培訓,開發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如利用家長會,對家出息行家庭責任教育講座;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培訓;實施家長開放日制度,讓家長走進學校參與小朋友在校活動,參與學校的責任教育主題管理活動。
三、責任教育測評實效
1、促進同學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現在的同學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渴望與小伙伴同樂,他們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卻偏激、任性、惟我獨尊。那么,教育同學如何以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學校這個大集體中,讓他們學會如何同身邊的同伴相處,以和如何培養獨生子女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就成了教育的重要話題,而責任教育評價指標,將這些問題貫穿到了同學的日常行為生活中,讓同學不知不覺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這些指標是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提出的要求,既便于同學做到,又能督促同學對自身的言行進行一定的評價,而且這些指標的實現也正是在逐步對同學進行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培養,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才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因為這對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起著重要的作用。
2、同學責任意識得以增強,行為習慣得以改變
通過我們責任教育評價體系落實,越來越多的同學責任意識逐步增強。根據我校課題實施方案以和低年級同學的現狀制定了同學在學習方面和生活方面的細化指標,即具體行為指標,強化訓練,教師設置一些特定的情境,讓同學模仿學習,引起興趣,誘發主動性,使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訓練中一點一滴地講,讓同學體驗勝利的快樂;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不時地督促矯正,積極鼓勵,跟蹤檢測,鍥而不舍,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上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3、增強了同學的集體凝聚力,班級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小同學責任心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推進了班級的整體進步。在責任教育測評實施中,我們發現,參與課題研究的班級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學的自理能力、對集體的責任心普遍增強,涌現了許多像朱付曦、丁晨、羅予欣、熊順珍、彭意等一大批好干部好同學,同學的學習不時進步,紀律不時加強。
4、促進同學各種能力的發展。
“責任教育測評指標和方法”并不是獨立的也不只僅為德育服務,相反,它是各課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同學各種能力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四、幾點考慮
1、充沛掌握同學是進行責任教育評價的基礎
俗話說得好“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不能正確掌握同學個性所進行的責任教育評價,猶如盲人摸象,只有融入同學中,充沛了解同學,準確掌握同學綜合素質的原有基礎,實際水平和發展趨向,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才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沛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評價形式是提高評價效度的有力措施
對于評價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評價必需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評價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育的過程,我們教師必需充沛掌握評價時機,廣開渠道,和時對照指標,調整水平,反饋信息,針對缺陷和問題彌補、矯正。
3、家庭教育測評方式必需充沛完善
我們實際情況是校處城鄉結合部,同學家長中有50%是普通工人,有17%是個體商戶(以菜販、小攤販為主),大專以上學歷只占家長總數的6%,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再加上家長忙于生計,不重視小朋友的教育使得家庭教育測評方式大打折扣。
總之,責任教育評價體系作為責任教育這一課題的重要組成局部,在我們一起努力下,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更好地落實責任評價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根據同學特點,進行責任教育評價,為同學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發明了條件,努力做到隨機評價和定期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同學營造一個發展的寬松環境,塑造“責任意識較強、人文素養較厚、身體素質較高”的同學人格特征,讓同學從小樹立“對自身、家庭、他人、集體、社會、國家、人類、自然負責”的意識,做誠信、文明、負責的現代人。這也是符合教育規律和人的生長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定要求。
篇3:教育評價反思分析分數背后信息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第一步,分析試卷,找出丟分原因、擬定對策
原因1:對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基礎原理的掌握不廣、不深、不透。
對策1:對題目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認真復習鞏固,真正理解透徹。
原因2:對運用基礎知識、基礎概念解決綜合問題的技巧不會、不熟。
對策2:從一道題上升到一類題,多做練習,熟練掌握這一類題型的答題方法和答題要領,真正融會貫通。
原因3:審題不仔細、計算失誤、考慮不周、碰到大題產生緊張畏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對策3:有意識鍛煉自己應試技巧和應試心理素質,保持平常心,養成答題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在考試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差距是很大的,只有認真分析成因,才能從中找到補救的措施,才能尋根求援!其實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很有必要每個班級都配一個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