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班組安全管理講座:進入容器設備8個必須規定

班組安全管理講座:進入容器設備8個必須規定

2024-07-13 閱讀 8885

1.必須申請,并得到批準;

2.必須進行安全隔絕;

3.必須進行置換、通風;

4.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

5.必須配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6.必須在器外有人監護;

7.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

8.必須有搶救設備和措施。

篇2: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

1、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加強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確保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在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3、項目部機材部門負責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具體控制。

4、種類

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所指危險化學物品系指國家標準GB6944-86《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中的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7大類,而我公司項目部目前使用的是壓縮氣體、液化氣體及汽油、柴油、氧氣、乙炔、液化氣、環氧樹脂、油漆、天那水等;使用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5、采購

項目部機材部門必須根據工程部門提供的需用計劃,制定采購計劃,按其規格數量等要求,選擇持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供應商予以采購,產品必須具有“三證一票”。

6、運輸

按危險化學品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裝卸工具;要選擇具有《化學危險品準運證》的供應商承運;輕拿輕放,不能撞擊,嚴禁拋、拖、擲等野蠻裝卸,物品要固定牢靠,防止傾倒和掉落;禁止混合裝運和人貨混載。

7、儲存

1)、危險化學物品的儲存,必須建立入庫驗收、發貨檢查、收發流水臺帳和三聯領料單、出入庫登記制度。

2)、設置專用倉庫,應當符合有關安全、消防規定。并根據物體種類、性質,設置具有防燃、防爆、防熱、防曬、防潮的“五防措施”的倉庫;化學性質或防護、滅火方法相互抵觸的危險化學物品,不得在同一倉庫或同一儲存室內存放。乙炔瓶和氧氣瓶不準同庫存放。

3)、凡包裝、標志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破損、殘缺、滲漏變形的物品,嚴禁出入庫。

4)、倉庫管理人員必須經相關安全知識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并對所保管的物品經常檢查,及時發現物品的變化情況,及時采取安全措施。

4)、倉庫內不能超量儲存,要求物品與梁、柱、屋頂距離不少于0.3米,與墻、燈的距離不少于0.5米,物品之間不少于1米,底距不少于0.1米。

5)、庫房周邊嚴禁明火作業,不得將物品露天存放及曝曬,在庫區設置適當的消防器材,保證消防用水水壓充足。庫房安裝固定的防爆照明燈具,不得使用移動的燈具作照明。

6)、對儲存場所的安全工作,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要做到幾個堅持:

(1)堅持加強對危險化學物品安全工作的領導;

(2)堅持教育員工自覺做好安全工作;

(3)堅持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企業制定的操作規程、崗位安全責任制;

(4)堅持嚴格管理火源、電源;

(5)堅持加強儲存場所的防火、防爆工作;

(6)堅持對化學危險物品的儲存進行科學管理;

(7)堅持對儲存的物品經常進行安全檢查;

(8)堅持用經濟辦法進行管理;

(9)堅持按“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

7)、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倉庫,因事入庫人員應交出火種(如:BB機、手提電話、對講機等)。嚴禁在庫內吸煙。庫區外要張掛警示標志。每天工作結束后須進行安全檢查,關閉門窗、切斷電源、人員離開倉內。庫房倉間內不準住人。

8、使用

1)、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人員,必須持有上崗證(如特殊工種操作證),并應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中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2)、乙炔氣瓶

(1)、禁止震動撞擊瓶體。

(2)、禁止接近高溫、明火和電器設備。與明火作業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

(3)、禁止氣瓶臥放,裝運時不能橫向裝運。

(4)、使用時,必須要裝回火停止裝置,其氣流速度不得超過1.5-2.0米3/小時瓶,使用壓力不超過0.15兆帕。瓶內氣體不能用盡,其剩余壓力不低于0.15兆帕。

(5)、不準與氧氣瓶混合和運載。

(6)、氣瓶儀表必須完好無缺,并裝置回火閥。

3)、液化石油氣瓶

使用液化石油氣時,儲氣瓶必須直立,嚴禁臥放或倒放。

4)、氧氣瓶

(1)、不準放在烈日下曝曬,不準接近高溫、不準與乙炔(或石油液化氣)氣瓶放在一起,間距不少于5米、離明火距離不少于10米。氧氣瓶禁止臥放。

(2)、不準全部用完瓶內氣體,必須留有0.15兆帕壓力。

(3)、氣瓶上尤其在鋼瓶閥門處嚴禁沾有油脂。

(4)、開關閥門不能太快。氧氣流速不能過快,以防止產生靜電火花。

(5)、焊距點火時先開可燃氣體閥,著火后才開氧氣閥;熄火時先關氧氣閥,后關可燃氣體閥;使用完畢應將焊炬掛在安全的地方,并關閉所有的閥門。

(6)、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氧氣瓶均是壓力容器,使用前要經有關技術部門檢驗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定期檢驗。

9、對違反本規定的有關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處理。

篇3:容器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1?目的

為加強進入設備內部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施工作業時發生缺氧、中毒、窒息、爆炸事故,保障企業職工生命安全和企業財產安全,制定本辦法。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公司所屬各單位,同時適用進入公司作業的外來施工單位和人員。

3?術語或定義

3.1?設備:加熱爐、分餾塔、儲罐、容器、槽車、油艙、水艙以及管道、煙道、排水管道、排水涵洞、下水井等。

3.2?進入設備作業:凡人員進入或探入上述設備、設施內部的作業統稱為進入設備作業。

3.3?作業單位:實施進入設備作業的施工單位。

3.4?屬管單位:設備所在單位或制度劃定的單位。

4?職責

4.2?環安處:負責監督和檢查進入設備作業屬管單位、作業單位落實安全措施。

4.1?屬管單位:負責確定和落實進入設備作業的安全防范措施,負責指定作業的安全監護人。

4.2?作業單位:負責實施進入設備作業,負責按屬管單位的要求落實作業的安全防范措施,其一級承包商負責指定合格的作業監護人和安全監督人。

5?工作程序或要求

5.1?凡進入設備作業,必須辦理《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樣式附后)。《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由屬管單位管理人員負責填寫,屬管單位領導負責審批。

5.2?進入設備作業,作業單位必須指定作業監護人、屬管單位必須指定安全監護人在作業人員出入口監護。無監護人及未辦理《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嚴禁進入設備作業。

5.3?《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

5.3.1?進入設備作業的施工負責人根據施工作業計劃,向屬管單位提出申請。屬管單位根據作業現場具體情況確定和落實作業安全措施,安排安全監護人;

5.3.2?屬管單位管理人員負責聯系化驗中心對設備內的氧氣、可燃氣、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進行分析;負責將分析合格后的《作業現場氣體分析單》附在《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存根上并簽字認可;組織安全監護人共同向作業人員進行現場交底,并負責與安全監護人一起逐條落實進入設備作業的安全措施;

5.3.3?屬管單位領導在對作業現場安全措施全面復查無誤后,方可簽發《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

5.3.4?《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一式三聯,第一聯由屬管單位存檔,第二聯由安全監護人持有,第三聯由作業負責人持有。

5.4?安全監護人的資格與職責:

5.4.1?安全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參數,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常識和正確指導作業人員疏散;

5.4.2?安全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設備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未完全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暫不進行作業;

5.4.3?安全監護人應清楚進入設備作業的人數,并與作業人員確定應急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嚴禁離崗。在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

5.4.4?每次作業結束和封閉設備時必須清點進出設備的人數;

5.4.5?安全監護人要隨身攜帶《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

5.5?進入設備作業人員應遵循的原則

5.5.1?作業負責人持《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方可作業;

5.5.2?進入設備作業的任務、地點(位號)、時間與《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不符時,不得進入設備作業;

5.5.3?安全監護人不在現場監護時不得進入設備作業;

5.5.4?職業衛生著裝和作業器具不符合安全規定不得進入設備作業;

5.5.5?對違反本規定強令作業或安全措施未落實時,有權拒絕作業;

5.5.6?進入設備作業應控制進入作業人員數量和連續作業時間;

5.5.7?每次作業結束和封閉設備時必須清查帶入設備內的工具。

5.8?《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在正常生產區域應一天一開,當日有效;全面停工大檢修期間,《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有效期不超過3天,間斷作業要重新做氣體化驗分析。

5.9?進入危險性較大或有殘留固體廢棄物或有特殊要求的設備作業時,要采取特殊預防措施,應將施工安全措施和《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報環安處和公司領導審批,環安處派人到現場監督、檢查,組織作業單位和屬管單位落實安全措施。

5.10?進入設備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5.10.1?屬管單位領導指定專人對作業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指導和提示),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全知識、作業中遇到意外時的處理和救護方法等。

5.10.2?屬管單位對要進入的設備必須做好吹掃、蒸煮、置換、通風處理,所有與設備相連的管線、閥門必須加盲板與系統隔離,盲板應掛牌標示編號,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

5.10.3?對帶有轉動部件的設備,必須在停機后切斷電源,在開關上掛“有人檢修、禁止合閘”標示牌并設專人監護,或采取斷開連接部件等措施。

5.10.4?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設備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應保證設備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濃度和氧含量合格(當可燃氣爆炸下限>4%時,指標為<0.5%;爆炸下限≤4%時,指標為<0.2%;氧含量指標為19.5-21.5%),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的指標。設備內部應控制在常溫常壓,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4小時檢測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5.10.5?進入設備作業必須同時遵守臨時用電、起重、破土、用火、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作業許可證,所涉及的其它作業還要按有關規定辦理許可證。

5.10.6?對盛裝過能產生自聚物的設備,作業前必須按有關規定終止反應,經吹掃、蒸煮、置換、通風處理,取樣檢測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

5.10.7?設備出入口應保證暢通無阻,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5.10.8?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進入設備作業,有吊籠設施的設備,檢驗、維護、年審要符合國家規定方可使用。

5.10.9?設備內部施工作業所需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在特別潮濕設備和金屬設備內作業,其安全行燈電壓應不超過6V且絕緣良好。

5.10.10?設備外的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必要時經環安處批準,由消防隊派氣防車和氣防人員到現場實施監護和應急救援工作。

5.10.11?作業人員進入設備前,應先擬定緊急狀況時的疏散路線和疏散方法。進入設備內作業人員每次作業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5.10.12?為保證設備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方法(不允許直接通氧氣)。

5.10.13?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配戴長管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佩戴長管面具一定要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于設備外新鮮空氣上風口,并有專人監護。

5.10.14?作業期間出現人員中毒、窒息等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

5.10.15?安全條件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作業人員,待設備經處理并達到安全作業條件后,方可重新進入設備作業。

5.11?《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是進入設備作業的依據,不得涂改、不得代簽。《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存根由屬管單位妥善保管,保存期為1年。

5.12?為加強對進入設備作業過程的安全監督,實施作業的一級承包商或作業車間必須指定安全監督人。安全監督人每兩小時檢查一次現場作業情況、作好記錄,安全監護人在安全監督人按規定完成進入設備作業過程安全監督檢查后,根據作業監護、監督情況簽字確認檢查表真實性。作業完畢后,安全監督人將《進入設備作業過程安全監督檢查表》交屬管單位附在《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上存檔。

6?相關文件

?《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MS/FL-09-GL-38-2004)

7?相關記錄

7.1?《進入設備作業許可證》(QHSE/FL-09-CW-26-08-2004)

7.2?《進入設備作業過程安全監督檢查表》(QHSE/FL-09-CW-26-14-2004)

8?附加說明

8.1?本制度發布實施之日,原《福建煉化公司進入設備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福煉生安[2003]45號)同時廢止。

8.2?本制度由環安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