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低壓容器安全管理規定辦法

中低壓容器安全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2065

第一條總則

1、壓力容器的壓力和溫度等級劃分:凡操作壓力在0.07-1.6MPa(表壓)者為低壓容器;操作壓力在1.610MPa者為中壓容器。凡容器壁溫低于-20℃為低溫壓力容器;高于450℃為高溫壓力容器。須遵循低溫壓力容器的有關規定。鍋爐、氣瓶、槽車等壓力容器按國家公布的有關規程執行,不屬于本規程范圍。

2、中低壓容器設計、制造、安裝、修理和檢驗遵循下列規程:

①JB741-73《鋼制焊接容器技術條件》;

②JB127-73《碳素鋼及低合金鋼焊制球形容器技術條件》;

③化工部和一機部1977年頒布的《鋼制石油化工壓力容器設計規定》;

④煉油化工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標準中的有關規定;

⑤國外進口設備按國外設計、制造的有關規定,也可參考國內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條維護

1、容器所屬車間(單位)應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和容器技術特性,制定容器安全使用守則,并列入生產工藝規程和崗位操作制度,嚴格貫徹執行。必須定時、定點、定線巡回檢查,不得超溫、超壓運行,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并報告。

2、有特殊要求的容器應做好下列事項:

①有腐蝕性介質的容器,應用與母材相同的材料做現場掛片試驗;

②鑲有金屬襯里或防腐涂層的容器,降溫泄壓不宜過快,以防損壞襯層。

3、附件維護和要求:

①安全閥的起跳壓力應按規定調整,一般為操作壓力1.05-1.10倍,回跳壓力不低于操作壓力0.9倍。調定后加鉛封。若安全閥另有規定應嚴格遵循之;

②容器和安全閥之間不得裝有切斷閥,但容器裝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粘稠解質時,允許裝切斷閥,但切斷閥必須全開并加鉛封;

③壓力表須經校驗合格方可使用,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壓力表使用范圍應為量程的1/3-2/3;

④液位計應有液位上、下限標志,并經1.5倍操作壓力試壓;

⑤盛有易燃、可燃介質的容器應有良好的接地線,接地電阻不超過4歐姆,每年至少檢測一次。

第三條檢查

1、外部宏觀檢查:

①外部宏觀檢查(用肉眼或10倍以下放大鏡)可在運行狀況下每季度進行一次,并做好記錄;

②檢查筒體、密封處、焊縫、接管開孔等處無泄漏、裂紋、變形等情況,有保溫層的容器,檢查保溫層是否完好,有否漏液漏氣現象;

③了解運行過程中的有關情況,有否超溫過熱現象,有無異常振動或響聲情況,做好詳細記錄;

④檢查設備基礎有無傾斜、裂紋或下沉等情況,檢查容器的安全附件是否齊全完好。

2、內部檢查和抽查:

①內部檢查和重點抽查應結合設備的停車檢修進行,但每三年至少一次。對有腐蝕性和臨氫系統的容器每1-2年檢查和測厚一次;

②清洗容器的內表面,宏觀檢查筒體和焊縫有無裂紋、起皮、鼓包變形等缺陷;測量腐蝕深度和查明腐蝕分布情況,測定筒體和封頭的壁厚;

③對涂有防腐層的容器,檢查防腐層完好情況,查明破損部位、程度及分布情況,對有襯里層的容器,檢查襯層情況,并以外側測定壁厚或作超聲波檢查,以查明筒體內壁情況和襯層的貼合情況;

④抽查重點應在應力集中部位,T型焊縫、修補處、受沖刷處、焊縫返修和異種鋼材焊接處、等級較低的焊縫等處,可用超聲波、磁力、著色或*射線折片等方法檢查評定。

第四條修理

1、容器的改造、材料代用、筒體挖補、部分更換筒體封頭等,應在修理前制定方案并進行核算,并報主管部門審核,報請廠領導批準后方可施工。施工過程使用的材料、焊條、坡口形式、焊接工藝、焊接熱處理以及質量檢驗按原容器圖紙及制造技術條件進行,或參照相應有關規定。

2、容器的防腐層、金屬襯里層的修復按有關專業標準執行。

3、安全要點:

①單系統或全系統停車時,容器的降溫泄壓必須嚴守操作規程;不許帶壓拆卸緊固件,不得擅自上緊帶壓容器上的螺栓或其它緊固件(工藝操作規程允許的除外);

②切斷容器的電源;

③檢修容器必須在無壓力情況下進行;加上盲板使之與生產系統隔斷,用惰性氣體置換、空氣置換、取樣分析合格,并經安全部門批準,方可進行;

④嚴格遵循動火規定進入容器,使用12V以下安全燈。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線必須符合安全規定,并有良好的接地線;

⑤工作人員進入容器必須有安全措施,腳手架、升降工具等必須安全可靠,注意通風。容器外有人監護聯絡,嚴守崗位,并應掌握急救方法,嚴格遵守其他有關安全規程。

第五條管理

1、容器所屬車間(單位)須對容器編號、登記、建檔,其資料內容如下:

①容器制造圖;

②容器出廠制造合格證;

③容器安裝檢驗記錄;

④設備卡片及運行事故記錄;

⑤歷次維修改造詳細資料記錄和檢查鑒定記錄。

2、車間設備技術人員負責設備檔案的建立和設備動態記錄,制訂安全使用規則,提出計劃檢修項目和檢查鑒定項目。

3、機動處對容器的管理進行監督,并安排定期檢修和鑒定項目。審核第一條規定的修理內容。

4、各級管理人員遇到下列情況,除及時向上報告外,可以采取應急措施停止容器運行:

①容器超溫、超壓經處理仍然無效;

②容器筒體或主要承壓部件發現裂、鼓包、變形有破壞危險,或發生泄漏足以引起火災、爆炸等危險;

③發生火災危及人身、設備的安全;

④安全附件失靈,采取措施仍無法保證安全生產;

⑤其他嚴重情況。

5、容器檢修年計劃由車間隨同設備檢修年計劃上報;

容器的檢驗記錄、理化試驗鑒定報告,車間和機動處各存檔一份。

6、受壓容器發生事故后,按照設備事故管理制度執行。

篇2: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

1、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加強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確保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在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3、項目部機材部門負責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具體控制。

4、種類

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所指危險化學物品系指國家標準GB6944-86《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中的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7大類,而我公司項目部目前使用的是壓縮氣體、液化氣體及汽油、柴油、氧氣、乙炔、液化氣、環氧樹脂、油漆、天那水等;使用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5、采購

項目部機材部門必須根據工程部門提供的需用計劃,制定采購計劃,按其規格數量等要求,選擇持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供應商予以采購,產品必須具有“三證一票”。

6、運輸

按危險化學品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裝卸工具;要選擇具有《化學危險品準運證》的供應商承運;輕拿輕放,不能撞擊,嚴禁拋、拖、擲等野蠻裝卸,物品要固定牢靠,防止傾倒和掉落;禁止混合裝運和人貨混載。

7、儲存

1)、危險化學物品的儲存,必須建立入庫驗收、發貨檢查、收發流水臺帳和三聯領料單、出入庫登記制度。

2)、設置專用倉庫,應當符合有關安全、消防規定。并根據物體種類、性質,設置具有防燃、防爆、防熱、防曬、防潮的“五防措施”的倉庫;化學性質或防護、滅火方法相互抵觸的危險化學物品,不得在同一倉庫或同一儲存室內存放。乙炔瓶和氧氣瓶不準同庫存放。

3)、凡包裝、標志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破損、殘缺、滲漏變形的物品,嚴禁出入庫。

4)、倉庫管理人員必須經相關安全知識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并對所保管的物品經常檢查,及時發現物品的變化情況,及時采取安全措施。

4)、倉庫內不能超量儲存,要求物品與梁、柱、屋頂距離不少于0.3米,與墻、燈的距離不少于0.5米,物品之間不少于1米,底距不少于0.1米。

5)、庫房周邊嚴禁明火作業,不得將物品露天存放及曝曬,在庫區設置適當的消防器材,保證消防用水水壓充足。庫房安裝固定的防爆照明燈具,不得使用移動的燈具作照明。

6)、對儲存場所的安全工作,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要做到幾個堅持:

(1)堅持加強對危險化學物品安全工作的領導;

(2)堅持教育員工自覺做好安全工作;

(3)堅持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企業制定的操作規程、崗位安全責任制;

(4)堅持嚴格管理火源、電源;

(5)堅持加強儲存場所的防火、防爆工作;

(6)堅持對化學危險物品的儲存進行科學管理;

(7)堅持對儲存的物品經常進行安全檢查;

(8)堅持用經濟辦法進行管理;

(9)堅持按“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

7)、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倉庫,因事入庫人員應交出火種(如:BB機、手提電話、對講機等)。嚴禁在庫內吸煙。庫區外要張掛警示標志。每天工作結束后須進行安全檢查,關閉門窗、切斷電源、人員離開倉內。庫房倉間內不準住人。

8、使用

1)、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人員,必須持有上崗證(如特殊工種操作證),并應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中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2)、乙炔氣瓶

(1)、禁止震動撞擊瓶體。

(2)、禁止接近高溫、明火和電器設備。與明火作業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

(3)、禁止氣瓶臥放,裝運時不能橫向裝運。

(4)、使用時,必須要裝回火停止裝置,其氣流速度不得超過1.5-2.0米3/小時瓶,使用壓力不超過0.15兆帕。瓶內氣體不能用盡,其剩余壓力不低于0.15兆帕。

(5)、不準與氧氣瓶混合和運載。

(6)、氣瓶儀表必須完好無缺,并裝置回火閥。

3)、液化石油氣瓶

使用液化石油氣時,儲氣瓶必須直立,嚴禁臥放或倒放。

4)、氧氣瓶

(1)、不準放在烈日下曝曬,不準接近高溫、不準與乙炔(或石油液化氣)氣瓶放在一起,間距不少于5米、離明火距離不少于10米。氧氣瓶禁止臥放。

(2)、不準全部用完瓶內氣體,必須留有0.15兆帕壓力。

(3)、氣瓶上尤其在鋼瓶閥門處嚴禁沾有油脂。

(4)、開關閥門不能太快。氧氣流速不能過快,以防止產生靜電火花。

(5)、焊距點火時先開可燃氣體閥,著火后才開氧氣閥;熄火時先關氧氣閥,后關可燃氣體閥;使用完畢應將焊炬掛在安全的地方,并關閉所有的閥門。

(6)、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氧氣瓶均是壓力容器,使用前要經有關技術部門檢驗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定期檢驗。

9、對違反本規定的有關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處理。

篇3:加油氣站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定

為了確保加氣站正常安全運行,站內壓力容器(儲罐)的使用管理必須嚴格按照本制度執行。

一.管理職能

由技術員全面負責站內壓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

1.容器的安裝、移裝、大修或開罐檢查后的驗收及試車工作必需由技術人員參加,并將驗收手續資料存檔。

2.站內每臺容器必須有專人負責,并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二.管理內容

1.容器安裝竣工之后,制造單位應提供竣工圖及采用的制造技術標準、產品質量證書、水壓試驗、氣密性報告拍片記錄、壓力容器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證書等資料,由技術員負責資料存檔。

2.新容器在投用前,由鍋檢所進行檢驗,并辦理檢驗證書。

三.容器的檢驗和修理

1.容器的檢驗應按《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程》執行,定期檢驗分外部檢查,內部檢查和耐壓試驗。第一次開罐內外部檢查一般為使用后1-2年,以后視情況3-5年檢查一次。

2.檢驗單位必須由經質監局授權認可的單位進行。

3.技術員和設備操作人員負責協助壓力容器檢驗單位對站內壓力容器進行定期檢驗。

4、經過定期檢驗的容器,由檢驗單位對所檢驗的容器作出報告,檢驗報告應指明容器的安全狀況等級、下次檢驗日期以及需要整改的建議或其它意見。檢驗報告應存放在容器檔案內。

5、容器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必須符合有關規定,進行校驗。

四.容器的使用管理

1.加氣站必須加強容器操作人員管理,并不斷提高其技術素質,并取得相關上崗資格證書。

2.操作人員必須在工作日報中記錄容器使用過程中的溫度、壓力等數據。

3.容器運行過程中發現不正常現象或發生故障,應立即向站領導反映并由技術員提出維修方案。

五.事故報告

1.事故根據容器的損害程度分為爆炸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容器在使用中或試壓時發生破裂,使壓力瞬時降至等于外界大氣壓力的事故稱外為爆炸事故。容器由于部件嚴重損壞〔如變形、滲漏〕,附件損壞而停止運行必須修理的事故稱為重大事故。損壞程度不嚴重不需要停止運行進行修理的事故稱為一般事故。

2.發生爆炸或重大事故必須立即通知公司,除防止事故擴大和搶救人員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外,必須保護現場以備調查分析。

3.發生事故后應認真查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對事故責任者作出處理意見,根據調查結果填寫「事故調查處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