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講解扮靚課堂
講解是教師運用說明、分析、歸納(概括)、論證、闡釋等手段講授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同學知識建構的促進者的最重要的體現形式之一。在任何課程的教學之中,教師的講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難怪人們會常說:某某老師的課“講”得好,某某老師的課“講”得一塌糊涂。可見,講解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教師的講解可能是對一段文字的解讀,可能是對一個概念的定義,可能是對一個科學原則的闡釋,也可能是對一個歷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描述,還可能是對一個公式內涵的說明,對一個操作規程的指令,或是對一個問題的揭示。
講解給同學通過“聽”來獲取信息、進行學習的機會。教師的講解可以協助同學釋疑,可以協助同學加深記憶,可以協助同學形成動作圖式從而促進同學技能的形成,可以促進同學發現學習資料的內在邏輯聯系的從而加深理解。新的課程改革,強調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可是相當多的人,對“自主學習”等作了望文生義的理解,將“自主學習”理解為同學獨自的學習,等同于同學的“自學”,將“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對立起來,
因而避諱甚至否棄課堂講解。其實,自主學習是指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導向、自我激勵和自我監控”的這樣一種高品質。接受學習是與“探究學習”或“發現學習”相對的概念,而不是與“自主學習”相對的概念。
講解,在教學法分類上稱之為“講授法”,其優點在于信息量大,時間的經濟和表達籠統觀念的便當。千百年來,人類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財富,而一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要將同學帶到人類認識的前沿,教師系統的講解就不可或缺。假如一切都要同學親身體驗、親自探索,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其缺乏是偏重教師的活動,容易導致“滿堂灌”。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系統講解并不等于“滿堂灌”,盡管的確容易導致機械灌輸。為了克服其缺乏,教師在講解是要努力做到簡潔、明快,并注重要求同學的復述,鼓勵同學用自身的話來整理、加工教師講解的內容。
講解,是“講”和“解”,是推論、演繹、闡釋、揭示,通過講解要協助同學發現逾越給定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即能發現字里行間的“意義”,那些隱含的信息,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或有口無心地“說”。
教師的講解應該條理清晰、詳略得當、要言不煩、語調和音量富于變化、措辭精當、表達流暢而舒展,應該努力防止面面俱到、不得要領,或者平鋪直敘、拖泥帶水,更應該防止顛三倒四、語無倫次。
只有當教師對需要講解的內容了如指掌、爛熟于心時,講解才可能精煉、精當。只有當教師真正了解同學可能在認識上存在的誤區或疑惑時,講解才干切中肯綮,一語中的。
教師的講解要語速適當,語速過快,同學沒有考慮的時間,不易理解消化,甚至反應不過來;速度過慢,則容易倦怠,導致注意力渙散。在講解重要問題,教師要稍做停頓,給同學考慮或記筆記的時間。總之,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同學的“學”,以同學學習的需要來決定教師講什么、講多少、何時講和怎么講。
山東省高密市曙光中學任得寶老師說得好:“文字平鋪在紙上,既無色彩又無動感,可是經過老師的一讀一點,文字便從紙上立了起來,同學便看到了生活的原本樣子:花兒開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動著波濤,風里鼓蕩著清香”。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教師的講解不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一定要表達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璣、語驚四座,但一定要凝練準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老師,您的講解如何?!
篇2:小學語文新生代教師課堂教學選拔賽方案
小學語文新生代教師課堂教學選拔賽方案
為了積極準備區小學語文新生代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活動,根據區教研室文件要求,切實促進我鎮青年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將舉行本鎮的選拔賽,具體方案如下:
一、參賽對象
全鎮*年9月至*年9月參加工作的在職小學語文教師。
二、活動安排
1、4月28日――5月3日,由各校教導處上報參賽選手名單,選手提交登記表。
2、5月4日放學前,由教輔室選定并公布上課年級及內容,并通知各校教導處,由各校教導處通知本校參賽教師。
3、5月17日(星期二)
各選手在7:30到鎮中心小學報到,抽簽決定上課班級及上課節次,并進行課堂教學比賽。
三、評委人員
本次選拔賽,共有6名評委組成,教輔室2名,鎮校2名,寧峰小學1名,百梁小學1名。
四、獎勵辦法
本次比賽獎項設置如下: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一名,三等獎若干名
六、其它事宜
1、各校要重視此次活動,以賽代訓,以賽促研,以此推進青年教師素質的提高。
2、參賽選手積極準備,潛心專研教材,精心備課,上出有風格、有質量的課。
3、在選拔賽中前兩名的教師被推薦參加協作區比賽。
*中心小學
*年5月3日
附:*鎮小學新生代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報名表
*鎮學校
洞橋鎮小學語文新生代課堂比賽評分表
項目
評價要求
分值
得分
教學設計
20分
目標
1、體現教學新課程要求,完成知識、技能的傳授,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質、綜合素質。
4
2、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3
內容
1、把握教材的內容結構,沒有知識性的錯誤和疏漏。
3
2、教學容量合理。
4
3、重難點突破設計有梯度,當堂檢測題設計合理有效。
6
教學實施
60分
過程的組織
20分
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具有啟發性、邏輯性、發展性的問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提供探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
6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參與活動面廣量多,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課堂有激情、熱情高,學習氣氛熱烈。
7
教學環節的組織有條理、有層次,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
7
方法的運用
15分
教學方法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5
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有計劃地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5
恰當地選擇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及創設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
5
機智的靈活
10分
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能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狀況,及時調節教學節奏和步調,進行正確的教學反饋。
10
師生互動15分
情感溝通
課堂氣氛活躍、民主、和諧,教師教態親切自然;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學得輕松愉快。
7
問題交流
學生思維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師生交流融洽。
8
教學成效20分
目標的達成度
反饋形式多樣有效,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學生能理解和應用當堂所學的知識,學生基本能力的提高達到預期目標。
10
綜合發展程度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質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發展。
10
合計
100
篇3: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
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
永安學員:黃朝暉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課程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很好地分散、貫徹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中去,結合課改后的教學實踐,現就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一、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出現率:
1、沒有調整好教學和注意課堂的情況變化:
課堂觀察是教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學調整的前提條件。通過教學觀察,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行為的反饋信息,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不但要調整自己的教學難度和教學進度,也要調整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參與狀態,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味只注意自己的講課內容,根本不看學生。觀察做不到,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也就視而不見,教學調整也就無從談起,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
2、沒有有目的設置問題和調動全體同學共同參與:
課堂提問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的目的其一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情;二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做進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對的應該是全體學生,發問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回答也應該讓全體學生都聽到,聽清楚。當學生聲音小,很多學生聽不懂,聽不清時,教師要給予提醒。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達到多向交流的目的。但很多時候,不少教師提問前缺乏必要的組織引導,學生精神準備不足,效果自然不好。例如:有的教師看到某位同學不注意聽講,或玩東西,或打瞌睡時,突然叫起這名學生,讓其回答問題,目的是讓其當眾難堪,把提問變成一種懲罰學生的手段。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小,很多同學聽不清,教師也不做提示,變成了教師和被提問學生的單獨對話,大多數學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這些都是因為教師組織不到位,形成全員參與不夠,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有,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回答后,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即使評價也是毫無針對性的“好”,“很好”之類。這類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
3、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理清教學進度:
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看書、復習、做練習等等,每一項學習活動教師都應該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然后教師根據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并隨時給予指導。比如我們讓學生做課堂練習,教師布置完練習的題目之后,還應該就完成的時間,可否討論,可否查書,是寫出完整的過程還是只寫出結果等問題提出要求,然后教師給予監控。但是我們在課堂上看到是,教師只布置練習的題目,而很多時候不提任何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確,學生就會出現各種情況,很快做完的,悠然自得,四處張望;不會做的急躁不安,頻繁翻書;個別同學干脆交頭接耳,左顧右盼。遇到這些情況,教師應該監控到位,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別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效率才會高。放棄管理和指導,教師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4、沒有管理好課堂和充分利用時間:
教育心理學認為:“注意是感知、記憶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動的開端,一絲不茍地讀書,專心致志地聽講,聚精會神地思考,這些心智活動自始至終都依靠注意來組織。沒有注意,學習就無法進行。”我們課堂教學中有兩段時間是學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渙散的時間:一個是上課開始后幾分鐘,一個是下課之前的幾分鐘。如果老師不注意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就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上課開始幾分鐘,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做的是組織全班同學安靜下來,為學習做好精神上物質上的準備,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做好組織工作,一走上講臺就急于講課,這時教室亂糟糟的學生還沒有安靜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教師講完課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段時間學生也容易精神渙散,教師應該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干,最好是教師帶領學生復習鞏固本節所學的內容,趁熱打鐵強化記憶,或做些鞏固性練習。但是很多老師卻不注意這段時間的利用。課講完了,教師認為已完成教學任務。不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只是讓學生隨便自主安排看書或做書后練習,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本節課的學情反饋不能及時傳遞。
活動,教師,生物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