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美術課程標準思路與過程
描述美術課程標準的思路與過程
發布者:鐘金科
我國從2000年正式啟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1949年以來的第8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家非常重視,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經費,影響之大可謂前所未有。2000年6月3日美術課程標準研制課題會議召開后,正式開始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研制工作。20**年,在課程實驗完成一輪之后,按教育部的統一部署,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對《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了第一次修訂。在20**年的修訂中強調了中國傳統美術和民間美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正了過去在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表述方面的問題,增強了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具體性和規定性。**年至**年初,直到3月底4月初美術課程標準審議后,才算形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終稿。因此,**版《課標》著重強調“人文性”是美術課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將美術課程的性質定位為人文學科,分別從課程的性質與價值、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分四個學習領域)、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
同時我也總結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1)從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2)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分學段設計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3)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予教師教學更大的空間。這回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教材的變化,首先教材上美術教材開始注重美術知識與技能,將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人文、社會和學生個人的情感表達聯系起來。在學生學習上降低了難度和較為專業化的要求,教材內容這些內容修改從真正上展示美術教育的豐富的“教育性”和“學習性”。
篇2:你認為音樂課程標準十年實驗主要成果是什么?
你認為音樂課程標準十年實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發布者:吳琪
1、如果說以往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更多關注的是音樂學科體系中的知識、技能,而在課程實驗中,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成為課程教學活動的中心。
以學生為主體,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
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見解,細心保護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建立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
2、在一切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獨立思考。倡導同學間的合作學習,善于與他人交流、溝通、分享。倡導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評價甄別信息的能力。
3、將以往相對單一的“知識技能”課程目標,轉化為“三維融合”的課程目標:即“情感
篇3: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生本管理
內容提要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各項工作都應該有一個實質性的轉變,班主任只有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切實在思想上和作風上實現這種轉變,才能把一個班級治理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對班主任的各項要求都有一個實質性的變化,班主任如果還按著以往的管理班級的經驗對學生、對班級進行管理,那將是寸步難行。那么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班級呢?進過多年的摸索,我探索出了以下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1、由“偏愛優等生”轉向“熱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言而喻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學生總會有差別。這就決定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平等地去接受每一個學生,接受每一名受教育者,因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各種各樣的人才。本班的學生有點本來就基礎差,底子薄,再加上他們不愛學習,貪玩,因此造成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我對他們也就失去了管教的興趣,對他們總是愛搭不理的,如果他們違反了紀律,我就把他們叫過來一頓暴訓,對那些聽話的,愛學習的卻偏愛有加。結果造成了我和那部分差生的敵對現象,他們不但更不愛學習了,還經常違反紀律,讓我很是頭疼。后來,經過學習《班主任治班方略》和老師們的幫助,我改變了這種工作作風,開始由偏愛好學生轉向每一個學生。上課時,也經常提問他們,生病了,我對他們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還經常深入到他們中間和他們聊天,說笑。慢慢的,他們對我的敵對態度消失了,我說的話他們也能聽了,把他們又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了。例如我班的鄭繼新,非常的不愛學習,而且上課總是說小話,這頭說說,那頭看看,讓上課的老師很是反感,下課就到我那里告狀,我也不問青紅皂白,把他叫過來就是一通狠訓。開始的時候還管點事,后來,哪個老師都來告狀,我也無計可施,他確是輕車熟路,應付自如,什么都不怕了,在來到辦公室好像是做客一樣,絲毫不覺得不好意思。面對此種情況,我也束手無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取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的做法。后來,學習了郭思樂的生本教育之后,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他在違反紀律之后,我不是狂風驟雨,而是把他叫來,讓他坐下,慢慢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對此很是不適應,不好意思坐下,后來看到我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才坐下來和我對話。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以后說再也不說話了。果然,從那以后,他變化的很多,盡管還有時改不了,但是老師一說,他也會聽從了。因為學習靜下心來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2、由“嚴師”轉向“良師益友”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雖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并不絕對。班主任不應該總是嚴厲,嚴格,嚴肅,居高臨下,這樣不但會導致學生與班主任關系的疏遠,還會產生對立化。我上面舉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經常違紀的學生,我不是耐心地說服教育,而是采取高高在上的樣子,對他們嚴厲訓斥,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們不是向好的方向發展,而是變本加厲,越來越放肆。如果不是我及時改變工作做法,班級會是什么樣,他們會走上什么道路,結果真不得而知。
3、由“武斷專橫”轉向“民主平等”
班主任不要總自以為是,讓學生惟命是從,那樣會泯滅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扼殺其主觀能動性。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種知識的交流,更是一種情感的溝通,民主平等的氛圍有助于這種交流。原來,班里舉辦什么活動,選什么人參加,讓什么人當班干部,全是我一人說了算,造成了學生不服班干部管理,活動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使班級在評比中總是落后。后來,我重新讓學生們自己行使民主權利,自己投票選出他們服氣的班干部。這樣,在班級活動方面,有些事情我根本就不用管了,完全由他們自己做主,結果事情更讓我出乎意料地滿意。如本學期的跳繩比賽,體育委員張偉挑選了幾個隊員,在場上比賽很出色,獲得了二等獎。紀律委員李偉,帶領女住宿聲,連續三個月獲得五星級宿舍。籃球比賽中,經過班委開會商量,選出的五名隊員,在場上也是表現突出,首戰告捷。總之,由于學生們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們確實把自己當成了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也使得這個集體向更和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