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2024-07-31 閱讀 8895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的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發布者:劉曉蘭

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的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教師針對自身教學實踐中的得失經驗,選擇某一具體主題進行專門的總結、歸納和提升的工作。做好教學專題總結是每位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素質,也能促進專業水平的提升。目前,幼兒教師普遍將教學專題總結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完成,但是在寫作中對素材的選取、主題的確定等方面尚存較多問題,直接影響了總結的寫作質量本文針對教學專題總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幫助幼兒教師把握要點,澄清困惑,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學專題總結,促進教學工作質量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一、存在的問題

(一)專題不專,重心不明

許多幼兒教師撰寫的總結無法抓住教學工作的重點,無法總結出典型的教學經驗。例如,某教師寫了一篇關于“托班幼兒語言與思維能力培養體會”的總結,選擇以“語言與思維能力培養”為主題,就不夠集中,因為涉及到兩方面,一是語言能力培養,二是思維能力培養,雖然語言與思維密切關聯,但在具體培養中還是應該有所側重的。

(二)選材盲目,脫離實際

幼兒教師普遍缺乏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積累專題總結素材的意識,也不善于選取教學實踐中的典型素材形成總結,致使所撰寫的總結脫離自身的教學實際,生搬硬套甚至抄襲的內容較多。總結缺乏對自己實際教學問題的深人分析,缺乏以教師為主體的反思和探究,不但無法解決白身教學問題,更談不上給人啟發。

(三)論點陳舊,論述表淺

目前許多總結中的論點陳舊,總結的內容空洞,無實際意義。這反映出教師未能把握“總結”這種文體的寫作要領,也不善于分析教學案例和提升教學經驗,如,有的總結歸納了要點,卻沒有具體進行論證;有的總結僅對案例進行描述,沒有深人探究問題的實質,使總結內容停留于表面,缺乏有深度的思考和分析(教育學/教育理論論文(四)缺乏構思,層次不清

許多教師在寫總結時缺乏整體構思,導致總結在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缺乏條理,前后重復,層次不清。例如,有的總結分點分層的角度不統一;有的將參考資料放在不合適的地方,等等。這種缺乏條理性的總結當然無法全面地梳理教學實況,更難以有效提煉出教學中實踐經驗。

二、解決的對策

綜合分析教學專題總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應認真地查找和了解自身的問題所在,把握總結工作的要點,結合自身體會和思考,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抓準中心,專題總結

教師撰寫教學專題總結首先應明確主題,可在自身教學工作中找準一個中心點,然后圍繞主題梳理豐富多彩的教學事例,從中篩選能夠突出中心的系列典型材料進行專題總結。即所謂“抓準中心,專題總結”。要做到這點,應注意如下的問題:

一是要定好題目。專題總結的題目一般為專題總結的主要議題。可以從課題研究方向中選定,如從幼兒園《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途徑研究》課題中選定《以語言游戲促幼兒語言發展》作為總結的題目;也可以從自身教學經驗積累中選定,比如教師具有較深厚的文學修養,積累了多年的幼兒文學作品教學經驗,就可突顯自身的教學優勢,選定《帶領幼兒走進真善美的童話世界》作為總結的題目;還可以從教學問題困惑中選定,比如教師對早期閱讀活動開展中語言運用和要求的把握困惑重重,就可選定《圖書閱讀與看圖講述活動中語言運用的比較》作為總結的題目。同時,盡量從思考角度、結論提煉和內容闡述方面體現中心議題的新意。二是要圍繞中心,具體地展現問題的各種形態,深人地總結和分析。三是要突顯議題的亮點和重點,重在傳遞總結的中心意圖,避免中心議題大而全,缺乏針對性。

(二)選材具體,源于實踐

做好教學專題總結首先要有目的地選取素材。對此,教師要把握好“源于實踐、結合實際”的原則,要注意選取生動、典型和鮮活的實踐案例,體現總結的典型性和實用性;也要注意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查找自身的教學問題,力求提出獨到的教學對策,體現總結的針對性;還要注意緊密結合幼兒語言教育的規律,充分考慮該年齡段幼兒實際的語言發展水平,體現總結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例如,某教師寫了題為《在詩歌表演活動中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專題總結,素材選取來源于自身的教學實際,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具體案例談體會,文章就顯得親切自然和真實可信。

(三)論點鮮明,論證嚴密

教師在寫教學專題總結時,首先要將自己的觀點概括成小標題使之成為論點。其次,論點要體現主題,緊扣中心。其三,論證要充分和完整。要將主題所涉及的要素體現在各論點中,每一論點要從幾方面進行說明和闡述并力求完整,盡量不遺漏某一要素或主要的觀點內容。例如,某教師寫了題為《為幼兒提供寬松的語言運用情境》的專題總結,其中歸納出了三大論點:一、利用早談、傍晚的集中分享活動等時間,與幼兒談論其感興趣的話題;二、教學過程中注重保護幼兒運用語言的積極性;三、允許幼兒出錯。這樣的論點不夠明確。如果修改為五個論點:“一、以有趣的話題引發交談的興趣;二、以真實的場景引發講述的愿望;三、以好玩的活動引發表達的需要;四、以優美的作品引發欣賞的動機;五、以多樣的圖書引發閱讀的熱情”。那么就能更全面地突顯“創設寬松語用情境”這一主題。

對論點進行較為嚴密論證需注意幾點:一要側重實踐的、感性方面的總結和歸納。二要在總結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提煉,將感性經驗提升到理性認識層面,使之形成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指導性結論。三要在寫作文體上更多選用“總結體”,適當選用“論文體”。即教師先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且結論來源于自身的實踐而非參考、借鑒或抄襲來的,然后再進行理性思辨。比如上例中的每一論點從內涵、表現及實例分析進行總結,將怎樣創設和提供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這一教學實踐和體會充分地介紹出來,那么就能使總結的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能更好更集中地體現教學成效。

(四)布局合理,條理清晰

教師在做教學專題總結時還要注意合理地謀篇布局,對圍繞主題所思考的內容和所查找的資料進行合理安排,在文章中能層層遞進、有條有理地進行闡述。

首先,應全盤考慮自己在文中將要分幾點來總結和介紹教學經驗,每一點要用什么標題來概括,才能夠更好地表明論點。第二,應考慮幾個論點的順序要安排好,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應符合一定的邏輯關系,使前后內容密切關聯,逐步深入地分析和揭示問題。第三,應考慮每一點要講什么,各點的內容角度和層次應相同,容量應相當。第四,應考慮表達要流暢,語句要規范。讀起來通順流暢,符合基本的書寫要求,體現較好的語言表達水平,避免條理不清,詞不達意,語句鑼嗦重復。

例如,某教師的專題總結《探析語言教學中語言情境創設的支持性效應》的結構大致為:一、以物設境,觸發表達的愿望;二、以景設境,積累表達的素材;三、以言設境,增強表達的頻率;四、以行設境,提升表達的水平。這樣的布局,體現出“結構合理、邏輯性強、觀點鮮明、主題突出”的優點。同時,每一部分都圍繞主題、緊扣論點進行闡述和分析:先談內涵和作用

篇2: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的語言和情感得到發展。

發布者:唐莉莉

一、以富有情趣的語言,調動幼兒的情感。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幼兒教師要形成優良的情感品質并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從某種角度看,教學活動其實也是一種藝術表演,只是其形成程度與歌舞、戲劇不同而已。如同演員一樣,幼兒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這個舞臺上感動幼兒,教師得先感動自己,這是幼兒教師需要練就的內功。沒有這種內功或內功不足,就難以真正教書育人。而要提高情感素養,就要在語言方面下點功夫,因為幼兒教師的語言有吸引力或聲情并茂的導入,或抑揚頓挫的過渡,或富有啟發性的提問,都會使教學活動增添韻味。

二、把握教材內涵,激發幼兒的情感。

情感是幼兒后天接受教育的產物,因此幼兒情感的形成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情感往往是教師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為原動力,而這種原動力是引起他們情緒共鳴的基礎,它能激發幼兒高昂的情緒。如:在故事《小紅帽》的教學中,我采用了邊敘述故事邊讓幼兒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扣住幼兒的心弦,激起幼兒學習探索的愿望。在這次教學中我設置了三個問題:(1)小紅帽走在樹林里的時候忽然發生了一件什么事?(2)小紅帽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鮮花,接著她會干什么?(3)奶奶從門縫中看見了大灰狼她是怎樣對付大灰狼的?孩子們在這樣的提問引導下,唧唧喳喳地討論聲此起彼伏,活動氣氛越來越活躍。他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深切地感受故事情節。喚起了孩子們的想像,激發了他們的情感。

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指導幼兒表達情感。

幼兒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常常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左右,對任何新異的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極大的興趣而集中精力。如果單靠教師一味的灌輸,幼兒一個勁兒地學,是很難提高語言教學效率的,也很難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是認識興趣,有興趣就容易接受,有興趣就能抗拒干擾,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與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玩”,指導幼兒表達情感。

四、和諧師生氣氛,產生感情共鳴。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師的語言、表情都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必須是積極的、肯定的,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較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活動過程的重點和難點之間的聯系,用自己的情緒去帶動、感染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親切的態度是誘發幼兒良好情感的紐帶。在語言教學中,我常常采用的口頭表揚、掌聲鼓勵等方法,向幼兒表達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鼓勵。如:對本不太舉手的幼兒偶爾舉手后我會說:“*X今天舉手了,從今天起他想成為一個動腦筋的孩子了。”對不肯講故事的幼兒,當他講了一個簡短的故事后,我會說:“*X的故事講得好極了,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教師一句貼切贊美的語言,一個贊許的眼神都可以使幼兒增強自信,有時還可以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新的開端。我班的陸幽思小朋友就是一個在教師贊許和鼓勵下成了一個愛動腦筋、愛舉手的孩子的。師生間的親密融洽性無疑為開展教學活動取得了一條溫馨的情感之路。

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感情是蒼白無力的教育。由此可見,現代教育十分重視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注重在活動上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