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化成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化成長

2024-07-31 閱讀 4989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化成長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巷道鎮西八里小學趙瑛趙鑫

【摘要】教學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化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素質必須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必須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武裝自己的頭腦,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理念,轉變教師角色,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變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夠適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需要,教師專業化成長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成長素質提高m]

教師專業化成長要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學改革要求我們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培養能力的過程。時代發展的日新月異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不斷更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綜合學生自身條件與社會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學中的單一模式,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教學中樹立學生自主、創新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力、創新精神。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專業化成長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與平等地。當學生在一種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生長時,我們就會欣喜地發現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就會意想不到地被激活。我們教師就要充當提供適合學生教育環境的角色。我們要轉變角色,走進新角色。

(一)變傳統的“管理者”為引導者

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制定的“格式化”的知識,也不是忠實地一成不變地照本宣科,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知識的過程。教師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帶領學生走進知識,引導學生進發智慧火花,閃出創新、閃出個性。

(二)變傳統的“教書匠”為促進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信息傳遞者、講授者,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挖掘資源的向導,獨立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客觀公正的評價者。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要求教師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并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三)變傳統的“灌輸”知識為“平等中的首席”//wcom]

新的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學不再是學生被動的“聽”、“記”的過程,而是他們主動的探究,積極地去“悟”、“求”的過程。我們知道,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活動,成為學生中的“首席執行官”。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中師生一起做游戲,一起談天說地,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學生與教師走得更近了,學生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了。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感覺,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抬起頭來走路,做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是改變教學策略,建立新的教學方式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改革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教師策略,建立新的教學方法。

篇2: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方案

為全面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改革工作的質量,根據漢中市教育局《關于開展全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的通知》(**)和洋縣教育局《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實施方案》(**號)要求,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組織領導:

為扎實搞好我校的展評活動,成立金水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活動目的

通過對課改實施八年來課堂教學、校本研修、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所取得成果進行集中總結、交流評價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學的新模式、課程新秀、課改先進單位和個人,打造省市縣校相街接、覆蓋所有學科的學科帶頭人隊伍,完善教學成果評審、科研興校明星學校創建和評審制度,促進各學校課程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推動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長效機制。

三、活動原則

全面動員,全員參與,以校為主,

集中展評,研究提升,推進教學。

四、參加展評的作品類型

(一)教育教學成果

1.文本類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教研負責)

(1)課題(題目)(2)研究報告科研論文

(3)教育研究專著(4)學科教學設計和課例

(5)教學經驗總結(6)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

(7)調查報告(8)學校課改特色活動

2.網絡、多媒體和教育電視節目類成果

(1)多媒體教學課件(cd-rom)(2)網絡課件、網絡課程教材

(3)專題學習網站、網絡教學管理平臺軟件

(4)電視教學節目(5)教育電視欄目

(6)教育電視專題片

3.自制教具類成果

(1)自制教具(2)自制學具

4.校本課程開發類成果

(1)校本課程規劃或方案(2)校本課程教材(含多媒體形式)

(二)優質課展評:由語文組、數學組和英語組各推薦一名成員設計一節優質課的展評。

(三)新課程環境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成果展評(由學校校委會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獎懲制度進行整理并上報)

(四)課改先進集體和個人事跡展評

(1)學科帶頭人、課改名師和課改新秀事跡展評

(2)科研興校明星學校事跡展評

(3)課改先進工作者事跡展評(包括優秀校長、優秀教研員)

(4)課改工作先進單位事跡展評

五、參展條件、要求

(一)參展人員及學科

各個學科所有教師全員參與,學科包括義務教育初中段15個學科大類,即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等。推薦學科不限。

(二)參展要求

1.各人推薦的教學成果應是*年以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面符合教學成果評審辦法要求的成果。已在*、*、*我縣組織的有關評獎中獲得省級獎勵的,可參加省上的展示,不再參加評獎;如在原有基礎上又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的,也可推薦參評。

2.各教研組擬推薦一名參加優質課參評的教師,其教學設計必須具有個性化的教學特點,理論上有探索,實踐中有創新,并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特色。

3.教學成果展評采取展板、實物和多媒體演示等方式進行,并與*年度教學成果評審工作合并進行。

4.堅決制止網絡下載、抄襲、剽竊他人成果,違者將向全縣通報,并三年內不得參加各類成果申報,不得參與評優晉級。

(三)課改先進個人評選條件

(1)、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認真負責,有良好的師德,注重教書育人。

(2)、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先進,教育教學行為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課堂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改精神,教學方法先進,課堂教學效益高,教學成績優秀的一線教師。

(4)、課程改革以來,在縣級或縣級以上論文評選中獲將;在縣級或縣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有課改文章;在縣級以上的有關會議上進行過典型經驗介紹;在縣級或縣級以上的示范課,公開課、優質課活動中獲得過獎勵。

五、展評的程序:

第一階段:動員培訓(5月底)。召開教師會,進行校級骨干教師培訓。

第二階段:成果征集(5月底至6月10日)。

1、各教師整理自己八年來的教育教學教研資料,填寫《金水初中課改成果登記表》交各教研組長進行統計,并將自己的資料按照參展類別分類發送給教研組長集中保存。

2、布置能反映學校新程改革成果的展板(五面),由教導處統一確定版面設計及內容,完成后在學校公開展出。同時布置學校整體課改成果展板一面,推薦縣上參展。

第三階段:展評上報(6月11日至6月20日)。在全面動員,全體參與,認真組織梳理總結、研究提升的基礎上,學校于6月20日前組織全校教師集中就每個人員的成果進行現場展評,確定出向縣上推薦展評的成果。

篇3:您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主要成效是什么?

您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發布者:洪新民

我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

1.教與學方面: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改變傳統中,教師只管教,學生象海綿一樣只負責吸收.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發揮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在備課時,不僅僅要考慮到一節課中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還要從三維目標中考慮,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能力得到提升,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方面也能有所進步.雖然老師可能在課堂上比以前講得少了,可是要花的時候要更多,學生學到的也更多.

3.關于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從考試的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要從多方面,知識技能,聽說讀寫,操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評價一個學生.

4.在課堂上,讓學生發揮主體的作用的同學,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要做到收放自如,并能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關注實驗,對科學探究的要素要從細節培養,使科學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一項基本能力.

6.充分利用各種工具,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標.

7.教師的不斷學習成長,改變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的,是,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