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反思你真會賞識嗎?
吃飯時和朋友聊天兒,說到賞識,朋友突然講,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糟蹋了賞識的真正意義。我暗暗想起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謂的賞識教育。
近年來,家長幾乎一邊倒地支持“賞識教育”,各種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權威人士也不約而同地大肆鼓吹“賞識教育”的益處。
多鼓勵、多贊賞,這是大多數人對賞識教育的認識。
“老師!我們家孩子喜歡聽好聽話,多表揚表揚我們孩子!”
當然,我們理解家長的心意,我做為班主任聽見任課老師的表揚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呢,更別提做家長的啦。
做為班主任,我也時常賞識孩子,“*,你最近表現真不錯!”
“*你的早讀狀態越來越好了!”
“*你的字寫的越來越工整了。”
……
這些算不算賞識教育呢?確切講,應該是流于表面形式的賞識,淺層次的賞識教育而已。因為在此之前,我也從未好好深入思考過什么才是真正的賞識教育。
追本溯源,賞識教育不是單純地表揚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某一個行為表現,而是賞識孩子具體的行為過程,賞識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長處,以此為契機,為孩子在這一領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此碰撞孩子更多的靈感。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現教育契機,指明孩子發展方向。不僅僅是保駕護航,而是一路同行中,不斷地啟發孩子認識真正地自己。
教育的旅行不是一場既定的行程,而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未知,曲徑通幽,柳暗花明。這一路上,夸贊孩子走的快、能吃苦,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而是在這趟行程中孩子最終遇見了不曾發現的自己。
我想起了班里的四月詩人,四月詩人起初對詩歌并不感冒。無意中的一次詩歌分享,他開始喜歡詩歌。后來慢慢聽聞他在悄悄寫詩,鑒于他是我的忠實粉絲,一次語文課上開玩笑。聊起粉絲福利,同學們笑稱,讓我為四月詩人講一首詩作為福利回饋粉絲。我欣然同意。
于是開啟了班級詩歌之旅的第一站
篇2:用愛信和賞識轉化學困生
用“愛、信和賞識”轉化學困生
信宜市懷新中學張澤淮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及《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學困生現象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轉化學困生已被擺到了突出位置。學困生的幫扶轉化工作同時也關系到學校的“防流控輟”工作的突破與成效以及和諧班風校風乃至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我五年班主任的工作生涯中,體會最深的是用“愛、信和賞識”轉化學困生。
一、愛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若沒有愛,任何說教都無法開啟一顆封閉的心靈。我認為愛是教育的根本,更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只有創造了教育的環境,形成了愛的氛圍,我們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取得他們的信賴。
因此,班主任老師必需要對學困生充滿愛。那么該如何去關愛學困生呢?
本人認為應從理解、尊重、關愛學困生,建設好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在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一個名叫羅進國的學困生。其智力還是可以的,但因其父母離異,加之該生性格內向散漫,又沉迷于電子游戲,學習成績很差,經常遲到和不交作業,甚至多次曠課,在一中就讀時曾受記過處分,轉入我班后整天郁郁寡歡,學習興趣的火光奄奄一息。得知此情況后,我便經常找機會主動接觸他,與他溝通情感,了解他的思想、生活、歡樂、苦惱以及興趣愛好等,開導他盡力忘掉不愉快的過去,珍惜新的環境和機遇,塑造一個嶄新的自我。
科任老師也從不同的方面去關愛幫助他。他逐漸放下了思想包袱,克服了自卑感,樹立起了自信。在此后的教學中我們常有意創設情境,預設他能解決的問題,鼓勵他獨立思考解答,對他的作業量和難度我們適當地降低要求。對于他的進步,及時鼓勵。他也逐漸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的思想表現進步很快,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期末統考各學科的總分竟躍升到了全班的第十九名。為了鼓勵他的進步,第二個學期班委會特意選拔他擔任生活委員。兩年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信宜中學。
二、信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信,包括自信、誠信、信任等等。對于轉化學困生而言,信,顯得尤為重要。
1、自信。可以說沒有自信,便沒有促使學困生轉化的條件。學困生是發展中的人,是有個性、有蘊力的人。瓦拉赫在讀中學時,幾乎門門功課不及格。當時,大家普遍認為他將來必定一事無成。惟獨一位化學教師發現瓦拉赫做化學實驗非常細心,具備研究化學的素質。在這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瓦拉赫的研究天賦得以顯現,并最終成為著名的化學家。
教育專家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很欣賞這句名言,因為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學生哪怕是學習基礎特別差的學困生時也一定要充滿信心,做到不放棄,不拋棄。
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要始終堅信只要方法得當,措施得力,定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班主任不但要對自己及學生要有自信,同時也應該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因為學困生往往最容易自卑,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
2.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或是進行班級管理時我們一定要做到恪守信譽,言而有信,信而有果,對學生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盡力去做到。只有這樣,才能架設起師生之間互相信任與尊重的橋梁,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在我的管理措施中,為了激勵學困生的進步,我通常會設立進步獎,到期末時班會費常常已經超支了,我便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拿出錢來進行獎勵,為此我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深受感動和鼓舞,而我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而深得學生們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3、信任。《禮記》里說:“親其師,信其道。”事實證明,你若經常關愛、鼓勵學生,他們就會喜歡你。當你贏得了信任與愛戴,他們的心靈之窗就會向你敞開。這樣,我們的幫扶轉化工作也就如魚得水了。
因此,我們要用真誠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用愛心去修補他們的心理困惑。使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生活。
篇3:賞識教育反思你真會賞識嗎?
吃飯時和朋友聊天兒,說到賞識,朋友突然講,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糟蹋了賞識的真正意義。我暗暗想起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謂的賞識教育。
近年來,家長幾乎一邊倒地支持“賞識教育”,各種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權威人士也不約而同地大肆鼓吹“賞識教育”的益處。
多鼓勵、多贊賞,這是大多數人對賞識教育的認識。
“老師!我們家孩子喜歡聽好聽話,多表揚表揚我們孩子!”
當然,我們理解家長的心意,我做為班主任聽見任課老師的表揚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呢,更別提做家長的啦。
做為班主任,我也時常賞識孩子,“*,你最近表現真不錯!”
“*你的早讀狀態越來越好了!”
“*你的字寫的越來越工整了。”
……
這些算不算賞識教育呢?確切講,應該是流于表面形式的賞識,淺層次的賞識教育而已。因為在此之前,我也從未好好深入思考過什么才是真正的賞識教育。
追本溯源,賞識教育不是單純地表揚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某一個行為表現,而是賞識孩子具體的行為過程,賞識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長處,以此為契機,為孩子在這一領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此碰撞孩子更多的靈感。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現教育契機,指明孩子發展方向。不僅僅是保駕護航,而是一路同行中,不斷地啟發孩子認識真正地自己。
教育的旅行不是一場既定的行程,而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未知,曲徑通幽,柳暗花明。這一路上,夸贊孩子走的快、能吃苦,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而是在這趟行程中孩子最終遇見了不曾發現的自己。
我想起了班里的四月詩人,四月詩人起初對詩歌并不感冒。無意中的一次詩歌分享,他開始喜歡詩歌。后來慢慢聽聞他在悄悄寫詩,鑒于他是我的忠實粉絲,一次語文課上開玩笑。聊起粉絲福利,同學們笑稱,讓我為四月詩人講一首詩作為福利回饋粉絲。我欣然同意。
于是開啟了班級詩歌之旅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