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賞識教育隨感

教師賞識教育隨感

2024-08-01 閱讀 4144

教師賞識教育隨感

今天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批判“賞識教育”的文章,我認為說得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賞識教育確實不能算是教育理念,應該算是因材施教的一種方法或者手段。我們是要關注在某個時段有所側重地調整教育方法,保重教育方向的正確。但是現在確實有很多人,別人炒作宣傳什么,就把此作為教育的全部,甚至當作教育的本質了,我感覺是走了極端。

賞識,是對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給予重視或贊揚,賞識教育是通過賞識的手段對教育對象進行鼓勵表揚,幫助教育對象樹立目標和信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歷來都是主張教育孩子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的教育原則,永遠不會變。我覺得“表揚為主”就是以賞識教育為主,“批評為輔”就是要在表揚的基礎了,讓學生明白對錯及改正的方向和方法。

周弘的“賞識教育”應該算是“因材施教”吧,對于特殊的女兒,主要采用“賞識教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也透視出他骨子里的不服輸。從他的事例,有人炒作是為了喚醒國人對下一代的教育,不要因期望高,而忘記了“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原則。從他的事例,我們應該看出“周弘類型的賞識教育”,特別適用于弱勢群體或者自卑的孩子,對于普通正常的孩子要利用賞識教育,但是要把握時機,掌握分寸,運用有度。特別是對于自大或者自以為是的孩子,更要慎用,少用,要讓孩子明白是非標準,明白改進的方向和方法。對于落后的孩子,不要失望灰心,要相信奇跡是會發生的,要因材施教,多用賞識教育,讓孩子認清自我,找到前進的信心和動力。

總之,作為教育者,要用賞識的眼光,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獎懲并用,獎懲有度,才能培養更多的適應能力強的現代化人才。

篇2:高效課堂隨感要維護合作小組實現學習有效

不論怎樣科學分組亦或是對小組成員明確職責,都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要使小組合作學習高效,關鍵還在于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達到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目標。所以,合作小組的正確運行至關重要。

要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就必須給小組合作以明確的任務,也就是要預先設置好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問題。否則,學生不知道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在討論時就會說些與學習無關的事,人云亦云,看著熱鬧,討論結束后,不是自己沒有問題,就是不會回答問題。

我們知道,每一節課都有重點、難點和知識延伸的方向,這些都可以交給學生進行討論,這些問題就是合作交流的任務。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長期在講臺上,就會形成一種有自身特點的課堂形態,這種課堂形態其實也是一種相對固定的教學環節。那么,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合作學習形式,也需要有適合的教學環節配合,才會高效。

道德課堂的理念給我們指明了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環節,就是通過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反思反饋來完成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不妨拿來使用。就是說,在小組合作之前,要利用“自學”、“對學”基本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對于需要解難釋疑、深入探究的問題,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帶著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和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特別是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全班提出后,由其他小組予以解答,如果都不能解決,老師再做點撥引導、重點講解。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學習方式,并不是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不見得每節課都要小組合作,更不是每個問題都要小組合作。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提供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就會尋求同伴的幫助,此時的合作最有效。

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給我們提出了每一節課教學目標提出依據,而這些目標的達成度就是這一節課的教學效率。為了更好地“達標”,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組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也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當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可以把有爭論價值的疑點適時下放到小組,讓小組討論、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這就是“兵教兵”的過程。

知識的延伸可能牽扯到技巧和方法的不確定性,只有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思維方式才能解決問題,這種時候最需要小組合作,這時候的合作是健康和高效的。

顧名思義,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合作來完成的學習,合作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善于思考、學會傾聽、懂得分享才能實現合作。

課堂上,老師要不斷地指導、校正小組合作過程,要求每個人都要熟記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組長負責將其整理出來。使每個同學都能在交流中提出疑問,學到知識,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最后進行全班交流的同學是小組的代表,其發言的內容是大家交流的結論,絕不是自己的見解。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活動情況,靈活機智的調控好課堂氣氛。學生討論期間老師切不可袖手旁觀,要深入到小組學習當中,一是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二是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三是督促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當合作學習沉悶時,教師要善于點撥,拋磚引玉,啟發學生;當小組學習輕松時,教師要加以引導,向更深層探究,這樣,即讓課堂氣氛不至于過冷或過熱,又大大地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不但是對其合作效果的度量,而且導引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和質量。課堂考評的重心由鼓勵個人優秀轉向大家合作的導向上來,讓學生個人的成功融入到團體的競爭中去,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不過,評價時,要采用團體考核評價的原則,只有小組成功了,小組成員才能享受到相應的肯定和榮譽,每一個小組、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看到希望,獲得信心。這樣就會形成小組內的有效合作,又會促進組間的競爭。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有效的使用方法,所有的意見和建議都有借鑒意義,但不會放之四海而皆準,只要我們能夠潛心研究,努力實踐,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

篇3:小學教育隨感職業認同享受新常態美麗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對故事中講到: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了……

由此,我想到這何嘗不是一種職業認同,如果一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在內心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有強烈的職業興趣和很高的職業認同感的教師就會不論工作多么辛苦,卻樂在其中,“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即使在師資力量薄弱、辦學理念還相對落后的地區,授課教師的選擇及學科被重視程度往往比較低。甚至可能會感到所教的學科有一些被歧視,個別教師、學生、家長等在語言、行為上會讓你感到不遜,也不必為此感到自卑,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一定會始終對自己有信心,在工作中看得起自己,學會用微笑和學生、其他學科的教師保持好關系。

有人曾經說過,“要使學生認為你所教的課程最有趣。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像渴望幸福一樣渴望在你向他們講基礎知識的這門科學領域里有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