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三顧茅廬》教學隨想磨課心得

《三顧茅廬》教學隨想磨課心得

2024-08-01 閱讀 4412

《三顧茅廬》教學隨想磨課心得

一次磨課又結束了,暫且輕松片刻。

上午,將這些天在腦子里不斷翻騰的那些東西倒在課堂上,且不論大家如何評說,自己先覺得輕松了。磨課又何嘗不是磨人!

這些學期來,我都盡力能磨出一些課。我在電腦里把這些課用專門的文件夾整理好,排在那里,已經有一小串了。每次打開教案資料,看著它們,都覺得異常親切,讓我想起當時的事,當時的心境。我便想,每學期都能留下這一小串文件夾,一定不錯。

但磨課的事,實在是難受,而上出好課來,確乎很難!

這次備《三顧茅廬》是我花時較少的一次,一來準備時間倉促,二來添了兒子后真多了不少的事。但我此刻回顧這次磨課的經過時,一步步的足跡還是清晰可尋。

從去年上《霧凇》開始,我嘗試寫文本解讀,忘記了這是在那里看來的方法了。自己細讀文本后,把自己的理解梳理一下,并用文字記載下來,這就是我理解的文本解讀(大概片面了點,簡單了些)。細讀文本這事,我原來也在做,如《愛如茉莉》、《水》等課文都仔細讀過,但沒記下,也沒這么認真地梳理過思路。寫完《三顧茅廬》的文本細讀,我再讀讀自己寫下的話,文章的脈絡、重點,甚至一些教法都清晰地呈現眼前。《三顧茅廬》尚是淺顯的,讀過數遍,便能有所感悟,碰上難以把握的文章,只讀得昏昏沉沉。此為“第一難”。

在解讀文本階段的我是普通讀者,自己讀了有所領悟。接著的思考便是:我打算為學生教些什么?此時,我的身份該是教師了。人常說:學生已會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不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是個糊涂的人,又忘了這是誰說的了。)是的。我很贊同這個觀點。目標比方法重要。倘若目的地都錯了,去的方法再舒適,結果終究還是謬之千里。一篇文章,尤其是好文章,燦若繁花。讀著讀著,往往會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要從這其中準確而精當地抓住目標并不容易。此是“第二難”。

就《三顧茅廬》一課而言,我認為應該定位在“誠心誠意”一詞上,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是這課的目標。至于教法的選擇,語言文字的訓練,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在確定了“目的地”后,又讓我頗為頭痛。這又不僅僅是個技術活,干好了,就是“藝術活”。每個人的思維習慣,語言表達習慣都不相同,這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教法,至于性格特征和個體特長更是使教法大相徑庭。他人的教案可以看,而教法卻未必能學。如何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此“第三難”。

這些,還都只是課前的功夫。課堂上又有一難,為“第四難”。自己的錦繡文章做得再好,都得在課堂這塊天地里展開。教師個體的才智,經驗,積淀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言歸正傳,反思《三顧茅廬》這課。

優處在于,把握住了教材重難點,緊扣了“誠心誠意”,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教學,這一思路清晰明了,可取。

在這課中,尤其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是:

1、有效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

我理想中的課堂是圓潤,流暢的。圓潤,為光滑而富有亮澤,且飽滿而富有彈性。它不會使人覺著凹凸不平,更不使人以掌撫過如鱗刺手。它富有張力,不干癟,不黯淡,更不使人食之如同嚼蠟。這一切,均有一個前提條件:這課上,需有一位技藝高超的舵手。

我與此相去甚遠。學生潛心閱讀文本后,各抒己見,自然是花開數支,旁逸斜出,而我卻不能有效地將他們一一理順,為己所用,將課堂掌控于股掌之間。收放自如,這是一種境界。

2、宏觀把握文章的能力欠缺。

這應該屬于文本解讀階段的問題。看一篇文章,整體感知后,細處深入,再回到整體把握。這樣一個完整的解讀過程也應該體現在課堂上。比如,板書。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文章的脈絡。

每次磨課,都是辛苦的磨人的過程。而每次磨過之后總會有一些感悟。

篇2:市里開課心得與體會:名詞性從句復習備課與磨課

市里開課心得與體會:名詞性從句復習備課與磨課

有機會上市里的公開課,一定要認真對待,由于白天學校工作繁忙,我的備課主要在晚上進行,下面是名詞性從句這節課成型的過程,幾個晚上的辛苦付出之后,得到了同行的認可,這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與鞭策。

第一天晚上

決定要上名詞性從句的復習后,我最早開始考慮的是應該復習名詞性從句的哪些考點,連接詞、時態、語序、語氣是我最早考慮的四個點,打算四個點都涉及,重點講連接詞和語氣。初定下來后,就開始考慮用什么話題,作為高三的語法復習課,輕松、具有時代氣息的話題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來想去,決定用微博這一話題把整節課串起來,于是上網查了很多微博的消息,特別是上英語網站,了解很多關于微博的話題,下載圖片、文章,不知不覺已經很遲了。

第二天晚上

資料收集好后,開始正式坐下來備課,理出了一條思路:學生下課做一個關于微博的調查,里面設計諸如你是男性、女性?你知道微博嗎?你有微博嗎?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上微博?你覺得通過微博你最想了解什么信息?微博有什么好處等等共8個問題。用我的調查表的前5個問題設計5句話,里面含有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以此來提出需要復習的語法。用我的調查表的后3個問題編一篇文章,設置名詞性從句的6個錯誤讓學生改錯,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名詞性從句的主要考點,這里我設置了連接詞錯誤、名詞性從句的主謂一致、主從復合句的時態、語氣、it的用法,語序一共6個錯誤,想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錯誤。主謂一致、語序問題、語氣問題、it用法四個問題各設計一張幻燈片,簡單講解,用姚晨的微博內容設計連接詞的用法,重點講解,最后用我自己的微博讓學生句子翻譯,最后讓學生自己寫微博,話題隨意,用上一句名詞性從句。這是第二天的備課......

第三天晚上

晚上和同學中的高手交流了一下,同學說做的很好,很不錯。于是有信心決定給吳志榮老師看一看。吳老師的回復:思路清晰,話題具有時代氣息,但是重點不突出,難點沒有突破。Oh,mygod!重點不突出,難點沒有突破,那說明很多東西需要推倒重來。這時候覺得,要做好一件事情,好難。非常感謝吳志榮老師的指導,我熬到2點,終于重新來過。。。這次,備課的重點主要落在連接詞上,主要關注what/that;whether/if;what/whateverwho/whoeverwhatever等同類詞與nomatterwhat等同類詞的區別,that引導的同位語從句。并設計了很多學生活動,包括選詞填空、完成句子、替換、討論判斷、觀察探索命題特點等。

第四天晚上

讓人尊敬的吳老師打來電話,說鄭老師要求語法的講解要以文本、語篇為基礎。啊喔!我文本、語篇肯定關注的不夠。怎么建構語篇?如何從語篇中來,到語篇中去?腦袋想破以后,做了以下改變:把姚晨的微博內容編成一個篇章,設計連接詞的選詞填空,把我的微博從句子翻譯改成在篇章中翻譯其中的5個句子,翻譯好后讓學生朗讀。學生寫微博這塊,給出一個新聞(篇章),讓學生根據新聞寫微博,用上名詞性從句。

第五天晚上

下午在平陽中學的附屬中學11中上了課,名師工作室的同學給我評了課,非常認真、細致,大家一致的意見是覺得不錯,大的框架可以,需要小細節的精細。另外,吳老師指出,重點已經把握的很好,但難點還沒有突破。所以回來后,我又有事情做了......

第六天晚上

what/that,who/whoever,whatever/nomatterwhat這些難點如何突破?思考,解決,睡覺......

六個晚上備了一堂課,所有的感受歸為一點,做個老師難,做個好的老師很難,做個好的英語老師難上加難。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但是,上課后,鄭老師對我的表揚,讓我有信心下次做的更好......我相信,Nopains,nog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