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優質課應該把握關鍵點(公開課觀摩課賽課磨課)
教研講座材料到底該怎么樣上一節課才算是優質課?公開課該怎么準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當前新課標的條件下,一節課的優劣,可以從一下三個層面加以判斷。
一、理念層面
(一)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學習的程度。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創新。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能有創新。
2、合作學習的效度。合作學習是指共同的學習目標、采用小組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生成。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準;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上的,有一個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持;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3、探究學習的深度。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景。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學生有無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于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
(二)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耙詫W生發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么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一個課程標準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課程標準。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我們依據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于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應是我們所關注的。
3、“兩個基本點”之二,就是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所謂綜合性,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學教目標的綜合,也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等。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應是開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要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是開放的,目標設定不僅限于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是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社會學科的綜合過程是開放的,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并使學生在課后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所謂實踐性,就是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培養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操作層面
(一)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系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
1、聯系閱讀。“聯系”即綜合,或彼此接上關系,“閱讀”即從書面材料中提取意義并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過程。聯系閱讀,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相關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獲得意義并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動。一節課是否優秀,我們要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否圍繞目標,對相關知識進行縱橫聯系、互相貫通,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2、主動問答。“主動問答”即學生自主、積極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有學者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3、自主討論。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的活動。自主討論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自選問題,并就這一問題自由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以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的活動。討論,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自評互判。自評是指自我評價,即以自己自身作為評價主體而對自我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全面認識自我,反饋調節;互判即相互評價,是指學生們相互促進的評價,它重視相互學習和相互提高。羅杰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就會得到促進。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初中生評價能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關于這一點在其他年級的學生中是少見的。
(二)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1、引人入勝?!耙敝傅氖恰耙稣n題”和“進行指引”。“入”是讓人處于某種狀態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引人入勝指的就是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某一課題處于最佳學習狀態或境界的教學行為。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
2、精導妙引。“精導”即精心指導?!懊钜奔辞擅钜I。精導妙引就是一節課的進行中,教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的教學行為。其目的是掀起學習高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教學高潮。
3、結尾無窮。指的是一節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并使學生在課后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行為。如果說開頭的藝術是為將學生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么結尾藝術,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社會之面,達到余音繞梁、回味無窮之境界!所以,一節課不僅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而且還應有一個回味無窮的結尾。
三、策略層面
(一)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余味無窮。
一節好課,除了開頭引人入勝,結尾余味無窮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間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個“高潮”。所謂高潮,就是一節課中最興旺發達的階段(亮點),或矛盾沖突最尖銳、最緊張的階段(沖突點)。教師精導妙引,用藝術性的手法掀起教學的高潮,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說,教師掀起的教學高潮,有強烈的激勵功能、鮮明的愉悅功能、很強的促學功能和潛移默化的審美功能。所以,在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努力掀起教學高潮。在制造高潮的過程中,切忌“信馬由韁”,隨意拖堂。該“出手”(開頭)時就出手,該“收手”(結尾)時就收手,努力做到“收發自如”。
(二)能否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淋漓盡致。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且不同的人特點不同。一節課成功與否,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別人可能會提出很多很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有的甚至是專家成功的法寶。但對此決不能“照搬”。說實話,一個比較優秀的教師,只要揚長避短,發揮出揮出自己的優勢,終有一天會達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出奇制勝。
優質課展評,是高水平的較量。在高手如云、強手如林的情況下,要堅信“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當然,也不能有勇無謀,在戰術上還是要重視“敵人”的,其中一條重要的“戰術”,就是“出奇制勝”就是要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開朗”或“拍案叫絕”之效!一般來說,“出奇制勝”的“戰術”往往是沒有“套路”或“把式”的,因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平淡見真奇”!
篇2:關于在學校開展評選優質課活動方案
各縣(區)教體(科)局:
根據省教育廳成人教研室*年工作要求,為了檢查成人中、初等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情況,使成人中、初等學校真正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鼓勵引導教師積極鉆研教育教學理論,逐步提升教育理論研究水平,進一步檢查成人中、初等學校實用技術培訓的質量和效果,使成人中、初等學校更好地為“三農”服務,決定在全市成人中、初等學校開展優質課、優秀教研論文和學生綜合知識競賽工作。
一、成人優質課、優秀教研論文活動安排
這次參加評選優質課、優秀教研論文的對象為成人中、初等學校在職及兼職教學人員,各縣(區)在各成人中、初等學校選拔推薦的基礎上做好向市教育局推薦工作,各縣推薦的優質課、優秀教研論文原則上每個成人學校1節優質課,3篇優秀論文,市教育局于6月份組織專人進行評選,確定出一、二等獎的獲獎人員,由市教育局頒發獎勵證書,對特別優秀的優質課、優秀教研論文推薦到省教育廳參加評選。
二、成人中、初等學校學生綜合知識競賽活動安排
1.組織領導
各縣(區)教體(科)局要認真組織,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以發揮成人中、初等學校對“三農”的重要作用,推動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提高農民科學技術知識。
2.競賽內容
以《河南教育》職成教版農村實用技術綜合知識為內容。
3.組織報名
每鄉鎮限報3人,由縣(區)教體(科)局組織報名,市教育局組織命題、監考和評卷,報名截止時間為4月20日,具體競賽時間另行通知。
4.獎項設置
設一、二、三等獎。對獲一、二等獎學生的輔導教師頒發優秀輔導教師獎,對組織好的單位設優秀組織獎。
各縣(區)要認真組織,精心選拔,把這項工作作為促進成人中、初等學校教學研究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對領導重視,組織嚴密,效果()明顯的,市教育局將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并給予獎勵。
附件:1.x市*年成人中初等學校優質課評選教師登記表
2.x市*年成人中初等學校優質課評選教師匯總表
3.x市*年成人中初等學校優秀教研論文推薦表
4.x市*年成人中初等學校優秀教研論文匯總表
5、成人中、初等學校學生綜合知識競賽報名表
篇3:高中優質課評比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我校教師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經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
二、活動安排:
1.面向全校教師積極宣傳本次活動的意義,充分調動一線教師的參賽的積極性,以此推動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各教研組推選本組部分教師參加學校優質課評比,其中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各3--5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心理健康學科各1--2人。
3.活動時間安排:
(1)10月24日―11月6日,各教研組上報參加校級優質課競賽的教師名單及課題。
(2)11月21日―12月4日,開展校優質課競賽。(具體的活動時間、地點、參賽教師、賽課內容等安排到時另行通知)
4.校優質課競賽的評委要堅持參加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按照評課的標準,認真公正地評選參賽的每一節課。
5.競賽分文科組、理科組進行,其中文科組含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心理健康學科,理科組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學科。
三、學校考評組成員:
理科組:教育局領導一人:其他指定人等
文科組:教育局領導一人:其他指定人等
四、獎項設立與獎勵辦法:
優質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文理科一等獎各2名,二等獎各4名,其余為三等獎。獲獎教師在教師評聘時可參照教師評聘方案給予加分及一定的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