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賞識教育中快樂地成長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賞識教育中快樂地成長

2024-08-01 閱讀 4151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賞識教育中快樂地成長

近日,聽了孫謂東老師“右腦開發與超速記憶”的講座,受益非淺,其中提到了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使我觸動尤為重大。那什么是賞識教育呢?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而賞識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樹立自信心!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壞孩子”?其實世上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有沒有用心去教。“壞孩子”:打人?不認真?調皮?人都是有缺點的,有缺點就是有特點。當你發現別人缺點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發現別人的特點。有時候太追求完美,太苛求就會走入誤區,我們要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正如周弘老師所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它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一般情況下,老師、家長都會注意鼓勵孩子,但有時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為失控,在情急生氣時往往忘了鼓勵,取而代之的是大聲地指責,于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你畫得那么臟,畫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玩,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安靜一點啊”,“這首兒歌小朋友都會念,就你不會”,“那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不動腦筋”……諸如此類的訓斥指責,都會不同程度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現出懦弱或攻擊行為。因此對學齡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猶為重要,因為在幼兒期,孩子自我意識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而產生的,可以說孩子的自信是教師和成人樹立的,尤其是當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礎上進步時,如果及時給予肯定和強化,會讓孩子覺得“我行!”他的自信心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賞識可以說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通過這幾日對賞識教育的進一步了解,我認為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賞識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孩子心理活動有規律可尋,但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有的孩子在美術方面有突出的天賦,有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有驚人的表現,一些家長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忽視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別人的孩子會彈鋼琴,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別人的孩子繪畫獲獎了,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去參加繪畫比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應當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正確運用賞識教育,揚長避短,使每個孩子多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人盡其才,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二、賞識教育要因人施教,恰到好處。

不但要賞識孩子,還要正確客觀地認識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若賞識不夠,對孩子不屑一顧或訓斥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驕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內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對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賞識教育除了在適當的時候給于孩子適當的表揚外,還要在孩子發生錯誤行為時進行科學的批評,及時地予以糾正,使孩子明白什么是錯,什么行為能得到人們的贊同和尊重,什么行為將會受到批評,使孩子們更加自尊自信。現在有的家長甚至老師對孩子偶爾的一點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對其進行打罵,嚴重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還往往導致了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不但沒有充分認識自己的錯誤,卻增加了對父母或老師的逆反心理。因此,無論是家長或老師都應正確認識科學的批評,要根據實際,適時適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學會明辨是非。但賞識和批評的側重點不能顛倒,還是應以賞識為主,賞識要講究方法,批評應考慮藝術。這樣,才能使孩子及時得到鼓勵,又能知道自己的缺點,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如:孩子畫畫得很臟,老師就不能直言不諱地說:“畫得那么難看,太臟了,再畫一張。”而應該婉轉地啟發孩子說:“如果這幅畫顏色再涂漂亮點就好了”,這樣既幫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再者當孩子取得成績或遇到困難時,也可采用一些體態語進行賞識,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送去一個贊賞的目光,豎起高高的大拇指等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慰和鼓勵。

三、賞識教育要貫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是賞識教育的關鍵。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師應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喜愛每一個孩子,并注重隨機教育,發現其“閃光點”,以積極的態度欣賞孩子,不失時機地為孩子的點滴進步喝彩,避免橫向來看待孩子。最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最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如:一個調皮好動經常打架的孩子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但偶然某一時刻,他在幫老師擺放小椅子,老師就應馬上抓住這個時機當著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他,他一定會表現得更加棒,以后只要他稍有進步都予以及時鼓勵,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也一定會有所改善。

四、賞識教育要做到家園同步。

家庭教育必須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但現在一些父母輩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他們在對子女教育時,充滿著急功近利的因素,動不動就對子女進行責怪,表達不滿的情緒,而祖父母輩對孫子女則是過分寵溺,使孩子忘乎所以,放任自由,從而讓孩子在一種矛盾的教育氛圍中成長,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悉心地幫助和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而賞識教育則恰恰適應了這種需要。幼兒園可通過舉辦家長會、設立家園欄、個別交流、家訪等形式,幫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讓他們了解到一些現代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學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賞識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藝術,相信家園同步開展賞識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希望,無論孩子是怎樣的,我們都要抱著“賞識”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相信這種“賞識”教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延續下去的話,世界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將會被我們改變。所以,請時常翹起你的大拇指,讓孩子在賞識中快樂成長吧!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賞識教育反思你真會賞識嗎?

吃飯時和朋友聊天兒,說到賞識,朋友突然講,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糟蹋了賞識的真正意義。我暗暗想起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謂的賞識教育。

近年來,家長幾乎一邊倒地支持“賞識教育”,各種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權威人士也不約而同地大肆鼓吹“賞識教育”的益處。

多鼓勵、多贊賞,這是大多數人對賞識教育的認識。

“老師!我們家孩子喜歡聽好聽話,多表揚表揚我們孩子!”

當然,我們理解家長的心意,我做為班主任聽見任課老師的表揚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呢,更別提做家長的啦。

做為班主任,我也時常賞識孩子,“*,你最近表現真不錯!”

“*你的早讀狀態越來越好了!”

“*你的字寫的越來越工整了。”

……

這些算不算賞識教育呢?確切講,應該是流于表面形式的賞識,淺層次的賞識教育而已。因為在此之前,我也從未好好深入思考過什么才是真正的賞識教育。

追本溯源,賞識教育不是單純地表揚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某一個行為表現,而是賞識孩子具體的行為過程,賞識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長處,以此為契機,為孩子在這一領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此碰撞孩子更多的靈感。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現教育契機,指明孩子發展方向。不僅僅是保駕護航,而是一路同行中,不斷地啟發孩子認識真正地自己。

教育的旅行不是一場既定的行程,而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未知,曲徑通幽,柳暗花明。這一路上,夸贊孩子走的快、能吃苦,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而是在這趟行程中孩子最終遇見了不曾發現的自己。

我想起了班里的四月詩人,四月詩人起初對詩歌并不感冒。無意中的一次詩歌分享,他開始喜歡詩歌。后來慢慢聽聞他在悄悄寫詩,鑒于他是我的忠實粉絲,一次語文課上開玩笑。聊起粉絲福利,同學們笑稱,讓我為四月詩人講一首詩作為福利回饋粉絲。我欣然同意。

于是開啟了班級詩歌之旅的第一站

篇3:教育反思賞識教育莫跟風獎懲措施要分明

賞識教育是近些年備受推崇的教育方法,自產生以來,它就以“賞識、尊重、理解和愛”為特點在全國中小學中不斷推廣、漸成燎原之勢,“棒棒棒、你真棒”、“你太厲害了”等等類似的話語漸漸的成為了一些教師的口頭禪……我承認賞識教育中的一些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我并不主張全面實行賞識教育,因為這種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夸獎和肯定,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因為孩子渴望得到夸獎和肯定,我們就可以降低我們的標準而給出我們的夸獎和肯定嗎?我并不認為應該是這樣。如果孩子完成了他應當完成的事情時,我們稍加肯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煞有介事的對孩子進行大肆的表揚和夸獎;如果孩子完成了他努力后才能完成的事情時,我們就要對孩子就行表揚和夸獎,表揚他的付出、肯定他的努力……這樣也能夠讓他們也從中知道,想要得到夸獎就要付出努力,只有付出努力后換來的表揚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都很脆弱很敏感,只要家長或老師稍微對他們進行批評他們就會受不了,他們更渴望得到表揚和尊重,所以賞識教育應該更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但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并沒有變得很脆弱很敏感,只不過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把他們想象的很脆弱很敏感,給他們貼上了脆弱和敏感的標簽,我們有些低估了現在這些孩子們的承受能力,實際上他們完全承受的了因為自己做錯事而帶來的批評和懲罰,那些因為受批評而離家出走的孩子也僅僅是個例,我們不能因為有極個別這樣的孩子的出現而不敢對孩子加以批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也許眼下我們能夠做到不斷的夸獎他們表揚他們,這樣也給了他們自信,但除了自信還有什么呢?還有可能是盲目的自大,如果他們從小都是被“捧著”長大的,那將來有一天他們也會步入社會,步入社會后,社會還會像我們一樣去“捧著”他們嗎?一個一直被“捧著”的孩子突然一下子被“摔在了地上”,他們承受的住這樣的心理落差嗎?他們能夠去適應這個社會嗎?

所以,我們既然無法保證他們能夠一輩子活在被夸獎和表揚的環境當中,那我們干嘛還要在他們小時候去費盡心思的為他們創設那樣的環境呢?我覺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自然的教育環境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環境。該經歷的他們在自然的狀態下都會經歷,我們又何必去為了讓孩子經歷什么而為他們人為的創設一些環境呢?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獎罰也應當并用:孩子所做的一些事達到了我們的獎勵標準時,我們就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和表揚;但當孩子犯錯時,適當的批評和懲罰也是不可缺少的。適當的批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和是非觀。在教育中,獎懲并重、獎懲并用,這樣才是我認為的最好的最自然的教育環境!

賞識教育雖然盛行,但它并不是解決所有教育問題的“萬能鑰匙”。我們要根據自己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做到“賞識教育莫跟風,獎懲措施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