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膽怯懶惰心理形成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膽怯懶惰心理形成

2024-08-01 閱讀 9253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膽怯懶惰心理的形成

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常常發現,有的幼兒上課不敢舉手發言,碰到困難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老師一問話,不是哭就是不敢作答,怯于表現,有的幼兒不敢與人單獨交往,不肯獨自睡覺,在大家面前更不敢表現自己。在集體活動中,他們特別膽小,總是充當”聽眾”或”觀眾”的角色,一旦讓他們試試,立刻就緊張的愁眉苦臉,低頭不語.這類孩子平時做事總是小心、謹慎,惟恐自己成為別人笑話的對象,為了避免失敗,他們寧愿放棄嘗試。長此以往,這類孩子就變的膽小、畏縮、孤獨、懶惰,難以適應環境,嚴重妨礙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此,老師和家長都非常擔心,這樣的孩子怎樣適應未來快速發展、竟爭激烈的社會?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膽怯”,它是幼兒對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環境所表現出的一種憂慮反應,這種反應主要是對自己缺乏信心.造成這種膽怯、懶惰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長舍不得讓孩子獨立做事。如今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管孩子做什么,總是時刻提醒孩子這個要小心,那個要注意,不斷反復地說,生怕孩子受到傷害.比如,孩子爬滑梯,家長會急得大叫:“這里太高,自己不能爬,那里手抓不好,不能下,萬一摔傷了身體、擦傷了臉怎么辦?”再如,孩子洗手,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教會孩子們洗手的方法,他們就很樂意洗手,因為孩子們很喜歡玩水,可是家長不放心,生怕他們弄濕衣服,弄翻臉盆,不讓孩子自己洗,事事由家長包辦,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漸漸變得不敢也不能獨立做事,縮頭縮腦,逐步養成了膽怯懶惰的心理。

第二,幼兒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有的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常常把孩子安置在家中,獨自玩耍和游戲,僅與家中的幾個成員交往,這樣,長期的單一刺激使孩子對家庭以外的環境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如何與家中以外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們便拒絕“合群交往|’’。

第三,對幼兒的教育方式有偏差。有的家長或者老師,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耐心地指導幫助、鼓勵和引導,而是簡單的批評、責備,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長期這樣,孩子會受到某種暗示,認為自己很“無能”。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不愿參與活動,缺乏嘗試的膽量,慢慢地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懶惰。

以上幾點,是我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總結出的點滴經驗,供大家參考借鑒,因此,孩子家長同幼兒園老師必須密切配合,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耐心指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幼兒克服膽怯懶惰心理,培養勇敢品質,將他們塑造成為新時代勇于拼搏、敢于挑戰的一代新人。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篇2:幼兒心理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幼兒心理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負責統籌行政管理工作:負責安全、膳食、環境、常規、行政五大塊保育工作內容,完成校區的標準化的制。

2.負責招生管理工作:招生方案制定與推進執行;生源把控及信息整理。

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3年或以上中高端幼兒園行政園長工作經驗。

2.受過幼兒心理、幼兒觀察、教師團隊管理等專業的培訓,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能力。

良好的親和力,較強的溝通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3.有幼兒園運營管理經驗和團隊管理及培養的能力。

4.參加過或參與過幼兒園年檢,創優,評級類相關工作者優先考慮。

5.有一定教育行業影響力,了解海南幼兒園行業情況。

6.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能較好把控服務品質、課程質量與客戶滿意度。

7.抗壓能力強,有主動學習主動承擔的意愿,有較強的自驅力持續地進行自我提升崗位職責:

1.負責統籌行政管理工作:負責安全、膳食、環境、常規、行政五大塊保育工作內容,完成校區的標準化的制。

2.負責招生管理工作:招生方案制定與推進執行;生源把控及信息整理。

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3年或以上中高端幼兒園行政園長工作經驗。

2.受過幼兒心理、幼兒觀察、教師團隊管理等專業的培訓,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能力。

良好的親和力,較強的溝通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3.有幼兒園運營管理經驗和團隊管理及培養的能力。

4.參加過或參與過幼兒園年檢,創優,評級類相關工作者優先考慮。

5.有一定教育行業影響力,了解海南幼兒園行業情況。

6.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能較好把控服務品質、課程質量與客戶滿意度。

7.抗壓能力強,有主動學習主動承擔的意愿,有較強的自驅力持續地進行自我提升

幼兒心理崗位

篇3: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展重要性

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文昌市蓬萊中心幼兒園洪宣玲121號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一個教師是否能夠積極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手段,心理健康是很關鍵。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

廣義上的幼兒教育是指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幼兒的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幼兒教育者是直面幼兒人生觀的第一個導師,我們給予幼兒的世界是溫暖的,干凈的,幼兒形成的世界觀就是美好的,如果一個教師的對待方式是陰暗的,幼兒的未來不可想象。

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工作較為繁瑣,而你面對事情的態度,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影響著幼兒。比如剛入學時期,剛剛脫離家庭的幼兒想要融入集體生活,你所需要創造一個溫暖友好的環境幼兒才會積極融入,哭鬧在所難免,教師的耐心安慰能給予幼兒有效的幫助。如果教師承受不住這般吵鬧的環境大發脾氣,幼兒的入園心理只會更加抗拒。不同家庭養育的幼兒性格都不同,家長較溺愛的幼兒就比較嬌氣、自我,甚至面對不喜歡的事物會進行破壞;農村留守兒童性格有些會極端自卑或極端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