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加強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

加強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

2024-07-31 閱讀 7111

加強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語文能力應當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朗讀的訓練卻容易被忽略。然而,語文課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非常重要。

一、朗讀激發學生思維,在思維中生成發展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在教學《神奇的九寨溝》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體會九寨溝神奇而美麗的景象。相機指導學生再通過朗讀,感悟重點句子,表達作者對九寨溝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對九寨溝的贊美,對九寨溝的向往,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展了思維。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二、朗讀激發學生語言,在語言中生成內化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中,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篇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國培計劃”**海南省項目市縣海口市小學送教下鄉培訓

研修心得體會作業

瓊山一小王茂強

所謂的朗讀,就是指聲音清楚、響亮地讀,就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通過朗讀可以聲情并茂地把書面語言融情于聲,從而變為富有感染力的口頭語言。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學的綜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也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從孔夫子到陶行知,幾千年來,他們便是讓學生認真朗讀范文。在這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詩文所創造的意境,從而受到了審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發掘了知識瑰寶,提高了鑒賞與成文能力,事實證明,注重朗讀教學,這個為古人沿用千載的傳統教法,不僅不可擯棄,而且應該很好地繼承發揚。

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呢?

一、憑借教材,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設美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讀”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有圖文并茂、內容有趣、體裁多樣、語言活潑等特點。老師可以憑借教材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教學蘇教版十二冊第六單元《廣玉蘭》一課時,教師可以一邊展示廣玉蘭的美,一邊動情地范讀,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廣玉蘭》的優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作者陳荒煤在叢林中散步,被一種淡淡的幽香吸引,從而認識了廣玉蘭,并細致地觀賞,讓我們帶著一種別樣的情懷,跟作者一起去觀賞廣玉蘭,讀出廣玉蘭的美,好嗎?”這一招非常有效,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第一次試讀就讀得有點有聲有色了。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把收集到的圖片,結合文中的插圖,制成動態的畫面,通過聲、像、形、感同步的“動態”畫面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不同的情緒體驗中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化“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范讀引路,點撥先行朗讀訓練是師生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示范朗讀,可以融情于聲,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與聽錄音不同,教師可根據教材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讀時給學生以提示、暗示。當范讀到要求學生掌握的字詞時,在這些詞前稍為停頓一下,或讀重一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強化記憶。當范讀到新詞及難理解的詞、句、段,教師可以用平緩稍低的語調給予適當提示、簡釋,幫助學生揣摩教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通過實踐,我們覺得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準了文章的出發點,著力點,進行有針對的指導朗讀,可以牽一“點”而動全“篇”,由課內“指導”而延伸為課外“自練”。

三、朗讀要充分展示學生個性

如,在教學《廣玉蘭》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觀察了廣玉蘭的美后,我并沒有以優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讀為標準,而是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各自對這段文字的體會。可以是驚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兒欣賞的,等等。這樣就使得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讀得投入,讀得愉快輕松,也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淋漓盡致的張揚。學習語言不是一個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統一的感悟過程。所以,讀書并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于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總之,教無定法。在朗讀訓練中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情發于心間,又能溢于言表。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于朗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讀為本”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同時,尋找朗讀指導的全新對策,也就成了現代閱讀教學急待探究的焦點。相信經過我們每位重視語文教學的老師潛心努力,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定能在學生、老師和作者這三者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

心得體會,朗讀課文,海南省,孔夫子,海口市

篇3:加強朗讀訓練對課堂教學結構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淺談加強朗讀訓練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在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加快素質教育進程的今天,許多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視從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征出發,改革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探索以朗讀教學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新模式。通過多種朗讀形式進行閱讀教學,寓教于讀,寓情于讀,使學生通過朗讀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進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縱觀我們學校的教改實踐,我們看到加強朗讀訓練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朗讀訓練,有效地調整了課堂教學教學目的的確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朗讀擺到了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而這重要性的體現首先應該表現在教師制定的教學目的中的。在確定每冊、每單元,直至每課、每課時的教學目的時,教師都把朗讀上的要求寫進了教學目的之中。如果我們稍作比較,就不難發現調整后的教學目的刪去了原先某些較空洞的要求,使教學目的真正地切合學生的實際,落到實處。

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尤其在制定每一課時的教學要求時,不少教師根據課文實際,將朗讀要求具體化。如在制定《諾貝爾》一課第二教時的教學要求中就有這樣一條“仔細讀讀描寫諾貝爾研究炸藥時動作神態的句子,體會英雄崇高的內心世界”,這是結合朗讀理解句子意思、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要求。又如在制定《黃果樹瀑布》一課第一教時的教學要求時,要求學生讀好“氣勢非凡、雄渾磅礴、人喧馬嘶’這幾個詞語;用高昂的語氣讀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

正是重視了將朗讀要求納入到具體的教學目的中,就為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作了良好的先導。

二、加強朗讀訓練,有效地轉變了教學過程的安排。

原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繁瑣的分析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學得吃力,教師教得也吃力。加強朗讀訓練,就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學過程的安排,截住繁瑣的分析之流,開出實在的朗讀之源,教師主動地把時間留給學生朗讀。“課文不厭百回讀,熟讀再思自然懂。”加強朗讀,構就了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

⒈初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初讀課文,讀得正確,并能初步感知詞句,掌握課文內容概要。例如《諾貝爾》一課初讀階段教學過程的安排:

⑴直接揭示課題。

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檢查預習情況。

⑶自由大聲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⑷聽課文錄音,劃出諾貝爾研究炸藥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師引導:諾貝爾發明炸藥共經歷了幾個階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為學習課文抓住中心作了思想情感上的準備,也為理清課文脈絡提供了鋪墊。

⒉精讀階段。這一階段是理解課文的重要環節,教師重視對重點句子和段落的朗讀指導,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有感情地朗讀等等,加深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⒊熟讀階段。在精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鞏固、積累、運用。對于需要背誦的部分,在課堂上盡量多花點時間,要在熟讀的基礎上,活記樂背,成為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