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錯題訂正方法與策略
一年級數學錯題訂正的方法與策略
定安縣南海學校陳秀娟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作業來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作業時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問題,學生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錯題是不可避免的。每一位教師都會面臨學生中的一些錯題。也都會注重學生對錯的訂正。因為訂正錯題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
從目前的現狀看,低年級學生自覺學習意識比較差,訂正錯題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例如,同一道題,錯了讓他訂正,據天后再出現這道題或類似的題,學生還會出現同樣的錯誤,追尋學生的原因,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差,給予完成作業,訂正錯題的動機不明確,數學反思能力缺乏,對于錯題只是被動的進行訂正,如解決問題類的題直接獲取答案就一了百了了;又的是直接訂正,如判斷題,更多時候甚至是等老師講解思路和結果。教師方面,教師對錯題訂正的價值取向偏差。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作業評價只注重結果,而對于學生的思考過程思維品質等具有發展價值的過程性評價缺乏應用的關注,表現為:教師在總結學生出錯時只是簡單的把它歸于馬虎,不用心,對錯題進行反饋時,沒有把學生的錯誤解法進行分類分析,沒有讓學生暴露錯誤的思考過程,也沒有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雖然能較快的把錯題訂正過來,但學生對錯題的訂正并沒有起到掌握知識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缺乏,錯題訂正效果的低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學生的發展而言,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或者價值不在于此,它的意義更多的是使學生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可見有效的對錯題訂正能讓學生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外,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練習,而且在訂正的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同時錯題訂正也是教師進行查漏補缺的一個教學手段。通過錯題訂正,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不漏。由此可見,錯題訂正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如何進行訂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篇2:小學教育反思讓學生自己訂正試卷中錯題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展示等,自己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科學素養。生物教研活動時,市教研員張俊杰老師也經常說:我們生物老師要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別光顧自己一個勁的講,自認為自己講的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講的滿頭大汗,但學生真正有多少人在聽,又有多少聽懂了,我們老師想過沒有?試卷講評課上,老師應把正確答案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自己對答案,然后自己翻書、翻資料訂正,自己解決不了的,小組討論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班里所有學生共同解決;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教師再講解。
教研員的話歷歷在目,記憶深刻,但在實際講評試卷中往往都是自己講得多,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少,一是自己總認為學生基礎差,自學能力弱,自己訂正很浪費時間;二是擔心很多知識點自己不再講講、強調強調,學生會記不住或者記混淆……,因此每次試卷講評課,自己都講得筋疲力盡,口干舌燥。有時自己也放手讓學生自己訂正,一節課選擇題很多人都訂正不完,也有不少學生趁機相互說話,一節課幾乎什么也沒干,讓自己感到很氣餒,很迷茫,試卷講評課,自己是講還是不講?每次考試后,都在想這個問題,也糾結了很長時間,后來發現,無論自己講得多么全面,多么有理有據,如讓學生翻到第幾頁,看第幾段第幾行,念念,知道自己這道題為什么做錯了吧?……但很多知識學生一到考試,同樣知識點還是不會,每次試卷講評后自己總是有很多遺憾。
本學期,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自己就下狠心讓學生自己訂正,開始時很多學生說:還是老師講吧,老師講得清楚,同學講得我們聽不懂……,自己不為所動,很清晰的跟學生說:學習是你們自己的事,是你們要高考,不是老師,我講的再清楚,有多少人聽了?我講的再起勁,有多少人跟著思考了,記筆記了?不要讓老師拉著你們跑,甚至你們坐在車上,我在拉著車跑,我很累,也跑不快。現在應該你們一起拉著往前跑,我給你們喊加油就行了。道理講清楚了,我緊接著布置學習任務,如這節課卷子上選擇題必須自己訂正完,訂正不完中午不能去吃飯,訂正完了卷子拿過來,我一一檢查,隨機抽查幾道題,自己要給老師解釋清楚這道題錯誤原因。訂正時要做到第一:先自己訂正,自己翻書、翻資料找答案,每個選項前表明頁數,并把正確的一句話或幾句話寫到卷子上。第二,自己找不到答案的,可同桌小聲討論;第三,同桌討論不清楚的,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不清楚的,全班討論;第四,全班同學都不清楚的,老師講解。由于任務明確,還有訂正不完不讓吃飯,以及老師還要一一過關……,很多學生緊張起來了,行動起來了,又是翻書,又是分析錯誤原因,又是趕緊問別人……。我趁機問一些學生:這樣學習有什么好處?學生說:因為是自己翻書找到的答案,印象會非常深刻,不容易忘。有些學生訂正完了,卷子拿過來,我隨機抽查,有些學生能把自己做錯原因分析的非常好,那就過關;有些支支吾吾或者講錯,不客氣,回去重新訂正;有些學生我會問問是誰給你講的,是怎么講的,趁機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是真理解了還是一知半解……。通過以上措施,自己確實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看到學生為一個個問題或緊張的自己找答案,或爭論的面紅耳赤,自己也會心的笑了。
篇3:一年級數學錯題訂正方法與策略
一年級數學錯題訂正的方法與策略
定安縣南海學校陳秀娟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作業來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作業時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問題,學生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錯題是不可避免的。每一位教師都會面臨學生中的一些錯題。也都會注重學生對錯的訂正。因為訂正錯題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
從目前的現狀看,低年級學生自覺學習意識比較差,訂正錯題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例如,同一道題,錯了讓他訂正,據天后再出現這道題或類似的題,學生還會出現同樣的錯誤,追尋學生的原因,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差,給予完成作業,訂正錯題的動機不明確,數學反思能力缺乏,對于錯題只是被動的進行訂正,如解決問題類的題直接獲取答案就一了百了了;又的是直接訂正,如判斷題,更多時候甚至是等老師講解思路和結果。教師方面,教師對錯題訂正的價值取向偏差。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作業評價只注重結果,而對于學生的思考過程思維品質等具有發展價值的過程性評價缺乏應用的關注,表現為:教師在總結學生出錯時只是簡單的把它歸于馬虎,不用心,對錯題進行反饋時,沒有把學生的錯誤解法進行分類分析,沒有讓學生暴露錯誤的思考過程,也沒有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雖然能較快的把錯題訂正過來,但學生對錯題的訂正并沒有起到掌握知識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缺乏,錯題訂正效果的低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學生的發展而言,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或者價值不在于此,它的意義更多的是使學生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可見有效的對錯題訂正能讓學生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外,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練習,而且在訂正的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同時錯題訂正也是教師進行查漏補缺的一個教學手段。通過錯題訂正,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不漏。由此可見,錯題訂正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如何進行訂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