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怎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在學習語文中有著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課文語言、內容的功能,又有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激發朗讀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充分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里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于低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
(1)、停頓。
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
(2)、重音。
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于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于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象,借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并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一是借助動作,二是聯系生活實際,三是借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師生對讀,問答讀是一種效益較高的朗讀方式,教師可與全班學生對讀或問答讀,也可以和一個學生、幾個學生對讀、問答讀。問答讀,由教師提問,學生用朗讀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既練習了朗讀,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層次,結構。師生對讀,可由教師讀文中的解釋語,學生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段,由教師讀總起句,總括句,學生讀分述,具體描寫部分,在這種朗讀方式中,教師的讀,起到提示,創設情境的作用,體現了對學生的啟發、指導。
分角色讀,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課文中。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氣,教師也可參與充當某個角色,并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總而言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無論指導正確地讀還是流利地讀,都需要反復練習,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才會使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從語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篇2:培養語文朗讀能力有效策略
淺談培養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五華縣南山小學謝蘭香
【摘要】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教學基本功朗讀技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朗讀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加強朗讀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則信其道。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3.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愿望。4.經常進行朗讀比賽。
二、打好朗讀的基本功
要使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首先要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發揮示范作用,重視范讀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動人的情景:教師一段聲情并茂的范讀之后,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搶著被老師叫起來朗讀。相反,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朗讀的技巧后,要求學生站起來讀,學生卻無動于衷,盡管老師再三鼓勵、動員,舉手的人還是屈指可數。任何一項新本領的習得無不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創造的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它離不開模仿。可見,在指導朗讀時,我們務必借助范讀、跟讀、聽讀等形式發揮朗讀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充分地模仿著范讀者練讀。
同樣是范讀,錄音、多媒體的范讀也是不能跟教師的范讀相提并論的。教師是學生效仿的對象,每一個學生天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曾說過:“朗讀是語文教師(也是其它學科的老師)的一項基本功。”再說,只有會朗讀的教師才能聽出學生朗讀中的不足。因此,教師一定要練好朗讀的基本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于情境教學的文章。使學生仿佛進入了當時的情景,這時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二是講中范讀,適合于范讀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開始學生把握不準,教師的范讀自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三是講后范讀。講后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這適合于那些寫景狀物的優美文章,如《桂林山水》,范讀時可讓學生把眼睛閉起來,靜靜地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既可加深學生理解課文,又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更能達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
篇3:小學教師朗讀比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示范朗讀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朗讀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為了鍛煉我校教師的朗讀基本功,提高教師普通話朗讀水平,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使教師們能夠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借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我校特舉行“朗讀課文展我風采”教師朗讀課文比賽。
二、活動安排:
1、時間:20**年5月20日
2、地點:永勝路小學校
3、參賽人員:所有教師
4、比賽內容:在選定的課文中選擇。
5、評委名單:付敏、李欣、李智慧
三、比賽方法:
1、抽取參賽文章。(在提供的朗讀課文中)
2、比賽順序由教師抽簽決定。
3、比賽分語文組:郝玉榮、趙艾梅、李娜、李姝程;數學組:趙艷波、于亞輝、具春紅、劉渭
4、評分方法:本次比賽采用現場打分,滿分為了100分,取平均分。
5、設獎情況:語文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數學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
四、比賽要求
1、評委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2、參賽人員要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按時參加比賽。
3、參賽人員要遵守比賽紀律,尊重評委意見。
五、評分標準:
語言(40分):
1、教師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晰,表達準確(不重讀,不錯讀,不添字,不減字)。―(20分)
2、聲音效果好,悅耳動聽,富有節奏感。―(10分)
3、語速適合文章體裁的需要,因不熟練,每停頓一次扣1分。―(10分)感情:(40分)
1、感情豐富,聲情并茂,能再現課文情境,感情真摯,正確體現課文的思想感情。―(30分)
2、表達自然得體,。―(10分)
儀態:(10分)
教師精神飽滿,能夠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表情、態度自然。
效果:(10分)
整體效果好,有感染力,增強語言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