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公司采購管理規定

公司采購管理規定

2024-07-25 閱讀 8605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六條采購部門的劃分

(一)內購:由國內采購部門負責辦理。

(二)外購:由國外采購部門負責辦理,其進口庶務由業務部門辦理。

(三)總經理或經理對于重要材料的采購,可直接與供應商或代理商議價。專案用料,

必要時由經理或總經理指派專人或指定部門協助辦理采購作業。

第七條采購作業方式

除一般采購作業方式外,采購部門可依材料使用及采購特性,選擇下列一種最有利的

方式進行采購:

(一)集中計劃采購:凡具有共同性的材料,須以集中計劃辦理采購較為有利者,可核定材料項目,通知各請購部門依計劃提出請購,采購部門定期集中辦理采購。

(二)長期報價采購:凡經常性使用,且使用量較大宗的材料,采購部門應事先選定廠商,議定長期供應價格,呈準后通知各請購部門依需要提出請購。

第八條采購作業處理期限

采購部門應依采購地區、材料特性及市場供需,分類制定材料采購作業處理期限,通

知各有關部門以便參考,遇有變更時,應立即修正。

第二節國內采購作業處理

第九條詢價、比價、議價

(一)采購經辦人員接獲“請購單(內購)”后應依請購案件的緩急,并參考市場行情及過去采購記錄或廠商提供的資料,除經核準得以電話詢價之外,另需精選三家以上的供應

商辦理比價或經分析后議價。

(二)若廠商報價的規格與請購材料規格略有不同或屬代用品者,采購經辦人員應檢附資料并于“請購單”上予以證明,經主管核發后,先會使用部門或請購部門簽注意見后呈核。

(三)屬于買賣慣例超交者(如最低采購量超過請購量),采購經辦人員于議價后,應于請購單“詢價記錄欄”中注明,經主管簽認后呈核。

(四)對于廠商的報價資料經整理后,經辦人員應深入分析后,以電話等聯絡方式向廠商議價。

(五)采購部門接到請購部門以電話聯絡的緊急采購案件,主管應立即指定經辦人員先行詢價、議價,待接到請購單后,按一般采購程序優先辦理。

(六)“試車檢驗”的采購條件,采購經辦人員應于“請購單”注明與廠商議定的付款條件呈核。

第十條呈核及核決

(一)采購經辦人員詢價完成后,于“請購單”詳填詢價或議價結果及擬訂“訂購廠商”“交貨期限”與“報價有效期限”經主管審核,并依請購核決權限呈核。

(二)采購核決權限

附注:凡列入固定資產管理的采購項目應以“財產支出”核決權限呈核。

第十一條訂購

(一)采購經辦人員接到經核決的“請購單”后應以“訂購單”向廠商訂購,并以電話或傳真確定交貨(到貨)日期,同時要求供應商于“送貨單”上注明“請購單編號”及“包裝方式”。

(二)若屬分批交貨者,采購經辦人員應于“請購單”上加蓋“分批交貨”章以資識別。

(三)采購經辦人員使用暫借款采購時,應于“請購單”加蓋“暫借款采購”章,以資識別。

第十二條進度控制及事務聯系

(一)國內采購部門應分詢價、訂購、交貨三個階段,以“采購進度控制表”控制采購作業進度。

(二)采購經辦人員未能按既定進度完成作業時,應填制“進度異常反應單”并注明“異常原因”及“預定完成日期”,經呈主管核示后轉送請購部門,依請購部門意見擬訂對策處理。

第十三條整理付款

(一)物料管理部門應按照已辦妥收料的“請購單”連同“材料檢驗報告表”(其免填“材料檢驗報告表”部分,應于收料單加蓋“免填材料檢驗報告表”章)送采購部門,經與發票核對無誤,于翌日前由主管核章后送會計部門。會計部門應于結帳前,辦妥付款手續。如為分批收料者,“請購單(內購)”的會計聯須于第一批收料后送會計部門。

(二)內購材料須待試車檢驗者,其訂立合同部分,依合同規定辦理付款,未訂合同部分,依采購部門呈準的付款條件整理付款。

(三)短交應補足者,請購部門應依照實收數量,進行整理付款。

(四)超交應經主管核示始得依照實收數量進行整理付款,否則僅依訂貨數付款。

第三節境外采購作業處理(含進口事務、關務)

第十四條詢價、比價、議價

(一)外購部門依“請購單(外購)”的需求日及急緩件加以整理,并依據供應廠商資料,并參考市場行情及過去詢價記錄,以電話或傳真方式進行詢價作業,但因特殊情況(獨家制造或代理等原因)應于“請購單(外購)”注明外,原則上應向三家以上供應廠商詢價、比價或經分析后議價。

(二)請購的材料規范較復雜時,外購部門應附上各廠商所報材料的重要規范并簽注意

見后,會請購部門確認。

第十五條呈核及核決

(一)比價、議價完成后,外購部門應填制“請購單(外購)”,擬訂“訂購廠商”“預定裝船日期”等,連同廠商報價資料,送請購部門依采購核決權限核決。

(二)核決權限

1.采購金額以CIF美元總價折合在×××元(含)以下者由經理核決。

2.采購金額以CIF美元總價折合超過×××元以上者由總經理核決。

(三)采購案件經核決后,如發生采購數量、金額的變更時,請購部門應依更改后的采購金額所需的核決權限重新呈核;但若更改后的核決權限低于原核決權限時仍應由原核決主管核決。

第十六條訂購與合同

(一)“請購單(外購)”經核決送回外購部門后,即向廠商訂購并辦理各項手續。

(二)需與供應廠商簽訂長期合同者,外購部門應以簽呈及擬妥的長期合同書,依采購核決權限呈核后辦理。

第十七條進度控制及異常處理

(一)外購部門應以“請購單(外購)”及“采購控制表”控制外購作業進度。

(二)外購部門于每一作業進度延遲時,應主動開立“進度異常及反應單”記明異常原因及處理對策,據此修訂進度并通知請購部門。

(三)外購部門于外購案件“裝船日期”有延誤時,應主動與供應廠商聯系催交,并開立“進度異常反應單”記明異常原因及處理對策,通知請購部門,并依請購部門意見處理。

第十八條進口簽證前[“請購單(外購)”核準后]的專案申請

(一)專案進口機器設備的申請專案進口機器設備時,外購部門應準備全部文件申請核發“輸入許可證”,申請函中并應請求“國貿局”在“輸入許可證”加蓋“國內尚無產制”的戳記及核準章,以便進口單位憑以向海關申請專案進口及分期繳稅。

(二)進口度量衡器及管理物品時,外購部門應于申請“輸入許可證”之前準備“報價單”及其他有關資料送進口單位向政府機關申請核準進口。

第十九條進口簽證

外購材料訂購后,外購部門應即檢具“請購單(外購)”及有關申請文件,以“申請外匯處理單”(需在一星期內辦妥結匯時,加填“緊急外購案件聯絡單”)送進口單位辦理簽證。進口單位應依預定日期向“國貿局”辦理簽證,并于“輸入許可證”核準時通知外購部門。

第二十條進口保險

(一)FOB、FAS、C&F條件的進口案件,進口單位應依“請購單(外購)”外購部門指示的保險范圍辦理進口保險。

(二)進口單位應將承保公司指定的公證行在“請購單(外購)”上標示,以便貨品進口必須公證時,進口單位憑以聯絡該指定的公證行辦理公證。

第二十一條進口船務

(一)FOB、FAS的進口案件,進口單位(船務經辦人員)于接獲“請購單(外購)”時,應視其“裝運口岸”及“裝船期限”并參照航運資料,原則上選定三家以上船公司或承攬商,以便進口貨品可機動選擇船只裝運。

(二)進口單位(船務經辦人員)應將所選定的船公司或承攬商品名稱,提供進口結匯經辦人員,于“信用狀開發申請書”列明,作為信用狀條款,向發貨人指示裝船。

(三)如因輸出口岸偏僻或因使用部門急需,為避免到貨延誤,外購部門應于“請購單(外購)”上注明,避免在信用狀指定船公司而委由發貨人代為安排裝船。

第二十二條進口結匯

進口單位應依“請購單(外購)”標示的“間發信用狀日期”辦理結匯,并于信用狀(L/C)開出后以“開發L/C快報”通知外購部門聯絡供應廠商。

第二十三條稅務

(一)免貨物稅及“工業用證明”的申請

1.進口的貨品可申請免貨物稅者,外購部門應于“輸入許可證”核準后,檢具必需文件,向稅捐處申請,經取得核準函后向海關申請免貨物稅。

2.除“免憑經濟部工業局證明辦理具結免稅進口”的項目外,其他合于免稅規定的人造樹脂類材料,外購部門應于開發“信用狀”后檢具必需文件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非供塑膠用”證明,以便于報關時據此向海關申請依工業用物品稅率繳納進口關稅。

(二)專案進口稅則預估及分期繳稅的申請及辦理外購部門應于進口前,檢具有關文件,憑以向海關申請稅則預估,等核準后并辦理分期繳稅及保證手續。

第二十四條輸入許可證、信用狀的修改

供應商成本公司要求修改“輸入許可證”或“信用狀”時,外購部門應開立“信用狀、輸入許可證修改申請書”經呈核后,檢具修改申請文件送進口事務科辦理。

第二十五條裝船通知及提貨文件的提供

(一)外購部門接到供應商通知有關船名及裝船日期時,應立即填制“裝船通知單”分別通知請購部門、物料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

(二)外購部門收到供應商的裝船及提貨文件時,應檢具“輸入許可證”及有關文件,以“裝運文件處理單”先送進口單位辦理提貨背書。

(三)提貨背書辦妥后,外購部門應檢具“輸入許可證”及提貨等有關文件,以“裝運文件處理單”辦理報關提貨。

(四)管理進口物品放行證的申請:

進口管理物品時,外購部門應于收到裝運文件后,檢具必需文件送政府主管機關申請“進口放行證”或“進口護照”,以便據此報關提貨。

第二十六條進口報關

(一)關務部門收到“請購單(外購)”及報關文件時,應視買賣、保險及稅率等條件填制“進口報關處理單”連同報關文件,委托報關行辦理報關手續,同時開立“外購到貨通知單”(含外購收料單)送材料庫辦理收料。

(二)不結匯進口物品,進口單位(郵寄包裹則為總務部門)應于接獲到貨通知時,查明品名、數量等資料,并會外購部門確認需要提貨者再行辦理報關提貨。如系無價進口的材料、補運賠償及退貨換料等,報關時關務部門應開立“外購到貨通知單(含外購收料單)”通知收貨部門辦理收料,而屬其他材料及物品則由收件部門于聯絡單簽收后,送處理部門處理。

(三)關稅繳納前進口單位應確實核對稅則、稅率后申請暫借款繳納。

(四)海關估稅的稅率如與進口單位估列者不符時,進口單位應立即通知外購部門提供有關資料,于海關核稅后14天內以書面向海關提出異議,申請復查,并申請暫借款辦理押款提貨。押款提貨的案件,進口單位應于“進口報關追蹤表”記錄,以便督促銷案。

(五)稅捐記帳的進口案件,進口單位應依“請購單(外購)”,于報關時檢具必需文件辦理具結記帳,并將記帳情況記入“稅捐記帳額度記錄表”及“稅捐記帳額度控制表”。

(六)船邊提貨的進口材料,進口單位應于貨物抵港前辦妥繳稅或記帳手續,以便船只抵港時,即時辦理提貨。

第二十七條報關進度控制

關務部門應分報關、驗關、估稅、繳稅、放行五階段,以“進口報關追蹤表”控制通關進度。

第二十八條公證

(一)各公司事業部應依材料進口索賠記錄及材料特性等因素,研判材料項目(如外購散裝材料),通知進口單位于材料進港時,會同公證行前往公證。

(二)外購材料于驗關或到廠后發現短損而合于索賠條件者,進口單位應于接獲報關行或材料庫通知時,聯絡公證行辦理公證。

(三)進口貨品辦理公證時,進口單位應于公證后配合索賠經辦時效,索取公證報告分送有關部門。

第二十九條退匯

(一)外購部門依進口材料的裝運情況,判斷信用狀剩余金額已無裝船的可能時,應于提供報關文件時提示進口單位,并于進口材料放行及“輸入許可證”收回后,開立“信用狀退匯通知單”連同“輸入許可證”送進口事務科辦理退匯。

(二)退匯金額較大,但信用狀未逾有效期限者,外購部門應向供應廠商索回信用狀正本,送進口單位辦理退匯。

第三十條索賠

(一)外購部門接到收貨異常報告(“材料檢驗報告表”或“公證報告”等)時,應立即填制“索賠記錄單”連同索賠資料交索賠經辦部門辦理。

(二)以船公司或保險公司為索賠對象者,由進口單位辦理索賠;以供應廠商為索賠對象時,由外購部門辦理索賠。

(三)索賠案件辦妥后,“索賠記錄單”應依原采購核決權限呈核后歸檔。

第三十一條退貨或退換

(一)外購材料須予退貨或退換時,外購部門應適時通知進口單位依政府規定期限向海關申請。

(二)復運出口、進口的有關事務,外購部門應負責辦理,其出口進口簽證、船務、保險報關等事務則委托出口單位及進口單位配合辦理。

(三)退換的材料進口時依本節有關規則辦理。

第四節價格及質量的復核

第三十二條價格復核與市場行情資料提供

(一)采購部門應調查主要材料的市場與行情,并建立廠商資料,作為采購及價格審核的參考。

(二)采購部門應就企業內各公司事業部所提重要材料的項目,提供市場行情資料,作為材料存量管理及核決價格的參考。

第三十三條質量復核

采購單位應就企業內所使用的材料質量予以復核(如材料選用、質量檢驗)等。

第三十四條異常處理

審查作業中,若發現異常情況,采購單位審查部門應即填制“采購事務意見反應處理表”(或附報告資料),通知有關部門處理。

□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增設修訂亦同。

篇2:石化煉化三劑和油田化學劑采購管理規定

1基本要求

1.1?管理范圍界定

1.1.1?管理范圍為《中國石化物料分類與代碼》第10大類煉化三劑與油田化學劑(以下簡稱“三劑”)

1.2?管理原則

1.2.1?充分發揮總部、企業兩個積極性,堅持生產技術機動使用及物資供應等相關部門協同管理的原則。

1.2.2?科學理性采購,保證安全及時經濟供應,堅持性價比最優、綜合成本最低、使用效果最佳的采購管理原則。

1.3?管控方式

1.3.1?運用集團化采購和企業自采方式,采取科學協調的運行機制,實現信息化監督管理。

1.3.2?采取分層管理區別控制的方式,提升集團化采購優勢,增強資源獲取能力;提高企業自采管理效率,降低采購管理成本。

2?組織機構和職責

2.1?總部部門職責

2.1.1?科技開發部負責制定三劑產品技術標準,建立產品準入制度;引導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督促指導企業做好產品質量檢驗;負責編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中國石化)三劑年度需求計劃,牽頭組織重要國產三劑和進口三劑的審批工作。

2.1.2?煉油事業部負責煉油助劑產品技術認證和化工裝置三劑產品消耗控制以及使用效果評價工作,對重要三劑和進口三劑計劃提出意見。

2.1.3?化工事業部負責化工助劑產品技術認證和化工裝置三級產品消耗控制以及使用效果評價工作,對重要三劑和進口三劑計劃提出意見。

2.1.4?石油工程管理部、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分別負責油田鉆井助劑、采油及壓裂助劑產品技術認證以及產品消耗控制與使用效果評價工作。

2.1.5?物資裝備部負責建立三劑產品供應商網絡并對供應商進行考核、考察,按照總部集團化采購要求,負責組織企業聯合談判、簽訂框架協議。

2.2?企業職責

2.2.1?編制本企業三劑需求計劃,組織技術與商務交流,配合集團化采購的同時實施自采品種采購。

2.2.2?建立在用三劑采購及使用分析、考評、考核機制,制定三劑質檢大綱和入庫檢驗流程。

2.2.3?運用三劑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橫向比較,選擇優勢產品分析研究,優化三劑采購、使用方案。

3?管理規則與程序

3.1?建立上下溝通快捷高效的三劑采購管理制度,制定實用方便的操作控制流程。

3.2?授權集中采購中心及時搜集三劑市場行情,編報月度市場分析報告,提出采購策略及價格調整建議。

3.3?物資裝備部根據上報的采購策略及價格調整建議按月發布采購執行價格和市場參考價格,指導需求共性企業適時優化采購。

4?重點管控內容

4.1?計劃編制

4.1.1?企業需求計劃應兼顧中國石化內部、外部資源,堅持實行重要國產三劑采購與進口三劑引進申報制度;對同類裝置、同品種三劑優選兩種以上可相互替換品種,避免造成獨家采購。

4.1.2?企業采購計劃應與每年底通過中國石化三劑管理信息系統上報物資裝備部,并在次年一季度末做好采購計劃調整工作,以提高采購計劃準確率。

4.2?供應商管理

4.2.1?集團化采購供應商管理

4.2.1.1?集團化采購供應商管理由物資裝備部委托授權集中采購中心組織相關企業每兩年進行一次現場考察。

4.2.1.2?供應商考察必須提供5張以上反映其實際生產能力的現場照片。作為供應商準入、年度綜合考評和風險評估依據。

4.2.1.3?物資裝備部委托授權集中采購中心,每半年組織1此相關企業按照集中會審制要求,對供應商準入和新增產品(列入科技開發部篩選檢驗是三劑品種,必須預先取得質量檢測合格證明)目錄進行集中會審。

4.2.1.4?物資裝備部委托授權集中采購中心按年度或框架協議周期,對三劑組采品種供應商進行動態量化考核及風險評估,集中會審、排序、分級管理。

4.2.1.5?物資裝備部定期對兩年以上無交易業績、連續兩個考核周期內動態量化考核不合格和分級排序靠后的供應商進行優勝劣汰清理,對定期、不定期篩選檢驗或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供應商暫停其交易資格。

4.2.2?企業自采供應商管理

企業比照總部組織集中采購供應商管理模式對自采品種供應商進行管理。

4.3?采購管理

4.3.1?框架協議采購

4.3.1.1?對確定為招標和聯合談判品種,物資裝備部授權集中采購中心組織共性需求企業收集分管品種市場供求信息、制定采購策略,統一談判價格,實施分享式框架協議采購。

4.3.1.2?對確定為直采(戰略采購)的品種,物資裝備部通過建立計價公式、運用調價機制,遵循科學理性管理原則,實施自愿鎖定式框架協議采購。

4.3.2?業績引導訂購

4.3.2.1?按照供應商年度排序分級結果及在中國石化供應業績,優選供應商及產品,保證供應安全。

4.3.2.2?搜集、建立三級供應商技術發展與市場供應信息,采購訂貨向生產經營實力強、技術先進、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的供應商傾斜。

4.3.3?獨家采購管理

4.3.3.1?對于現行獨家采購的品種,物資供應、生產、技術及使用部門應相互配合,積極引進新品種試用,打破獨家采購。

4.3.3.2?對專有技術或度假專利產品只能獨家采購的品種,應建立規范的申請審批制度。

4.4?質量管理

4.4.1?各企業要按照科技開發部統一制定的石化一級標準和準入技術要求,建立健全三劑采購技術標準規范及三劑采購質量檢驗追蹤和責任追究制度。

4.4.2?三劑產品入場必須進行質量檢測、檢驗,對受技術條件限制的檢測品種,可按照規定的區域檢驗或委托檢驗辦法實施檢驗。

4.4.3?接受科技開發部組織的定期或不定期質量篩選檢驗與監督抽查檢驗。

4.5?技術交流與使用管理

4.5.1?企業物資供應部門牽頭組織技術交流和技術談判,使用部門或相關技術責任部門對技術文件進行審核并簽字確認。

4.5.2?企業生產、技術和使用部門是三劑技術與使用管理的責任主體。

4.5.3?企業生產、技術和使用部門負責新產品引進試用,分析評價、評估三劑產品使用效果,定期書面評價三劑使用情況,并向物資供應部門反饋。

4.6?三劑類危險化學品管理

4.6.1?企業要對在用三劑進行危險性鑒別。列入三劑類危險化學品的采購、儲運及使用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環保規定。

4.6.2?貴金屬三劑品種管理按照《中國石化貴金屬管理規范》執行。

5?檢查與監督

5.1?物資裝備部與總部相關部門定期檢查通報企業度假采購及隱性獨家采購情況。

5.2?物資裝備部每年定期對三劑采購及使用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與考核,促進企業提高三劑效能檢查績效。

5.3?按年度評選三劑采購管理先進單位及優秀供應商。

篇3:易制毒化學品采購管理規定

1公司采購部負責易制毒化學品的采購工作。采購前應網上填報信息,并向區安監局申請易制毒化學品的備案證明。購買第三類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由購買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審批。

我公司需提供材料:購買易制毒化學品的書面申請(注明品種、數量、用途);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蓋章);法人代表和單位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電話;經辦人的委托書、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電話;單位內部制定的易制毒化學品的管理制度;存放易制毒化學品倉庫管理員(雙人雙鎖)的基本情況、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電話;易制毒化學品倉庫發生火災、被盜等事件時的安全處置預案;購銷合同。

銷售單位需提供材料: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及固定、移動聯系電話;危險化學品的經營許可證;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備案證明.

2辦理購買備案證明需進行網上申報。

3購買使用時應當:

3.1建立易制毒化學品的管理制度,使用臺賬(出入庫登記),如實記錄購進化學品的品種、數量、使用情況和庫存等,并保存二年備查。

3.2應當在每月5日前將上個月的購買使用情況報區公安局備案。

3.3于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于每年1月10日前向公司易制毒辦公室報告,并由易制毒辦公室匯總向區安監局報告上一季度、上年度的易制毒的購買使用情況;

4要求供貨單位提供易制毒化學品的包裝說明書、安全技術說明書及使用說明書。

5雙方簽訂易制毒化學品購銷合同,明確簽訂易制毒化學品的品名、數量、價格、交(提)貨日期。

6對采購的易制毒化學品必須有驗收記錄,并對其質量負責。

7對易制毒化學品采購時必須了解其物理化學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儲運要求,并索取書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