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企業裁員注意問題

企業裁員注意問題

2024-07-10 閱讀 7844

企業裁員應注意的問題

辭退員工本來是企業里非常正常的事情,但許多企業在辭退員工時處理不當,導致昔日同事反目成仇,給公司帶來許多負面效應;更重要的是,不當員工辭退會無意中傷害到其它在職員工。

常見辭退不當有以下幾種常見情況:許多企業存在辭退員工時不透明現象,被辭退人員走的莫名其妙;克扣被辭退人員工資時有發生,特別是民營和私營企業;許多管理者對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能因為小小的失誤被辭退;被辭退人員離開公司后,管理者對被辭退人員隨意指責。

員工辭退處理不當會直接激化被辭退人員與企業的矛盾,被辭退人員會在原公司和業內傳播對原公司的不滿,影響企業的美譽度。數據統計顯示,強烈的不滿至少會傳達給25個人,而間接傳播不可估量。如果被辭退人員從事宣傳、營銷等與媒體保持密切關系的工作,不良傳播會進一步擴大。不良口碑傳播會影響企業招聘新人、影響內部團結。如果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會直接導致高級管理人員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管理者跳槽到競爭公司或者促使他創辦類似公司,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一個“鐵桿對手”。

辭退不當另一個重要的負面后果往往被管理者疏忽――內部影響。辭退不當會讓在職員工感到不安全,擔心自己是否也會落到象被辭退者那樣的下場。其它員工很容易把別人的遭遇,往自己身上套,進而推測管理者的處事方法和能力,對管理者和公司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許多管理者在辭退普通員工時比較隨意,其實殺雞往往猴會看,因此辭退普通員工也不能絲毫馬虎。

那么如何做好辭退工作呢

辭退前要公正。辭退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公司原因,如大面積裁員、組織機構調整等;二是個人原因,工作不稱職、危害公司利益等。對于個人原因的辭退應當做好全面考核工作,不可偏聽偏信,更不能公報私仇。對于曾經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應當盡量為其尋找其它合適的崗位。辭退的公正與否,會影響到在職員工的積極性。把工作能力差、人品差的人開除,會大大鼓舞員工的士氣;反之,把工作能力強、人品好的人開除,會讓員工的士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走不出低谷。

辭退時要公開。員工辭退應盡量及時公開辭退理由,以免引起在職員工的胡亂猜測,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此外,在被辭退員工離開時應當盡量做到讓他體面,領導出面召集同事為其開個送行會,在會上對其為公司做出的貢獻進行總結。開送行會,不單是考慮被辭退人員,更重要的是向在職員工展示公司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加向心力。某集團花幾年時間從知名公司聘請了一總經理,來的時候迎接場面非常隆重;而辭退時公司高層私下通知不準管理人員參加送行會,并且在半月后才給各分公司下發了一個正式通知。盡管各分公司的管理者通過各種渠道事先獲得了該消息,但在這半月內大家紛紛猜測辭退總經理的原因,許多生產、營銷工作幾乎陷入癱瘓。該集團此種處理方式,也讓在職外聘管理人群感到極為不安。

辭退后要熱情。許多企業人走茶涼,對被辭退者枉加批評,把許多罪狀統統按到被辭退者頭上,總以為反正人都走了背點黑鍋也無所謂。其實不然,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職員工會對管理者的評判打分。辭退員工后不但不應“人走茶涼”,而且應當與被辭退人員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歡迎被辭退人員吃“回頭草”。在節日打個電話給被辭退人員,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被辭退人員往往在離開公司后會對公司的管理、營銷、生產等有更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而且一般對原公司都有一種懷舊情節,很樂意幫助原效力公司。關心被辭退員工不但能讓企業得到實惠,更重要的是讓在職員工有種歸屬感。

篇2:企業裁員注意問題

企業裁員應注意的問題

辭退員工本來是企業里非常正常的事情,但許多企業在辭退員工時處理不當,導致昔日同事反目成仇,給公司帶來許多負面效應;更重要的是,不當員工辭退會無意中傷害到其它在職員工。

常見辭退不當有以下幾種常見情況:許多企業存在辭退員工時不透明現象,被辭退人員走的莫名其妙;克扣被辭退人員工資時有發生,特別是民營和私營企業;許多管理者對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能因為小小的失誤被辭退;被辭退人員離開公司后,管理者對被辭退人員隨意指責。

員工辭退處理不當會直接激化被辭退人員與企業的矛盾,被辭退人員會在原公司和業內傳播對原公司的不滿,影響企業的美譽度。數據統計顯示,強烈的不滿至少會傳達給25個人,而間接傳播不可估量。如果被辭退人員從事宣傳、營銷等與媒體保持密切關系的工作,不良傳播會進一步擴大。不良口碑傳播會影響企業招聘新人、影響內部團結。如果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會直接導致高級管理人員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管理者跳槽到競爭公司或者促使他創辦類似公司,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一個“鐵桿對手”。

辭退不當另一個重要的負面后果往往被管理者疏忽――內部影響。辭退不當會讓在職員工感到不安全,擔心自己是否也會落到象被辭退者那樣的下場。其它員工很容易把別人的遭遇,往自己身上套,進而推測管理者的處事方法和能力,對管理者和公司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許多管理者在辭退普通員工時比較隨意,其實殺雞往往猴會看,因此辭退普通員工也不能絲毫馬虎。

那么如何做好辭退工作呢

辭退前要公正。辭退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公司原因,如大面積裁員、組織機構調整等;二是個人原因,工作不稱職、危害公司利益等。對于個人原因的辭退應當做好全面考核工作,不可偏聽偏信,更不能公報私仇。對于曾經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應當盡量為其尋找其它合適的崗位。辭退的公正與否,會影響到在職員工的積極性。把工作能力差、人品差的人開除,會大大鼓舞員工的士氣;反之,把工作能力強、人品好的人開除,會讓員工的士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走不出低谷。

辭退時要公開。員工辭退應盡量及時公開辭退理由,以免引起在職員工的胡亂猜測,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此外,在被辭退員工離開時應當盡量做到讓他體面,領導出面召集同事為其開個送行會,在會上對其為公司做出的貢獻進行總結。開送行會,不單是考慮被辭退人員,更重要的是向在職員工展示公司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加向心力。某集團花幾年時間從知名公司聘請了一總經理,來的時候迎接場面非常隆重;而辭退時公司高層私下通知不準管理人員參加送行會,并且在半月后才給各分公司下發了一個正式通知。盡管各分公司的管理者通過各種渠道事先獲得了該消息,但在這半月內大家紛紛猜測辭退總經理的原因,許多生產、營銷工作幾乎陷入癱瘓。該集團此種處理方式,也讓在職外聘管理人群感到極為不安。

辭退后要熱情。許多企業人走茶涼,對被辭退者枉加批評,把許多罪狀統統按到被辭退者頭上,總以為反正人都走了背點黑鍋也無所謂。其實不然,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職員工會對管理者的評判打分。辭退員工后不但不應“人走茶涼”,而且應當與被辭退人員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歡迎被辭退人員吃“回頭草”。在節日打個電話給被辭退人員,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被辭退人員往往在離開公司后會對公司的管理、營銷、生產等有更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而且一般對原公司都有一種懷舊情節,很樂意幫助原效力公司。關心被辭退員工不但能讓企業得到實惠,更重要的是讓在職員工有種歸屬感。

篇3: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實施方案

市發改委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實施方案》及豐城市委辦、政府辦《關于印發的通知》精神,根據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委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集中整治活動,切實解決當前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結合“十要十戒”思想作風主體教育活動,以解決干部作風方面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以實現行政審批效率最高效為目標,著力解決工作作風上的“庸、懶、散”問題、領導作風上的“假、浮、蠻”問題、為政不廉上的“私、奢、貪”問題,努力創建優質高效的政務和服務環境、寬松透明的市場和企業經營環境、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為我市科學發展,把豐城建設成為“和諧秀美、開放大氣”的現代化中等強市作貢獻。。

二、實施范圍

委機關各股室、委屬各單位。

三、整治的重點問題和內容

落實省《決定》和《實施方案》各項任務、措施和要求,宜春市委“求真務實十八條”、“十要十戒”和“六條禁令”、“四個一律”等干部作風規章制度,切實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五個方面、20種突出問題:。

(一)著力解決工作作風上的“庸、懶、散”問題

1、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工作能力不強,業務不熟悉,政策執行不得力,工作落實不到位。工作標準不高,精神萎靡不振,得過且過,熬資歷、等提拔。工作推諉扯皮,牢騷滿腹、怨天尤人,見困難就退、見問題就推、見矛盾就回避。

2、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玩心太重,沉迷于打麻將、玩撲克甚至參與賭博和以錢作賭注的娛樂活動。紀律松弛、擅離職守,工作時間隨意脫崗,上網聊天、購物、玩游戲、炒股票等。

3、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該依法公開的信息不及時公開,接待群眾、企業和基層同志辦事語氣生硬、漫不經心、態度傲慢,甚至百般刁難,應告知事項不一次性告知,讓人到處跑、反復跑。

(二)著力解決領導作風上的“假、浮、蠻”問題

1、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報喜不報憂,虛報、瞞報統計數據,在發展指標上搞假數字、出假政績。

2、不從實際出發,不按規律辦事,只顧眼前政績、不顧可持續發展,進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不顧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盲目開發,導致矛盾不斷加劇。

3、工作檢查落實少,滿足于聽匯報、看材料,上情不吃透、下情不掌握,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調查研究走馬觀花,不解決實際問題。

4、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重大問題上個人說了算,家長作風嚴重,搞“一言堂”、個人獨斷專行。

5、不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不注意傾聽社會呼聲,對基層意見、群眾信訪不重視,對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認真落實、答復。

6、依法行政意識淡薄,執法檢查過多過濫,越權執法、趨利執法、隨意執法、野蠻執法。征地拆遷不依法依規,強征強遷,克扣、截留、拖欠補償資金,損害群眾利益,影響社會穩定。

(三)著力解決為政不廉的“私、奢、貪”問題

1、利用職權和職務便利,為親屬、朋友經商辦企業、承攬工程、承包項目或從事中介活動謀取非法利益。

2、熱衷于謀求小團體利益,搞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選擇性執行上級政令,對部門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甚至設法阻撓。利用所屬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和下屬單位,私設小金庫、搞賬外賬,擠占、挪用、截留惠民資金。

3、不比工作比享樂,講排場、比闊氣、比待遇,公務消費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超標準接待,違反規定配備和使用公務用車,豪華裝修辦公場所,不按規定壓縮“三公”經費,公款出國境考察無實質內容。熱衷于迎來送往、沉迷于吃喝玩樂。

4、不按規定辦事,違規插手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行政審批、行政執法、資金資源分配等領域,強行指定中介服務,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聯絡感情送紅包,利用職權收紅包,婚喪喜慶大操大辦,借機斂財。

5、辦事服務故意刁難,設置障礙,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濫評比、濫培訓、濫慶典,增加群眾、企業和基層負擔。

6、國有和集體資金、資源、資金處置和使用不依章辦事,不按規定實行政府采購。

(四)行政審批中的低效率問題

1、審批項目管理不規范,特別是非行政許可審批隨意性大。利用部門“紅頭文件”、規章等,以登記、備案、年檢、監制、認定、審定以及準銷證、準運證等形式,變相設置審批事項。

2、行政審批效率低下。審批許可事項該進服務中心和辦事窗口的不進入、該并聯審批的項目不并聯、該網上審批的事項不上網,審批許可時間長、超時限。對納入行政服務中心和窗口辦理的事項“只掛號、不看病”,搞“體外循環”審批。

(五)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的亂作為問題

1、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中介組織脫鉤不徹底、職能劃分不清晰,將一些行政工作甚至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事項轉移到中介機構,轉化為有償中介服務,本應由企業自主選擇的中介服務變為所屬中介機構強制性指定有償服務。

2、所屬執業單位行為不規范。向服務對象和會員單位亂伸手、亂收費,增加企業成本,擾亂投資環境。執業不講誠信,承攬業務不擇手段,捏造虛假信息、出具虛假報告、提供虛假鑒證和評估。

3、內部管理缺乏制度約束,特別是財務管理不規范,為亂收濫支提供便利。

四、工作步驟

(一)學習動員階段(1月4日―2月29日)

1、動員部署。召開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電動員大會,制定《豐城市發改委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實施方案》,部署集中整治活動重點工作。

2、學習教育。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認真學習上級相關文件精神,運用正反典型進行針對性教育,增強服務發展、促進發展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3、成立發改委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秘書股。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全省集中整治工作,研究制定整治措施,協調解決重要問題,具體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立舉報郵箱(*x)和舉報電話(*x),受理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的投訴和舉報。

(二)自查自糾階段(3月1日―5月31日)

1、查擺問題。對照這次集中整治活動要求,找準、認清各自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群眾、問卷調查、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廣泛征求和虛心聽取群眾、企業和基層特別是工作對象、服務對象對本單位、個人工作作風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黨員大會、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組織干部互相評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入查擺問題,努力把問題找準、議透。

2、自我整改。要針對自我查擺和群眾評議中發現的問題,認真進行梳理,深刻剖析根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就整改問題、優化服務作出明確承諾。要將整改措施、服務承諾及落實情況,通過單位網站向社會公開,向工作對象、服務對象作出公開承諾,接受監督。

(三)督查整改階段(6月1日―11月30日)

1、全面檢查。在自查自糾基礎上,集中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員開展對所屬單位進行全面檢查和重點抽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所屬的委機關股室、委屬單位整治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2、接受投訴、舉報。積極拓寬和暢通群眾、企業和基層的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參與,加大外部監督力度。在門戶網站設置投訴、舉報專欄,安排專人受理群眾投訴。充分利用民聲通道、領導熱線、領導信箱等平臺,廣泛收集干部作風問題的線索和信息。

3、督促整改。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和查實的問題,要進行談話告誡、公開通報,并責令限期整改到位。在新聞媒體定期公開曝光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做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規范一方。

4、嚴格問責。對在自查中發現并自覺及時糾正到位的問題,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可依規從輕從寬處理或免予處理。對在被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根據問題嚴重程度和有關問責規定,嚴肅追究責任。對在集中整治中弄虛作假、銷毀證據、打擊報復投訴舉報人的,或在集中整治期間仍頂風違紀的,按照有關規定從重處理。

(四)總結提高階段(12月1日―12月31日)

1、全面總結。對集中整治活動進行全面深入總結,根據整改階段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總結提高,形成總結報告。

2、完善提高。干部作風建設要堅持治標與治本、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集中整治與完善長效機制相結合,在集中整治突出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抓源頭、打基礎、管長遠,著力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努力形成有效防范和糾正干部作風問題的制度體系。要注重將集中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經驗提煉、固化為制度,把集中整治的成果轉化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促進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的長效機制。

五、工作要求

加強領導,廣泛動員。集中整治工作要按照條塊結合、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照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及《實施方案》的要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針對干部作風上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進行廣泛動員,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集中整治的積極性,形成人人關心、個個參與集中整治活動的良好氛圍。要結合相關文件精神和上級集中整治的要求,注重鞏固既有成果、查找薄弱環節、完善制度、深化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