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司問題帳款管理辦法
公司(企業)問題帳款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妥善處理“問題帳款”,爭取時效,維護本公司與營業人員的權益,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問題帳款”,系指本公司營業人員于銷貨過程中所發生被騙、被倒帳、收回票據無法如期兌現或部分貨款未能如期收回等情況的案件。
第三條因銷貨而發生的應收帳款,自發票開立的日起,逾兩個月尚未收回,亦未公司規定辦理銷貨退回者,視同“問題帳款”。但情況特殊經呈報總經理特準者,不在此限。
第四條“問題帳款”發生后,該單位應于二日內,據實填妥“問題帳款報告書”(如后附的附表5.3.2),并檢附有關證據、資料等,依序呈請單位主管查證并簽注意見后,轉請法務室協助處理。
第五條前條報告書上的基本資料欄,由單位會計員填寫,經過情況、處理意見及附件明細等欄,由營業人員填寫。
第六條法務室應于收到報告書后二日內,與經辦人及單位主管會商,了解情況后擬訂處理辦法,呈請總經理批示,并即協助經辦人處理。
第七條經指示后的報告書,法務室應即復印一份通知財務部備案,如為尚未開立發票的“問題帳款”,則應另復印一份通知財務部備案。
第八條經辦人填寫報告書,應注意:
(一)務必親自據實填寫,不得遺漏。
(二)發生原因欄如勾填“其他”時,應在括弧內簡略注明原因。
(三)經過情況欄應從與客戶接洽時,依時間的先后,逐一載明至填報日期止的所有經過情況。本欄空白若不敷填寫,可另加粘白紙填寫。
(四)處理意見欄乃供經辦人自己擬具賠償意見之用,如有需公司協助者,亦請在本欄內填明。
第九條報告書未依前條規定填寫者,法務室得退回經辦人,請其于收到原報告書二天內重新填寫提出。
第十條“問題帳款”發生后,經辦人未依規定期限提出報告書,請求協助處理者,法務室得不予受理。逾15天仍未提出者,該“問題帳款”應由經辦人負全額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會計員未主動填寫報告書的基本資料,或單位主管疏于督促經辦人于規定期限內填妥并提出報告書,致經辦人應負全額賠償責任時,該單位主管或會計員應連帶受行政處分。
第十二條“問題帳款”處理期間,經辦人及其單位主管應與法務室充分合作,必要時,法務室得借閱有關單位的帳冊、資料,并得請求有關單位主管或人員配合查證,該單位主管或人員不得拒絕或借故推拖。
第十三條法務室協助營業單位處理的“問題帳款”,自該“問題帳款”發生的日起40天內,尚未能處理完畢,除情況特殊經報請總經理核準延期賠償者外,財務部應依第十四條的規定,簽擬經辦人應賠償的金額及償付方式,呈請總經理核定。
第十四條各員銷售時,應負責收回全部貨款,遇倒帳或收回票據未能如期兌現時,經辦人應負責賠償售價或損失的50%(所售對象為私人時,經辦人員應負賠償售價或損失的100%)。但收回的票據,若非統一發票抬頭客戶正式背書,因而未能如期兌現或交貨尚未收回貨款,而不按公司規定作業,手續不全者,其經辦人應負責賠償售價或損失80%。產品遺失時,經辦人應負責賠償底價100%(以上所稱的售價如高于底價時,以底價計算)。上述賠償應于發生后即行簽報,若經辦人于事后追回產品或貨款時,應悉數繳回公司,再由公司就其原先賠償的金額依比例發還。
第十五條本辦法各條文中所稱“問題帳款發生之日”,如為票據未能兌現,系指第一次收回票據的到期日,如為被騙,則為被騙的當日,此外的原因,則為該筆交易發票開立之日起算第60天。
第十六條經核定由經辦人先行賠償的“問題帳款”,法務室仍應尋求一切可能的途徑繼續處理。若事后追回產品或貨款時,應通知財務部于追回之日起4天內,依比率一次退還原經辦人。
第十七條法務室對“問題帳款”的受理,以報告書的收受為依據,如情況緊急時,得由經辦人先以口頭提請法務室處理,但經辦人應于次日補具報告書。
第十八條經辦人未據實填寫報告書,以致妨礙“問題帳款”的處理者,除應負全額賠償責任外,法務室并得視情節輕重簽請懲處。
第十九條本辦法經總經理核準后公布實施,修正時亦同。
篇2:企業應收帳款監控管理辦法
企業應收帳款監控管理辦法
為了進一步規范應收帳款的日常管理,健全客戶的信用管理體系,按照對應收帳款實行“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工作原則,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特制定本管理規范。
一、監控
1、總公司及各下屬公司應嚴格控制應收賬款,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帳期在三個月之內賬款的清理工作。對存在應收賬款的客戶應按規定做好對帳工作,并保管好對賬單、客戶簽收單等原始憑據,對帳期超過三個月的應收賬款必須報法務部,由法務部及時介入處理。
2、法務部工作人員將定期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對于超過約定帳期三個月的應收帳款將進入法務部的自動監控系統,經核實確認應收帳款的生成原因及目前狀況后,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必要時啟動法律程序。
3、應收賬款發生突發事件(如客戶倒閉、關閉、轉讓、執照變更、改制、業務員職務侵占或攜款潛逃等)已經或可能對應收賬款產生影響的,應立即報告法務部,由法務部迅速開展工作或在法務部指導下協調開展工作。
二、對各業態的要求
1、KA及區域賣場
針對此類客戶銷售量較大、費用繁雜的特點,業務人員、財務人員應定期與對方對帳,明確貨款及費用明細,相關單據齊全后及時核銷有關費用。零售業務人員及財務人員應做好日常的應收帳款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財務部門和零售部門的相關規定執行。
法務部將以各零售客戶的收貨日期為起算點,對于超過帳期的應收帳款及時介入,并對其進行還款等級、還款能力的評估和風險監控。
2、餐飲
針對此類客戶銷售量較小,且根據行業慣例目前大多客戶都采取按月結款的結帳方式,要求業務人員每月按時攜帶相關票據前去結款,對于因客戶原因無法結回貨款的,應當及時向經理上報原因,必要時可要求法務部提前介入處理。對于有瀕臨倒閉、破產跡象的客戶,需及時上報法務部介入處理。
對于全國連鎖餐飲客戶或餐飲部認定并經公司特批的規模較大餐飲客戶,給予額外帳期的,應向法務部提供相應的客戶目錄表,包括其基本信息資料、合同復印件、補充協議等。
3、通路
目前公司對通路客戶都采取預付貨款制度,原則上不應產生應收帳款。但由于某些下屬公司業務人員違規操作仍有應收帳款的存在,特別對于“寄庫貨物”要求各下屬公司應每月將截至上月底的寄庫情況和回款情況與客戶進行書面的核對,并蓋章確認。法務部將對此部分應收帳款的產生進行嚴格監控,如發生由于違規操作造成公司損失者,將進行追償并追究其個人責任,并對相應各下屬公司進行處理。
三、其他
1、抵債物品移交法務部處理。一般情況下由法務部統一拉回實物、兌現,與財務部協商進行沖帳。對突發性需要以實物抵債的可事先向法務部報告,在法務部的指導組織下進行處理。
2、對違反公司規定而形成的壞帳、死帳、呆帳等直接或間接造成公司損失的,根據情節輕重追究當事人的經濟賠償責任。
3、本規范自下發之日起正式施行。
篇3:(企業)公司應收帳款應收票據管理辦法
公司(企業)應收帳款及應收票據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確保公司權益,減少壞帳損失,特制定本準則,以資遵行。
第二條各營業部門應詳實辦妥客戶征信調查,并隨時偵查客戶信用的變化(可利用機會通過A客戶調查B客戶的信用情況)簽注于征信調查表相關欄內。“但政府機關、公營事業、信用良好的民營大企業及風險低的小金額或現金交易客戶應不受此限。”
第三條營業部門,至遲應于出貨日起60日內收款。如超過上列期限者,財務科就其未收款項詳細列表,通知各營業部門主管,轉為呆帳,并自獎金中扣除。嗣后收回票據時,再行沖回。“但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及民營大企業等訂有其內部付款程序者,應依其規定。”
第四條營業部門所收票據,自銷售日起算,至票據兌現日止,以120天為限。如超過上列期限者,財務科即依查得資料,就其超限部分的票據所編列明細表,通知營業部門加收利息費用,利息概以月息二分計算。
第五條賒售貨品收受支票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注意發票人有無權限簽發支票。
(二)非該商號或本人簽發的支票,應要求交付支票人背書。
(三)注意查明支票有效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如文字、金額、到期日、發票人蓋章等等是否齊全。
(四)注意所收支票帳號號碼愈少表示與該銀行往來期愈長,信用較為可靠(可直接向銀行查明或請財務科協辦)。
(五)注意所收支票帳戶與銀行往來的期間、金額、退票記錄情況(可直接向付款銀行查明或請財務科協辦)。
(六)支票上文字有無涂改、涂銷或更改。
(七)注意支票記載何處不能修改(如大寫金額),可更改者是否于更改處加蓋原印鑒。
(八)注意支票上的文字記載(如禁止背書轉讓字樣)。
(九)注意支票是否已逾到期日一年(逾期一年失效),如有背書人,應注意支票提示日期,是否超過第六條的規定。
(十)盡量利用機會通過A客戶注意B客戶支票(或客票)信用。
第六條本公司收受的支票提示付款期限,至遲應于到期日后六日內予以處理。
第七條所收支票已繳交者,如退票或因客戶存款不足,或其他因素,要求退回兌現或換票時,營業單位應填具票據撤回申請書,經部門主管簽準后,送財務科辦理,營業部門取回原支票后,必須先向客戶取得相當于原支票金額的現金或擔保品,或新開支票,始將原支票交付,但仍須依上列規定辦理。
第八條應收帳款發生折讓時,應填具折讓證明單,其折讓部分,應設銷貨折讓科目表示,不得直接由銷貨收入項下減除。
第九條財務科接到銀行通知客戶退票時,應即轉告營業部門,營業部門對于退票,無法換回現金或新票時,應即寄發存證信函如附表1,通知發票人及背書人,并迅速擬定善策處理。
第十條營業部門對退票申訴案件送請財務科辦理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一)發票人及背書人戶籍所在地(先以電話告知財務科)。
(二)發票人及背書人財產(土地應注明所有權人、地段、地號、面積、持分設定抵押)。建物(土地改良物)應注明所有權人、建號、建坪持分、設定抵押。其他財產應注明名稱、存放地點、現值等。
(三)其他投資事項。
第十一條上列債權確定無法收回時,應專案列送財務科,并附稅捐機關認可的合法憑證(如法院裁定書、或當地派出所證明文件、或郵政信函等)呈總經理核準后,始得沖銷應收帳款。
第十二條依法申訴而無法收回債權部分,應取得法院債權憑證,交財務科列冊保管,倘事后發現債務人(利益償還請求權。時效為15年內)有償債能力時,應依上列有關規定申請法院執行。
第十三條本公司營業人員不依本準則的各項規定辦理或有勾結行為,致使本公司權益蒙受損失者,依人事管理規則議處,情節重大者得移送法辦。
第十四條本辦法經呈準后公布實施,修訂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