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預防措施實施程序
物業公司程序文件:預防措施實施程序
1.目的
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管理處、部門。
3.職責
部門/崗位工作內容
管理者代表監督公司各管理處、部門預防措施的制定、落實。
審批經品質管理部審核的預防措施。品質管理部負責審核各類設備設施存在隱患;突發事件應急預防案;公司通用的服務流程、標準;可能引起群訴、媒體負面報道或給公司造成負面影響的問題的預防措施,并驗證落實情況。辦公室負責審核重要合同及格式化協議;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種法律風險;
經理
負責審批顧客反映比較集中的建議或服務需求;本管理處/部門服務流程、標準的預防措施,并驗證落實情況。組織對本管理處/部門的潛在不合格制訂、落實預防措施
4.方法和過程控制
4.1潛在不合格描述
4.1.1現階段沒有出現,如果不采取措施則會導致不合格產生。
4.1.2如果某一問題持續下去會對公司管理、聲譽等產生不良影響。
4.2應對下述會產生潛在不合格的情況采取預防措施
4.2.1顧客反映比較集中的建議或服務需求。
4.2.2各類設備設施存在隱患。
4.2.3設計、制作、安裝公共配套設施及標識。
4.2.4制定各類服務流程、標準。
4.2.5各類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4.2.6擬定、修改重要合同及格式化協議。
4.2.7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種風險。
4.2.8可能引起群訴、媒體負面報道或給公司造成負面影響的問題。
4.3顧客反映比較集中的合理建議或服務需求,管理處須填寫《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并落實。
4.4設備設施存在隱患時,相關部門應填寫《糾正/預防措施報告》,按程序審批后實施。
4.5公共配套設施及標識在設計、制作、安裝前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適宜性,以防產生投訴、安全事故或法律糾紛。
4.6在各類服務流程、標準的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其合法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4.7對各類可能的突發事件安全專業委員會應指導各管理處制定應急預案,并對預案內容進行審核。
4.8重要合同和體系文件中格式化合同的編制、修改時,需請法律人士提供專業意見并保存。
4.9對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重大風險問題應組織專項評估,制定預防措施并予實施。
4.10可能發生群訴、媒體負面報道或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的問題管理處應填寫《糾正/預防措施報告》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事態惡化。
4.11每年底品質管理部對預防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形成報告,提交公司年度管理評審。
5.質量記錄表格
TJzzWY8.5.2-Z01-F1《糾正/預防措施報告》
篇2:工廠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工廠不合格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對消除實際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原因和持續地改進質量而采取的措施,以求消除并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確保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不合格所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的控制管理活動。
3.定義
3.1不合格:沒有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包括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或質量體系要素,偏離規定要求或缺少)。
3.2糾正措施:為了預防已出現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預防措施:為了防止潛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發生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職責
4.1質保部質管室是糾正/預防措施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糾正/預防措施實施過程中的跟蹤、驗證。
4.2管理者代表負責跨部門實施糾正預防措施過程中的協調和監督工作。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糾正預防措施的制訂、實施由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分析和制訂。
5.工作程序
5.1糾正措施
5.1.1為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應對以下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糾正措施:
a.質量審核(體系、過程、產品);
b.產品/過程的質量記錄;
c.顧客抱怨等。
5.1.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方法:
a.因果圖;
b.排列圖;
c.能力調查;
d.控制圖;
e.FMEA;
f.數據調查;
g.4IME;
h.七D、八D方法等。
5.1.3不合格原因分析重點應包括:
a.設計或規范問題;
b.過程控制或檢驗問題;
c.工藝裝備或檢驗設備問題;
d.環境條件問題或資源問題;
e.分承包方提供原材料、零組件、轉包加工問題;
f.人員技能與資格問題。
5.1.4為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糾正措施應與問題的重要性及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經濟性相適應,并適當采用防錯技術。
5.1.5外部輸入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由計劃供應部將質量信息填寫在《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及時遞交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質量管理室根據質量信息反饋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責成責任部門進行原因分析,同時制訂糾正措施。
c.責任部門應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圍繞產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制訂糾正措施并實施。
d.質量管理室對其實施有效性必須進行驗證并記錄結果。
5.1.6工廠內部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各部門、生產工段的質量管理網絡成員和工廠員工有責任和義務對發生
在本區域的質量問題,應及時以質量信息反饋單的形式上報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由質量管理室負責對反饋的質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c.工廠各部門、生產工段一旦接到質量管理室糾正措施實施表或不符合報告,應及時組織對描述的不合格情況進行原因調查、分析,并制訂糾正措施。各部門、生產工段在制訂糾正措施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避免重復不合格的發生的預防措施。
d.顧客對糾正部門實施措施落實的有效必性必須組織驗證并記錄結果。
e.在查證糾正措施有效性時,應能舉一反三,同時消除在其它類似過程和產品中存在的不合格情況。
f.對由糾正措施引起的相關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規定執行。
5.2預防措施
5.2.1各職能部門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作業、審核結果、質量記錄、服務報告和顧客意見等(可采用FMEA、流程分析法)進行經常性的分析,以發現和消除不合格的潛在原因,將已發生不合格的經驗和情況定期補充到現行的FMEA風險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預防措施,并可作為優化和修改各種規范、流程、檢測和加工設備、指導書的依據。
5.2.2不合格潛在原因的分析按本規程的第5.1.2條進行,應重視對產品檢驗和試驗、記錄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統計技術對過程進行監控的結果的分析。
5.2.3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潛在原因,由質量管理室負責編制改進計劃,以下發《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的形式傳遞到相關部門。
5.2.4相關部門接到《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應著手調查、分析,制訂預防措施。
5.2.5質量管理室對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有關信息提交管理評審。
5.2.6對實施預防措施后,確認有效的,質量管理室將其納入相關文件,使其規范化、制度化。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4.01-01《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
QR/SH13.01-01《不合格品通知單》
QR/SH19.01-02《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
篇3:金屬制品公司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潛在的不合格狀態和原因,以保證產品質量。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種信息收集處理所發現的潛在因素而采取的預防措施。
3.職責:
3.1采購業務部負責收集顧客投訴的記錄及統計,并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3.2工程部負責向管理者代表提交[產品不合格報告];
3.3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制預防措施,必要時召開"質量分析會議"并在會議上制訂預防措施。
3.4工程部負責跟蹤驗證。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預防措施
5.1.1工程部負責利用適當的信息來源,包括顧客反饋的意見,服務報告、質量記錄、審核結果、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等,以發現、分析潛在不合格的原因及因素。
5.1.2工程部向管理者代表匯報情況,由管理者代表組織確定采取預防措施,必要時由管理者代表負責向總經理匯報,預防措施應提交管理評審。
5.1.3工程部對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跟蹤驗證,并作出記錄,定期向管理者代表匯報。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Q/BFB-8.3-01-200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Q/BFB-8.4-01-2003《統計技術管理制度》
6.3Q/BFB-4.2.4-01-2003《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6.4BF/QJ-057《糾正和預防措施表》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