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程序
1目的
為及時糾正與預防職業健康管理體系運行中出現的不符合項,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各單位在發現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和環境管理的不符合項的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3職責
3.1安全管理部
3.1.1負責組織糾正公司總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督促主管部門制定糾正與預防措施,并跟蹤驗證實施效果。
3.1.2負責組織糾正內審、管理評審和外審發現的不符合項,督促受檢單位制定糾正與預防措施,并跟蹤驗證實施效果。
3.2各下屬單位對自查所出現的不符合項,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并實施整改。
4程序
4.1對監測、監控及監督發現的不符合的糾正
4.1.1安全管理部每季度對各部門的職業安全健康、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情況填入巡查表,受檢單位針對存在的或潛在的不符合制定糾正措施,并由安全管理部負責驗證。
4.1.2各部門在實施糾正與預防措施時要考慮其經濟性、可行性、合理性。
4.2對內審、管理評審和外審發現的不符合項的糾正
4.2.1內審發現的不符合項,糾正步驟按《內部審核程序》進行。
4.2.2管理評審、外審發現的不符合項由綜合管理部召集有關部門召開職業安全健康、環境問題整改會,進行分析研究,制訂糾正與預防措施。
4.3對被檢查單位無法立即解決的不符合項,檢查單位下發《環境管理體系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通知單》或《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由被檢查單位整改,糾正或整改步驟如下:
4.3.1不符合項的確認和原因分析:發生不符合項的單位就不符合項進行現場確認,并進行原因分析。
4.3.2如果檢查單位認為重要的,應召集發生不符合項的單位召開職業安全健康、環境問題整改會,進行分析研究,制訂糾正與預防措施,填寫《環境管理體系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通知單》或《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以明確責任人、完成日期。
4.3.3被檢單位糾正完畢后上報檢查單位,檢查單位對實施效果進行確認。
4.3.4關于實施的糾正與預防措施要評價其經濟性、可行性、合理性。
4.4預防措施
4.4.1各單位依據有關記錄、相關意見、審核結果、對潛在的重大環境因素、重大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4.4.2所有檢查單位應對所采取預防措施的效果進行驗證,以確保其有效。
4.4.3各下屬單位要不斷對本單位的勞務與分包隊伍施加教育培訓要求,以提高其員工的操作技能、敬業精神和環境意識。
4.5記錄與保管
發生不符合項的單位和監控、監督部門保存和管理相應記錄。
4.6文件修改
公司因糾正不符合項引起的文件修訂,按《文件控制程序》執行。
4.7當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較為復雜、且需長期(6個月以上)進行時,相關部門應先編制實施計劃,并按實施計劃實施、跟蹤驗證,作好相應記錄。
4.8對不符合項的糾正達不到相應要求時,相關部門和單位應重新制定糾正或預防措施,并組織實施,驗證效果。
5相關制度
《****供應商管理制度》
6相關記錄
檢查表
篇2:糾正預防措施管理制度
1、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是制定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機構;公司安全環保部為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的主要執行部室;公司各部室及基層單位為糾正與預防措施實施的對象;
2、糾正與預防措施應涵蓋各級安全委員會的活動,培訓程序及培訓質量的評估、變化管理流程要求、職業衛生檢測、事故調查、事故分析、事故報告、公司標準化系統評價、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法律法規的獲取與識別、應急管理等內容;
3、確保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溝通的有效性及實效性;
4、公司安全委員會全體成員系為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溝通人員,建立相關的制度及職責;
5、溝通對象為公司所屬范圍內與安全工作有關或相關的事宜;
6、溝通方式或頻率為公司每月經濟運行會和公司調度
7、糾正與預防措施須設立計劃或方案,計劃或方案中須載明責任人員、行動步驟、時間要求、地點及行動的跟蹤要求等;
8、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文件、記錄應以檔案形式保管。
篇3:糾正預防措施實施保障制度
1、目的
針對不合格項采取糾正措施,針對可導致不合格的隱患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安全標準化體系的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安全標準化實施中糾正、預防與改進措施的制定、實施和驗證。
3職責
3.1安全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不合格項的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與預防措施。
3.2安全科根據管理體系的要求,督促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并對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3.3各采區、班組和部門負責在所轄區域實施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
4.1.1安全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人員對安全標準化體系所涉及的個過程和環節可能出現的不合格項進行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措施。
4.1.2各采區、班組和部門將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項及其他信息以書面形式向安全管理者代表報告。
4.1.3管理者代表組織人員對不符合項進行確認和原因分析。在全面衡量風險、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等基礎上確定所要采取的糾正措施及責任部門,包括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和完成期限。
4.1.4各班組或相關崗位部門實施相應的糾正措施,安全科負責對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控和驗證,實施和驗證的過程應形成相應的記錄,驗證結果應書面報安全管理者代表。
4.1.5糾正措施的實施應保持各過程及環節的正常受控,并消除可導致不符合及偏差發生的原因。
4.1.6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應滿足對以下過程和活動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培訓、檢查系統、隱患整改、事故事件調查、風險評價。
4.2預防措施
4.2.1預防控制是安全標準化體系建立和運行的一項重要原則,廠長和安全科應遵循PDCA的原理,采用過程方法,收集影響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的有關信息,對每個過程進行分析,識別所有潛在的不符合項,并找出原因,確定和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必要時要為預防措施的執行制定專門的實施計劃。
4.2.2安全科要通過對管理數據和信息的分析,對作業過程及現場的觀察,經常性的對各個過程和環節的潛在不符合因素進行識別哦,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4.2.3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應形成記錄,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應予以驗證。
4.2.4安全科負責將所采取措施的有關信息和記錄提交給管理評審,包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結果和驗證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