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職業安全健康防護措施規范
一、職業健康管理總則
1、××區(隊)主要業務范圍為井上下供電、礦井提升、主扇壓風和井下軌道運輸,在××區(隊)所轄區域的生產過程中,主要存在粉塵、噪聲等危害職工身體健康的不安全因素。根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要求,為了有效的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安全和健康,促進我礦安全生產,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現結合××區(隊)業務范圍生產實際,制定本管理措施。
2、××區(隊)所轄單位的職業病的防治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原則,各單位在組織生產的同時,應積極改善職工作業條件,消除或減少職業危害,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二、管理措施適用范圍
本管理措施適用于××區(隊)業務范圍的各個區隊,重點是產生粉塵和噪聲較為嚴重的作業場所的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如:××隊、××隊、××隊、××隊、××隊。
三、職業健康管理機構設置
××區(隊)成立職業健康管理小組,管理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并監督實施國家省市、集團公司和八礦有關職業健康管理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管理規定,協助上級各部門做好對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檢查,建立完善職業健康防護用品臺賬,及時對各單位職工職業健康防護用品進行補充發放,定期對各單位職業健康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最大限度的消除或減少不安全因素對職工的健康危害,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管理小組組長:××××××
管理小組副組長:×××××××××
××××××
管理小組成員:××區(隊)所轄各單位副隊長技術員
四、職業健康防護措施
(一)職業健康總體預防辦法
各單位要根據預防為主、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編制防塵、防噪等職業危害規劃,并納入年度安全措施計劃和長遠規劃,逐步消除或減少塵、噪等職業危害。
新建、改擴建及技術改造的建設項目,都必須有防塵防噪聲設施,實行“三同時”管理,即職業健康防護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和投入生產使用。各單位有職業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所使用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應由使用單位專人負責設施的維護保養,并作好相應的臺帳、記錄或其他相關記載。
職工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進入有塵、有噪聲等崗位作業人員,必須事先進行有關預防的教育和培訓,并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在崗位作業時,應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二)職業健康具體防護措施
1、機電九隊、運輸一隊、運輸三隊、運輸四隊
機電九隊主要工作場所是煤樓運輸皮帶,運輸一隊的主要工作場所是井下大巷軌道,運輸三隊、運輸四隊的主要工作場所是井下斜巷軌道,在煤樓運輸和大巷斜巷軌道運輸過程中,會有較多煤塵、煤灰散發,因此機電九隊、運輸一隊、運輸三隊、運輸四隊的職業健康防護主要以防治煤塵為主。
以上單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防護措施:
(1)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臺賬,認真執行防護設施、設備檢修的有關規定,精心維護所屬設備,定期進行自檢自查,確保設備正常安全運行,發現有損失或損壞的要及時進行補充。
(2)定期對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并記錄備案。
(3)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保證工作場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4)對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一要多采用濕試作業、密閉的設備和隔離操作或加強通排風控制塵源,控制二次揚塵,消除或減少二次揚塵對作業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
(5)每天按時對各個皮帶走廊、大巷斜巷進行沖塵,減少工作場所的煤塵量,保證職工工作場所清潔干凈。
(6)按時給職工發放防塵口罩,職工進行工作場所后,必須佩戴防塵口罩,發現不安規定佩戴防護用具的要進行考核處罰。
2、機電十隊
機電十隊工作場所主要是主扇房、壓風機房,主扇、壓風機在運行時產生大量噪聲,對職工的安全健康噪聲了較大危害,,因此機電十隊的職業健康防護主要以防治噪聲為主。
(1)單位要建立噪聲危害安全管理臺賬,認真執行防護設施、設備檢修的有關規定,精心維護所屬設備,定期進行自檢自查,確保設備正常安全運行,發現有損失或損壞的要及時進行補充。
(2)定期對主扇房、壓風機房等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并記錄備案。
(3)按時對主扇、壓風機各場所監測地點進行監測,保證,保證工作場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4)定期對主扇、壓風機等設備進行保養維護,加強設備維修,保證設備的各項完好標準,發揮設備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設備發生故障,噪聲指標超過標準時,要立即進行檢修,直到符合標準才可使用。
(5)單位職工要配備切實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或實行輪班工作制,以減少與噪聲接觸的時間。
(6)加強個人噪聲防護,在主扇房、壓風機房作業的職工必須佩帶耳塞、耳罩等,以減少噪聲的影響。
(7)職工辦公地點必須設置隔音室,建造隔音性能好的控制室、監視室和休息室,并選擇密封性能好的門窗,減少工作場所的噪音危害。
收銀制度
篇2:高低溫作業之防護措施
1.高溫
高溫作業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根據各地區對限制高溫作業級別的規定(例如建設項目宜消除11、N級高溫作業)所采取的措施。
(1)盡可能實現自動化和遠距離操作等隔熱操作方式,設置熱源隔熱屏蔽(熱源隔熱保溫層、水幕、隔熱操作室(間)、各類隔熱屏蔽裝置)。
(2)通過合理組織自然通風氣流,設置全面、局部送風裝置或空調降低工作環境的溫度。
(3)依據《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GB935-1989的規定,限制持續接觸熱時間。
(4)使用隔熱服等個人防護用品,供應清涼飲料。
解決高溫作業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防署降溫措施,主要是隔熱、通風和個體防護。
2.低溫
低溫作業、冷水作業的防護措施有:
(1)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作業,避免或減少低溫作業和冷水作業。控制低溫作業、冷水作業時間。
(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個人防護用品。
(3)設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庫等低溫封閉場所,應設置通信、報警裝置,防止誤將人員關鎖。
篇3:智能交通安全防護措施制度
安全防護措施是保證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與保障,搞好安全防護措施的管理,有利于安全、文明生產,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為了保證安全生產,降低生產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強對安全防護措施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節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1、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責任落實到人。各項生產任務都必須有明確的安全指標等保證措施。
2、新進公司員工上崗都須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員工變換工種,須進行新工種的安全技術教育。工人應掌握本工種操作技能,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時,應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經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
4、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要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
5、特種作業持證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操作證必須按期復審,不得超期使用。
6、各生產隊每天做好班前安全檢查,各負責人進行安全記錄交接。
7、遵章守紀、佩戴標記,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8、安全事故處理要建立安全事故檔案,按調查分析規則、規定進行處理報告。
第二節項目工程安全防護制度
施工現場的防護范圍有建筑物周邊防護;建筑物五臨邊防護;現場施工用電安全防護;現場機械設備安全防護;施工人員安全防護;現場防火、防風等措施。
一、“三寶”“四口”安全保護措施
1、安全帽
(1)安全帽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2)正確使用安全安全帽并扣好帽帶。
(3)不準把安全帽拋、扔或坐、墊。
(4)不準使用缺襯、缺帶及破損安全帽。
2、安全帶
(1)安全帶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2)安全帶使用兩年后,必須按規定抽檢不合格的,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使用。
(3)安全帶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倉庫內,不準接觸高溫、明火、強堿酸或尖銳的堅硬物體。
(4)安全帶應高掛抵用,不準將繩打結使用。
(5)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更換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
3、安全網
(1)網繩不破損并生根牢固、繃緊、圈牢,拼接嚴密。
(2)網寬不小于2.6m,里口離墻不得大于15cm,外高內低,每隔3m設支撐。
二、施工用電安全防護制度
1、支線架設
(1)配電箱的電纜線應有套管,電線進出不混亂。
(2)支線絕緣好,無老化、破損和漏電。
(3)支線應沿墻或電桿架空敷設,并用絕緣子固定。
(4)過道電線可采用硬質護套管埋地并作標記。
(5)室外支線應用橡皮線架空,接頭不受拉力并符合絕緣要求。
2、現場照明
(1)一般場所采用220v電壓。
(2)照明導線應用絕緣子固定。
(3)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地或接零。
(4)室外照明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距地面不得低于2.4m。
3、電箱(配電箱、開關箱)
(1)電箱應用門、鎖、色標和統一編號。
(2)電箱內開關電器必須完整無損,接線正確。各類接線裝置靈敏可靠,絕緣良好。無積灰、雜物,箱體不得歪斜。
(3)電箱安裝高度和絕緣材料等均應符合規定。
(4)電箱內應設置漏電保護器,選用合理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進行分級配合。
(5)配電箱應設總熔絲、分熔絲、分開關。零排地排齊全。動力和照明分別設置。
(6)配電箱的開關電器應與配電線或開關箱一一對應配合,作分路設置,以確保轉靈專控;總開關電器與分路來管電器的額定值、動作整定值相適應。熔絲應用電設備和實際負荷相匹配。
(7)金屬外殼電箱應作接地接零或接零吧保護。
(8)開關箱與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一保險。
(9)同一移動開關箱嚴禁配有380v和220v兩種電壓等級。
4、接地接零
(1)接地體可用角鋼、圓鋼或鋼管,但不得用螺紋鋼,其截面不小于48mm一組2根,接地之間間距不小于2.5m,入土深度不小于2m,接地電阻應符合規定。、
(2)橡皮線中黑色或綠/黃雙色線作為接地線。與電氣設備相連接的接地或接零線截面最小不能低于2.5mm2多股銅芯線;手持式民用電設備應用不小于1.5mm2多股銅芯線。
(3)電桿轉角桿、終端桿及總箱、分配電箱必須有重復接地。
(4)高層配電箱重設接地,必須從地下引入。
三、機具安全使用措施
1、電焊機
(1)有可能的防雨措施。
(2)一、二次線(電源、龍頭)接線處應有齊全的防護罩,二次線使用線鼻子。
(3)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吧保護。
(4)配線不得亂拉亂搭,焊把絕緣良好。
四、防火安全措施
1、施工地建立防火責任制,職責明確。按規矩設專職防火負責人。
2、建立動用明火審批制,按規定劃分級別,明確審批手續,并有監護措施。
3、一般建筑各樓層、非重點倉庫及宿舍,明確用火審批手續,并有監護措施。
4、焊割作業應嚴格執行“十不燒”及壓力容器使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