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物業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控制工作程序
某物業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為進行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特編制本程序。
2.范圍
2.1本程序規定了內部審核的流程和方法,以驗證質量管理體系各項管理活動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2本程序適用于對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內,各部門管理活動的審核。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審批《內部審核計劃》,任命審核組長和審核員,組織內部審核,審批內審報告。
3.2審核組長負責做好審核員的工作分工和審核準備,組織、開展現場審核,編寫《內部審核報告》,并負責審核后的跟蹤管理工作。
3.3審核員負責編制《內部審核檢查表》(以下簡稱"內審檢查表"),實施現場審核,確定不合格項并編制《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負責糾正預防措施的跟蹤驗證。
3.4被審核部門負責配合審核員開展本部門的審核工作。
3.5不合格項責任部門負責對本部門的不合格項制定糾正措施,按期實施整改,并對實施效果負責。
4.工作內容
4.1審核時間
4.1.1審核一年不少于一次,必要時,管理者代表可根據需要做出提前內審或增加內審次數的決定,如:
4.1.1.1當體系發生變更、相關職能有較大變化時;
4.1.1.2當相關方對涉及的特殊過程或項目提出要求時;
4.1.1.3當服務過程中發生人身安全事故、設備事故時;
4.1.1.4認證機構監督評審時。
4.1.2當提前內審或增加內審次數時,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應提前通知有關部門。
4.2審核前的準備
4.2.1組成審核組
4.2.1.1內審工作開展前,管理者代表應任命審核組長和組員,為審核工作提供組織保證,審核組長和組員應分別具備如下資格:
a)組長:持有內審員或外審員資格證書,并具有較強獨立工作能力和協調能力;
b)組員:接受過GB/T19001標準的內審員或外審員培訓,并獲得相應資格證書。
4.2.1.2審核組組長應按組員的專業特長進行分工,審核人員不能審核自己的工作。
4.2.1.3特殊情況下,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審核組可吸收專業技術人員或觀察員參加。
4.2.2編制《內部審核計劃》
4.2.2.1審核組組長負責編制《內部審核計劃》,《內部審核計劃》的內容主要有:
a)審核的目的、范圍和依據;
b)審核組成員;
c)受審核部門、審核過程或要素;
d)審核組內部交流的時間安排等;
e)審核日期、日程的安排:
在審核前10天,由審核組長召開一次審核小組會議,對《內部審核計劃》進行討論并明確分工。
4.2.2.2《內部審核計劃》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應提前五個工作日,向有關部門發出內部審核通知。
4.2.2.3受審核部門接到計劃后應安排有關人員做好配合和準備工作,如果對審核項目和日期有異議,應提前3個工作日通知審核組,經協商后修訂《內部審核計劃》。
4.2.3編制《內審檢查表》
4.2.3.1《內部審核計劃》發布后,審核組組長應組織審核員對《內部審核計劃》進行討論,明確審核準則和審核深度,并編制《內審檢查表》。
4.2.3.2《內審檢查表》的編制應依據:
a)GB/T19001標準;
b)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c)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方針、目標(指標)、管理手冊、程序文件、服務工作規范;
d)必要時,從現場收集的相關信息。
4.2.3.3《內審檢查表》應在審核實施前送審核組長確認。
4.3實施審核
4.3.1首次會議
4.3.1.1首次會議標志著現場審核的開始,首次會議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與會者應在《內部審核會議簽到表》中簽到,參加的人員和部門主要有:
a)最高領導層、管理者代表;
b)受審核部門負責人;
c)內審組全體成員。
4.3.1.2審核組組長在會議上應說明本次審核的目的、范圍、準則、方法和時間安排,明確配合人員,對《內部審核計劃》中的安排做進一步確認,(遇特殊情況時,應及時調整并再次確認)。
4.3.2獲取審核證據
4.3.2.1審核員參照《內部審核檢查表》中的具體內容,對受審核部門進行現場檢查,對所涉及的過程和活動,收集、尋找符合或不符合審核準則的客觀證據,獲取審核證據的方法主要有:
a)與被審核對象交談;
b)調閱文件;
c)現場查驗記錄;
d)觀察操作;
e)隨即抽樣等。
4.3.2.2現場審核時,審核員應:
a)及時作好審核記錄,記錄必須清楚、完整,有可追溯性;
b)發現問題時,審核員應進一步調查清楚,力求客觀公正,并及時給予審核方口頭反饋;
c)當證據不足或不清楚時,審核員應一查到底,直到弄清楚為止;
d)做好相應的檢查審核記錄,填寫《內部審核檢查表》,記錄必須清楚完整。
4.3.3審核情況的總結、評價
4.3.3.1審核組組長應按《內部審核計劃》的安排,召集內部會議,
對審核情況進行溝通和小結。
4.3.3.2召開末次會議之前,審核組長應:
a)組織內審組成員,根據記錄的審核證據,對照審核準則進行評價,確定不合格項及其嚴重性,開出《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
b)召開審核組全體會議,進一步評價審核結果;
c)將《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交受審核部門確認。
4.3.3.3審核組組長于內審后一周內負責編寫本次《內部審核報告》。《內部審核報告》的內容主要有:
a)審核的目的、范圍和依據;
b)審核組成員和受審核部門代表名單;
c)審核日期及審核計劃具體實施情況;
d)審核中發現的不合格情況、不合格項目分布情況(《內部審核不合格項統計表》)和嚴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問題;
f)體系符合性、有效性結論;
g)整改及糾正措施驗證的要求等。
4.3.3.4《內部審核報告》由管理者代表審核后發放。
4.3.4末次會議
4.3.4.1末次會議標志著現場審核的結束,末次會議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參加人員原則上可以擴大參加首次會議的人員,與會者應簽到。
4.3.4.2末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a)重申審核的目的、范圍、依據及方法;
b)宣讀主要的《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
c)宣讀《內部審核報告》,明確責任部門采取措施的要求及審核員進行檢查驗證的要求;
d)發出《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給受審部門。
4.4跟蹤、驗證
4.4.1末次會議后,責任部門應對不合格項進行整改;
4.4.2根據《內部審核報告》的要求,審核員應及時對不合格項的整改過程實施跟蹤、驗證;
4.4.3對不合格項整改過程中涉及多個部門或出現的新問題,審核員應及時向審核組長或管理者代表反映,及時協調解決。
5.相關文件
無
6.記錄表格
6.1《內部審核計劃》(8.2.2-j-01)
6.2《內部審核檢查表》(8.2.2-j-02)
6.3《內部審核不合格項報告表》(8.2.2-j-03)
6.4《內部審核會議簽到表》(8.2.2-j-04)
篇2:公司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檢查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持、實施和改進;通過發現體系中的不合格,制定并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進一步提高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范圍
適用于管理體系覆蓋的所有部門和活動。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策劃、領導和組織實施內部管理體系審核。
3.1.1審批《內審計劃》。
3.1.2任命內審組長,選定內審員,組成內審組。
3.1.3聽取內審情況匯報,接受并批準《內審報告》。
3.2內審組長
3.2.1制訂《內審計劃》。
3.2.2分配任務,組織內審員實施內審。
3.2.3負責組織內審的全過程。
3.2.4主持首、末次會議;編寫《內審報告》。
3.2.5向受審核方報告內審結果。
3.3內審員
3.3.1收集內審有關文件和資料。
3.3.2編制《審核檢查表》,做好內審前的準備工作。
3.3.3向受審核方闡明審核計劃要求,按任務分工和檢查表,實施內審。
3.3.4客觀、公正地收集證據,記錄、分析、評價觀察結果,向內審組長報告,經審核組內部溝通后,編寫出相關的不合格報告。
3.3.5配合并支持內審組長工作。
3.4受審核方負責人
3.4.1積極配合內審工作,將內審計劃提前通知有關人員。
3.4.2按時參加首、末次會議。
3.4.3提供保證內審過程有效進行所需的資源。
3.4.4針對提出的不合格項,制定并實施糾正措施。
3.5辦公室負責信息傳遞及相關文件的歸檔工作。
4.程序
4.1內審的頻次和范圍。
4.1.1管理體系運行正常,一般一年至少進行一次內審,時間間隔不低于12個月,應該覆蓋管理體系的所有要求和有關部門。
4.1.2出現以下情況時由管理者代表提出,總經理批準可追加內部管理體系審核。
a)組織機構、管理體系發生重大變化;
b)出現重大質量環境事故或相關方有嚴重投訴;
c)法律、法規及其他外部要求的變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審核之前;
e)認證證書到期換證前。
4.2審核前的準備。
4.2.1成立內審組
管理者代表任命內審組長、選定內審員,組成內審組。內審員需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擔任;內審工作應由與受審部門無直接責任和管理關系的內審員負責。
4.2.2制定《內審計劃》。
《內審計劃》由內審組長負責編制,管理者代表審批,計劃的內容應包括:
a)審核目的、范圍、方法和依據;
b)審核組成員及分工;
c)審核的部門和持續時間;
d)首末次會議時間;
4.2.3在審核組長的組織下,由內審員編寫本人審核任務的內審檢查表,《內審檢查表》要詳細列出審核項目和方法,報審核組長審核,確保標
準要求無遺漏。
4.2.4內審組長于內審前一周將內審計劃通知受審部門,受審部門對內審計劃有異議應在三天內通知內審組長。
4.2.5受審部門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4.3內審的實施。
4.3.1首次會議。
內審正式開始時,由內審組長主持,召開由內審組全體成員、廠長、管理者代表、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首次會議,主要內容有:
a)與會人員簽到;
b)內審組長宣布內審的目的、范圍、依據、方法和程序;
c)宣布或確認《內審計劃》,明確內審時間,確定內審中間溝通會議及末次會議時間;
4.3.2現場審核
a)內審員按照分工,依據《內審計劃》和《檢查表》進行內審;
b)內審可采取提問、查閱文件和質量記錄、觀察有關方面的工作現狀等方式獲取符合或不符合標準的證據,并做好記錄;
c)內審員選擇樣本要有代表性,應隨機抽樣,要相信樣本,要從問題的各種表現形式尋找客觀證據;
d)將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及不合格項詳細記錄在檢查表中;
e)在審核期間,審核組在組長主持下,要認真進行內部溝通會,對不合格項進行分析核對,決定是否填寫"不合格報告",確保審核的有效性以及對企業確實能起到促進作用;
4.3.3審核組內部會議
在現場審核后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審核組會議。會議內容:
a)綜合分析審核結果,對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作出評價;
b)分析審核中發現的不合格事實,確認不合格項數量,并填寫《不符合報告》。
4.3.4不合格報告要得到受審核部門確認并簽字。
4.3.5末次會議
a)審核組長主持;
b)參加人員:公司領導、受審核部門負責人、審核組全體成員;
c)會議內容:審核組長重申審核目的、范圍,宣讀不合格報告、并對責任部門提出分析原因,制定糾正措施及完成日期要求。
對公司管理體系作出總體性評價并報告運行情況。
4.4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審核組長完成《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交管理者代表審批后分發給有關部門。
審核報告內容:
a)審核的目的、范圍、依據;
b)審核組成員、受審核方部門;
c)審核計劃實施情況總結;
d)不合格項分布情況分析、不合格數量及嚴重程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e)提出一些觀察所得情況,這些情況雖夠不成不合格項,但有可能影響管理體系運行;
f)管理體系有效性、符合性結論及今后應改進的地方。
4.5糾正措施的實施和跟蹤驗證
4.5.1不合格項存在部門對內審中所提出的不合格項,認真進行原因分析,制訂相應的糾正措施并實施,并且保留書面記錄。
4.5.2內審組長組織內審員對糾正措施實施情況進行跟蹤驗證,并將驗證結果填
入《不合格報告》,若合格,則不合格項將關閉。
4.6本次內審結果,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評審作為輸入之一。
4.7內部管理體系審核的全部材料,由審核組長移交辦公室,按照《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相關文件
5.1《改進控制程序》
5.2《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5.3《記錄控制程序》
6.記錄
6.1《內審計劃》
6.2《內審檢查表》
6.3《不合格報告》
6.4《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6.5《內審首(末)次會議簽到表》
6.6《不合格項分布表》
篇3:金屬制品公司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據公司《質量手冊》的要求,審核質量體系涉及的各部門所開展的質量活動極其結果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確保質量體系有效地運行。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內部質量審核工作。
3.職責:
3.1審核組長負責內部質量審核計劃編制,并經管理者代表審批后實施。
3.2管理者代表任命審核組長、審核員并規定其職責。
3.3由審核組長組織內部審核。
4.定義:無
5.程序:
5.1審核組長制定內部審核計劃,于每年元月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并實施,每年進行最少一次內部質量審核工作。
5.2內部質量審核工作計劃的內容:
a.審核目的和范圍。
b.審核時間安排。
5.3審核準備
5.3.1由管理者代表根據被審核部門情況任命具有內部質量審核員資格的合適人選擔任審核組長,由審核組長負責本次審核的具體組織工作。
5.3.2審核由2人或2人以上組成,由審核組長選派具有內部質量審核員資格且與被審核部門無直接責任的人員擔任審核組成員。
5.3.4由審核組長組織審核組成員制定審核專用文件,主要由以下文件組成:
a.審核通知。
b.審核檢查表。
c.不合格項報告。
d.審核報告。
5.3.5準備好審核依據的文件。
5.3.6由審核組長提前一星期向受審部門發出《審核通知》及本次《審核計劃》。
5.3.7審核計劃的內容
a.受審核的部門、審核目的、范圍、日期。
b.審核依據的文件。
c.審核的主要項目及時間安排。
d.審核員分工。
5.3.8受審核部門要確定陪同人員并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5.4審核實施
5.4.1審核的具體內容按照《檢查表》進行。
5.4.2審核員通過交談、查閱文件,檢查現場,收集證據等活動,檢查質量體系的運行情況。
5.4.3現場發現問題應讓當場該項工作負責人(或操作者)確認并填寫《不符合項報告》,以保證不合格項能夠完全被理解,有利于糾正。
5.4.4審核結束由審核組長召開受審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審核組成員會議,報告審核結果。
5.5審核報告
5.5.1由審核組長或其授權的審核員編寫《審核報告》。審核組長確認后簽字,報管理者代表及有關部門。
5.5.2審核報告的內容:
a.受審核的部門、審核目的、范圍、日期。
b.審核依據的文件。
c.審核員、受審核部門主要參加人員。
d.審核綜述。
e.不合格項
5.6審核報告的發放范圍
a.總經理、管理者代表。
b.受審核部門。
c.不合格項所涉及的相關部門。
5.7受審核部門在受到審核報告以后兩天內對不合格項實施糾正措施,對不能在短期內糾正的不合格項由責任部門填寫《不合格項報告》交給審核組備案。
5.8審核組對《不合格項報告》中的工作項目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有效性,將檢查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
5.9《不符合項報告》的發放與本程序4.6條款相同。
5.10內部質量審核中使用的全部記錄由審核組長移交給質保部,按照《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管理評審管理制度》
6.2BF/QJ-045《內審通知單》
6.3BF/QJ-046《檢查表》
6.4BF/QJ-013《內部質量審核計劃》
6.5BF/QJ-048《年度質量體系審核計劃》
6.6BF/QJ-049《不符合項報告》
6.7BF/QJ-050《內部質量審核報告》
6.8BF/QJ-051《不符合項分布表》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