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內部審核控制工作程序

內部審核控制工作程序

2024-07-10 閱讀 7031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保證本公司管理體系符合標準要求,確保體系的有效運行,公司制定并執行《內部審

核控制程序》。

2范圍

2.1本程序規定了體系審核的步驟和方法。

2.2本程序適用于對公司內部開展的管理體系審核進行控制。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內部審核;任命審核組長;批準內部審核計劃、糾正和預防措施、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3.2審核組長負責編制內部審核計劃;提名審核組成員;全權組織內部審核的全過程;負責編寫審核報告;代表審核組與受審核部門主管聯系。

3.3審核組成員配合并支持審核組長的工作;按任務分工實施審核;編寫不合格報告;并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效果驗證。

3.4各被審核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審核組的工作,針對提出的不合格項制定并實施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程序要求

4.1審核的頻次

公司每年1月30日前根據管理體系的運行狀況確定內部審核的年度審核計劃,一般每年安排2次(約4月和10月)。應保證所有部門所承擔的職責每年至少覆蓋一次。管理者代表有權依據前次審核結果或應顧客要求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或變化適當增加審核的頻次。

4.2審核的依據

審核的依據是GB/T19001:2000、GB/T24001:1996以及GB/T28001:20**三個標準及公司制定的管理體系文件。

4.3審核的準備

4.3.1審核組成立及任務分配:

4.3.1.1管理者代表任命審核組長。

4.3.1.2審核組長提名審核組成員,經管理者代表任命。

4.3.1.3參加內部審核活動的審核員,必須經正式的培訓,具有內審員資格證書,并熟悉本公司生產經營情況,經管理者代表任命方可擔任內部審核員。

4.3.1.4內部審核員應與被審核活動無直接責任。

4.3.1.5審核組長具體分配審核成員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審核組長有權根據審核過程中獲得的信息適當調整審核成員的工作任務。

4.3.2編制審核計劃

4.3.2.1審核組長根據《內部審核年度計劃》,結合公司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編制《內部審核計劃》。

4.3.2.2《內部審核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a、審核的目的和范圍;

b、受審核方與審核的目的和范圍有重大直接責任的人員名單(需要時);

c、全部有關文件(包括體系標準、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技術標準、記錄等);

d、審核組成員名單;

e、審核的日期、地點;

f、受審核的部門;

g、保密要求(需要時);

h、審核報告的發放范圍。

4.3.2.3審核計劃應于審核開始前10天提交管理者代表審批;管理者代表于3日內完成審批,審核組長根據審批意見重新修訂,并再次提交管理者代表審批。審核計劃最終應在審核前一周內完成。

4.3.2.4審核計劃應具有靈活性,可根據審核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加以調整。審核計劃經批準后,于審核開始前一周下發至有關部門。

4.3.3制定審核文件

4.3.3.1審核組成員負責準備審核工作文件,審核組長協助并最終對文件的格式和內容負責。

4.3.3.2審核工作文件包括:

a、不合格報告:

b、檢查表。

4.4審核的實施

4.4.1召開首次會議

4.4.1.1會議由審核組長主持,公司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管理者代表、受審核部門主管、審核組成員及其他指定人員參加。

4.4.1.2會議內容包括:

a、明確審核目的和范圍;

b、介紹審核組成員(需要時);

c、簡要介紹審核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d、澄清審核計劃中不明確的內容;

e、落實審核所需的資源。

4.4.1.3審核組應建立會議記錄。

4.4.2現場檢查

4.4.2.1收集證據,采用如下方法來收集證據:

a、面談;

b、檢查文件;

c、觀察有關方面的工作和現狀。

審核過程中,審核組長可適當調整審核成員的工作任務,可以在審核方同意后修改審核計劃。

4.4.2.2審核觀察結果

a、所有的審核觀察結果都應形成書面文件;

b、審核組評審觀察結果,確定不合格項并納入報告;

c、審核組長和受審核部門的主管應對觀察結果進行評審:

d、所有不合格項都應得到受審核部門主管的認可。

4.4.2.3召開審核組會議

a、會議由審核組長主持,全體審核員參加。

b、會議的主要內容

1)、將不合格項歸納分類;

2)、評價不合格項的程度并編制《不合格報告》;

3)、在評價不合格項的基礎上,決定采取的措施;

4)、初步擬制審核報告。

4.4.3召開末次會議

4.4.3.1會議由審核組長主持,公司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管理者代表、受審核部門主管、審核組成員及其他指定人員參加。

4.4.3.2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a、介紹審核觀察結果;

b、宣布不合格項;

c、給出審核的初步結論;

d、規定糾正措施的完成日期。

4.4.3.3審核組應建立會議記錄。

4.5編制審核報告

4.5.1審核組長負責起草審核報告,并對報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4.5.2審核報告應如實反映審核內容和實際情況,審核報告須有日期和審核組長的簽名。

4.5.3審核報告的主要內容

a、審核的目的和范圍;

b、審核計劃的實施情況、審核成員、受審核方代表、審核日期和受審核的部門、審核的依據;

c、不合格項的觀察結果;

d

、改進不合格項或管理體系的建議:

e、分析上次審核后,原不合格項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4.5.4審核報告應在審核結束后3日內完成并送交管理者代表審核。管理者代表于3日內完成審批。

4.5.5審核報告于批準后3日內,按確定的發放范圍發至有關部門/人員,同時應注意保密的要求。

4.6糾正和預防措施的驗證

4.6.1管理者代表組織不合格項的責任部門在商定的期限內調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并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具體參見《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4.6.2審核組負責組織審核員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跟蹤審核,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有效性進行驗證。

4.6.3審核組跟蹤審核的結果填入《不合格報告》的驗證欄并發放。

4.7秘書科負責將審核活動形成的所有的記錄進行控制,具體按照《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5相關文件

5.1《記錄控制程序》

5.2《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6記錄

6.1《內部審核年度計劃》

6.2《內部審核計劃》

6.3《內審檢查表》

6.4《不合格報告》

6.5《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6.6《內部審核會議記錄》

篇2:某工廠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工廠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工廠定期進行內部質量審核的基本方法、工作流程和管理原則,驗證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安排,為質量改進提供依據,來證明減少、消除及預防缺陷的必要性,確保質量體系持續有效運行。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內部質量體系審核、產品審核以及過程審核活動。

3.定義

3.1質量審核:確定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的安排,以及這些安排是否有效實施并適合于達到預定目標的、有系統的、獨立的檢查。

3.2產品審核:用于審定最終檢驗的產品與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符合情況。

3.3過程審核:用于檢查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過程是否受控和有能力。

4.職責

4.1管理者代表負責策劃、領導質量審核,任命審核組長并規定其職責,審定批準工廠質量審核計劃。

4.2質保部質量管理室負責制訂質量審核計劃,并負責對審核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跟蹤檢查及驗證工作。

4.3審核組長負責按計劃實施工廠質量審核,并經審核后出具審核報告。

4.4受審核部門負責配合質量審核,對審核中本部門出現的不符合項制訂糾正和預防措施并及時實施整改。

5.工作程序

5.1質量審核員

5.1.1質量審核員必須公正且能排除影響其客觀性的影響因素。

5.1.2進行質量審核的人員必須獨立于審核部門,并與其無依賴關系。

5.1.3審核員的資格

a.經過內審員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b.從事體系審核的審核員須通過QS9000/VDA6。1標準培訓;

c.從事過程/產品審核的審核員須通過有關專業知識的培訓;

d.具備三年以上與質量管理有關的經驗,掌握各種質量技術;

e.對于審核組長須具備策劃、組織、交流和領導才能。

5.2質量體系審核

5.2.1計劃的編制與報批

a.由質保部質管室根據工廠質量活動的實際情況、重要程度、于年末編制下年度的質量審核計劃,報送管理者代表。

b.內部質量審核對工廠質量體系所涉及的各部門每年不少于一次;全年審核須覆蓋全部要素/生產班次,當體系結構有重大變化或產品/過程出現重大問題時,須及時進行補充審核;

c.管理者代表對編制的年度質量審核計劃進行審定批準。

d.計劃經審批后,由質保部下發相關部門。

5.2.2審核前的準備

a.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內審員資格的人員擔任審核組長和審核員,具體負責實施質量審核工作。

b.審核組長在分配審核任務時,應選派無直接責任的審核員擔任被審核部門的審核工作,以體現客觀、公正。

c.審核組長根據年度質量審核計劃編制質量體系審核日程表,并提前二周送交受審部門主管和相關審核員。

d.審核員根據日程表制訂檢查表。

e.受審核部門主管,接到審核日程表后,收集本部門涉及要素的活動憑證,落實審核前的準備工作。

5.2.3實施審核

a.審核的具體內容按照《審核檢查表》進行。

b.審核員通過交談、查閱文件、檢查現場、收集證據、求證質量體系運行狀況。

c.審核員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提請受審核區域責任人注意,并將審核情況如

實記錄在檢查表上。

d.對審核中發現的不合格項,由審核員開具"不符合項報告"并交被審核部門主管簽署確認。

e.由審核組長或其授權的審核員對審核結果匯總評定,并就質量活動能否確保質量計劃的落實,體系運行是否正常有效,提出結論性意見并編寫《內部質量審核報告》,審核組長簽字確認后,報送管理者代表審閱后歸檔,作為工廠管理評審的輸入。

f.審核報告的發放范圍:

(1)廠長、管理者代表;

(2)質保部、受審核部門;

(3)不合格項所涉及的相關部門。

5.2.4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訂與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合格項制訂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檢查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內部質量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有效后由質保部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3產品質量審核

5.3.1計劃編制與報批

a.質保部根據工廠特點、生產計劃完成進度,適時編制產品質量審核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b.產品質量審核一般對入庫產品而進行的,可根據產品質量的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審核頻次。

c.審核計劃經批準后,由質保部負責發至相關部門,以便于相關部門作好審核準備工作。

5.3.2審核人員的選派和確認

a.參加產品質量審核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并熟悉產品的技術特性參數,掌握產品質量審核方法且與被審核產品無直接責任關系。

b.審核人員由質保部主管推薦,管理者代表批準確認。

5.3.3審核的實施

a.審核人員從成品庫或從準備交付給顧客的包裝中抽樣,方案依照《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規定的審核項目進行檢查、評定。

b.檢查產品的同時,必須對有包裝的產品進行包裝狀態的評價。

c.產品審核結果填寫產品質量審核報告并計算QKZ值。

d.具體需形成的記錄和詳細的審核項目參照《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

5.3.4糾正措施的制定與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符合項制訂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產品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其有效后由質保部門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4過程質量審核

5.4.1計劃編制與報批

a.質保部負責制訂過程質量審核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b.過程質量審核一般每年進行二次,一年內覆蓋所有工序,如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可適當增加審核頻次。在審核中還應對工

作條件與環境條件的適合性進行檢查。

c.計劃經管理者代表批準,質保部負責發到相關部門主管,要求其作好審核前的準備。

5.4.2審核的實施

a.過程審核人員由工廠內部審核員擔任;

b.過程審核的方法參照體系審核的方法;

c.審核的內容按《過程質量審核規程》執行。

5.4.3糾正措施的制定和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符合項制定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檢查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過程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有效后,由質保部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7.01-01《年度質量審核計劃》

QR/SH17.01-02《質量審核計劃日程表》

QR/SH17.01-03《審核檢查表》

QR/SH17.01-04《不符合項報告》

QR/SH17.01-05《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報告》

QR/SH17.01-06《產品質量審核報告》

QR/SH17.01-07《過程質量審核報告》

QR/SH17.01-08《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

篇3:公司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檢查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持、實施和改進;通過發現體系中的不合格,制定并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進一步提高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范圍

適用于管理體系覆蓋的所有部門和活動。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策劃、領導和組織實施內部管理體系審核。

3.1.1審批《內審計劃》。

3.1.2任命內審組長,選定內審員,組成內審組。

3.1.3聽取內審情況匯報,接受并批準《內審報告》。

3.2內審組長

3.2.1制訂《內審計劃》。

3.2.2分配任務,組織內審員實施內審。

3.2.3負責組織內審的全過程。

3.2.4主持首、末次會議;編寫《內審報告》。

3.2.5向受審核方報告內審結果。

3.3內審員

3.3.1收集內審有關文件和資料。

3.3.2編制《審核檢查表》,做好內審前的準備工作。

3.3.3向受審核方闡明審核計劃要求,按任務分工和檢查表,實施內審。

3.3.4客觀、公正地收集證據,記錄、分析、評價觀察結果,向內審組長報告,經審核組內部溝通后,編寫出相關的不合格報告。

3.3.5配合并支持內審組長工作。

3.4受審核方負責人

3.4.1積極配合內審工作,將內審計劃提前通知有關人員。

3.4.2按時參加首、末次會議。

3.4.3提供保證內審過程有效進行所需的資源。

3.4.4針對提出的不合格項,制定并實施糾正措施。

3.5辦公室負責信息傳遞及相關文件的歸檔工作。

4.程序

4.1內審的頻次和范圍。

4.1.1管理體系運行正常,一般一年至少進行一次內審,時間間隔不低于12個月,應該覆蓋管理體系的所有要求和有關部門。

4.1.2出現以下情況時由管理者代表提出,總經理批準可追加內部管理體系審核。

a)組織機構、管理體系發生重大變化;

b)出現重大質量環境事故或相關方有嚴重投訴;

c)法律、法規及其他外部要求的變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審核之前;

e)認證證書到期換證前。

4.2審核前的準備。

4.2.1成立內審組

管理者代表任命內審組長、選定內審員,組成內審組。內審員需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擔任;內審工作應由與受審部門無直接責任和管理關系的內審員負責。

4.2.2制定《內審計劃》。

《內審計劃》由內審組長負責編制,管理者代表審批,計劃的內容應包括:

a)審核目的、范圍、方法和依據;

b)審核組成員及分工;

c)審核的部門和持續時間;

d)首末次會議時間;

4.2.3在審核組長的組織下,由內審員編寫本人審核任務的內審檢查表,《內審檢查表》要詳細列出審核項目和方法,報審核組長審核,確保標

準要求無遺漏。

4.2.4內審組長于內審前一周將內審計劃通知受審部門,受審部門對內審計劃有異議應在三天內通知內審組長。

4.2.5受審部門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4.3內審的實施。

4.3.1首次會議。

內審正式開始時,由內審組長主持,召開由內審組全體成員、廠長、管理者代表、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首次會議,主要內容有:

a)與會人員簽到;

b)內審組長宣布內審的目的、范圍、依據、方法和程序;

c)宣布或確認《內審計劃》,明確內審時間,確定內審中間溝通會議及末次會議時間;

4.3.2現場審核

a)內審員按照分工,依據《內審計劃》和《檢查表》進行內審;

b)內審可采取提問、查閱文件和質量記錄、觀察有關方面的工作現狀等方式獲取符合或不符合標準的證據,并做好記錄;

c)內審員選擇樣本要有代表性,應隨機抽樣,要相信樣本,要從問題的各種表現形式尋找客觀證據;

d)將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及不合格項詳細記錄在檢查表中;

e)在審核期間,審核組在組長主持下,要認真進行內部溝通會,對不合格項進行分析核對,決定是否填寫"不合格報告",確保審核的有效性以及對企業確實能起到促進作用;

4.3.3審核組內部會議

在現場審核后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審核組會議。會議內容:

a)綜合分析審核結果,對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作出評價;

b)分析審核中發現的不合格事實,確認不合格項數量,并填寫《不符合報告》。

4.3.4不合格報告要得到受審核部門確認并簽字。

4.3.5末次會議

a)審核組長主持;

b)參加人員:公司領導、受審核部門負責人、審核組全體成員;

c)會議內容:審核組長重申審核目的、范圍,宣讀不合格報告、并對責任部門提出分析原因,制定糾正措施及完成日期要求。

對公司管理體系作出總體性評價并報告運行情況。

4.4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審核組長完成《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交管理者代表審批后分發給有關部門。

審核報告內容:

a)審核的目的、范圍、依據;

b)審核組成員、受審核方部門;

c)審核計劃實施情況總結;

d)不合格項分布情況分析、不合格數量及嚴重程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e)提出一些觀察所得情況,這些情況雖夠不成不合格項,但有可能影響管理體系運行;

f)管理體系有效性、符合性結論及今后應改進的地方。

4.5糾正措施的實施和跟蹤驗證

4.5.1不合格項存在部門對內審中所提出的不合格項,認真進行原因分析,制訂相應的糾正措施并實施,并且保留書面記錄。

4.5.2內審組長組織內審員對糾正措施實施情況進行跟蹤驗證,并將驗證結果填

入《不合格報告》,若合格,則不合格項將關閉。

4.6本次內審結果,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評審作為輸入之一。

4.7內部管理體系審核的全部材料,由審核組長移交辦公室,按照《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相關文件

5.1《改進控制程序》

5.2《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5.3《記錄控制程序》

6.記錄

6.1《內審計劃》

6.2《內審檢查表》

6.3《不合格報告》

6.4《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6.5《內審首(末)次會議簽到表》

6.6《不合格項分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