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風險評估管理規定
1目的
危害識別、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是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認真做好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對于防止各類事故發生、保障廣大職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對生產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采取風險預防和削減措施,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產活動,包括規劃、設計、新改擴建、供應、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檢維修、檢驗、分析、后勤服務等中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的管理。
3?規范性引用文件
《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9
《生產過程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92)
4?職責與分工
4.1生產廠長負責組織公司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審批重大危險因素。
4.2行政部是本制度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并保持《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管理制度》,負責指導各車間部門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負責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的評價分析,負責公司各車間、部門風險評價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的驗證,建立、更新《重大危險源檔案》,定期進行風險信息更新。
4.3各車間、部門負責人負責低風險(等級判定在重大風險以下,不包括重大風險的各級風險)的風險分析記錄審查與控制效果驗證。
4.4風險評價和控制主要為從事該工作的人員服務,要求該項工作的從業人員進行評價。評價初期,可由各級管理人員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進行示范,漸而轉變由從業人員自行評價。
4.5非本部門人員到本部門從事某項工作時,風險評價和控制以本部門為主,車間為輔一起討論、分析,評價與分析的人員簽字也應包括兩部門人員。審核審定由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負責人員進行。
4.6同一個項目涉及多個部位作業的(如設備、電氣、儀表、幾個施工單位等),由各部門自行分析評價后,項目負責人進行匯總。
5內容與要求
5.1?風險的分級管理
5.1.1風險評價依據本制度附錄A《風險評價準則》進行分級。
5.1.2各部門負責對所轄范圍內所有的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
5.1.3作業風險:巨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經行政部復檢簽字后,報公司領導批準;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后,所行政部終審批準;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終審批準。
5.1.4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點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部門采取隔離、防護、制定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
5.1.5風險評價、分析職責
a)項目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機構從事設立安全評價
b)項目的建設應由項目組進行風險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c)項目投產運行后,常規和非常規活動風險由各車間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氯堿系統的開停車風險由生產科調度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d)工藝變更應由生技科做好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e)設備新增或拆除應由設備科負責組織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f)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的風險由所在車間進行評價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g)進入作業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均由所在車間部門進行作業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h)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的風險應由據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I)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應由所在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5.2?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5.2.1直接作業的風險評價方法為工作危害分析(JHA)
5.2.2崗位、部位、裝置等風險評價方法首選工作危害分析(JHA),其次為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
5.2.3重要設備、關鍵設備的風險評價為安全檢查表法(SCL)
5.2.4新生產工藝線路的設計評價方法為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2.5經公司領導批準的其它方法。
5.3?評價準則
公司風險評價按附錄A《風險評價準則》進行,需進行定量的風險評價由評價小組人員采用適合的評價準則。外部評價由相關資質的機構自行選用評價準則。
5.4?風險評價活動實施步驟
5.4.1生產廠長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
5.4.2危害辯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5.4.3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5.4.4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
5.4.5得出評價結論。
5.4.6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a)?火災、爆炸;
b)?中毒、窒息;
c)?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泄漏;
d)?高溫等異常環境;
e)?人機工程因素(指人員、設備、工作環境合理匹配、使設備、環境適應人的生理、心里特征,從而使操作簡便準確、失誤少);
f)?電擊、觸電及電弧燒傷;
g)?物體或人員高處墜落;
h)?機械傷害;
i)?噪聲;
j)?設備的腐蝕、缺陷;
k)?潛在危險及其變異;
l)?其它
5.5?確定重大風險
5.5.1依據有法律法規的要求
5.5.2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5.5.3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度等
5.6風險控制的內容
5.6.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狀況
d)可靠的技術保障及服務
5.6.2控制措施應包括并按如下順序:
a)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b)管理措施,實現規范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d)個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傷害
5.6.3風險控制管理
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落實所選的風險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對于確定的重大風險項目,需建立檔案,內容包括:
a)風險評價報告及技術結論
b)評審意見
c)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算情況等
d)治理時間表和負責人
e)竣工驗收報告
5.2?風險信息更新
不間斷地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和隱患,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控制結果。風險評價的頻次為每年一次,當下列情況發生時,公司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a)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b)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
c)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
d)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
e)組織機構發生較大變動。
5.3?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
5.8.1重大危險源的辯識:按照《重大危險源的辯識》GB18218-2000規定,識別公司生產區域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
5.8.2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執行《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5.9風險管理的宣傳和培訓
?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認識本崗位的風險,并掌握控制風險的技能。
6相關記錄
《作業活動清單》
《重大危險源辯識記錄》
《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JHA)》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SCL)》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記錄表(LEC)》
《預先危險性分析記錄表(PHA)》
《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分析記錄表(HAZOP)》
《巨大及重大風險與控制措施清單》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藝海玻璃有限公司?
篇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估制度
1、為了更好的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評估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和風險評估由各分廠安環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
3、各職能部門要全面有序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從廠址、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建(構)筑物、生產工藝、物流、主要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措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不能漏項和缺項。
4、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時,要采用多種辨識和評估方法,如采用安全檢查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方法。
5、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完后,各單位要根據風險評估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6、危險有害因素每年進行一次辨識,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加強辨識:
6.1與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時;
6.2任何新的或修改的活動引入之前(如采用新工藝、新的原材料、新改擴建項目等);
6.3有關危險源和風險評價的新知識、新技術出現時。
篇3:危害辨識風險評估管理規定
?1目的
危害識別、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是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認真做好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對于防止各類事故發生、保障廣大職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對生產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采取風險預防和削減措施,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產活動,包括規劃、設計、新改擴建、供應、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檢維修、檢驗、分析、后勤服務等中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的管理。
3?規范性引用文件
《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9
《生產過程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92)
4?職責與分工
4.1生產廠長負責組織公司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審批重大危險因素。
4.2行政部是本制度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并保持《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管理制度》,負責指導各車間部門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負責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的評價分析,負責公司各車間、部門風險評價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的驗證,建立、更新《重大危險源檔案》,定期進行風險信息更新。
4.3各車間、部門負責人負責低風險(等級判定在重大風險以下,不包括重大風險的各級風險)的風險分析記錄審查與控制效果驗證。
4.4風險評價和控制主要為從事該工作的人員服務,要求該項工作的從業人員進行評價。評價初期,可由各級管理人員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進行示范,漸而轉變由從業人員自行評價。
4.5非本部門人員到本部門從事某項工作時,風險評價和控制以本部門為主,車間為輔一起討論、分析,評價與分析的人員簽字也應包括兩部門人員。審核審定由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負責人員進行。
4.6同一個項目涉及多個部位作業的(如設備、電氣、儀表、幾個施工單位等),由各部門自行分析評價后,項目負責人進行匯總。
5內容與要求
5.1?風險的分級管理
5.1.1風險評價依據本制度附錄A《風險評價準則》進行分級。
5.1.2各部門負責對所轄范圍內所有的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
5.1.3作業風險:巨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經行政部復檢簽字后,報公司領導批準;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后,所行政部終審批準;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終審批準。
5.1.4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點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部門采取隔離、防護、制定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
5.1.5風險評價、分析職責
a)項目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機構從事設立安全評價
b)項目的建設應由項目組進行風險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c)項目投產運行后,常規和非常規活動風險由各車間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氯堿系統的開停車風險由生產科調度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d)工藝變更應由生技科做好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e)設備新增或拆除應由設備科負責組織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f)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的風險由所在車間進行評價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g)進入作業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均由所在車間部門進行作業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h)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的風險應由據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I)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應由所在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5.2?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5.2.1直接作業的風險評價方法為工作危害分析(JHA)
5.2.2崗位、部位、裝置等風險評價方法首選工作危害分析(JHA),其次為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
5.2.3重要設備、關鍵設備的風險評價為安全檢查表法(SCL)
5.2.4新生產工藝線路的設計評價方法為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2.5經公司領導批準的其它方法。
5.3?評價準則
公司風險評價按附錄A《風險評價準則》進行,需進行定量的風險評價由評價小組人員采用適合的評價準則。外部評價由相關資質的機構自行選用評價準則。
5.4?風險評價活動實施步驟
5.4.1生產廠長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
5.4.2危害辯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5.4.3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5.4.4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
5.4.5得出評價結論。
5.4.6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a)?火災、爆炸;
b)?中毒、窒息;
c)?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泄漏;
d)?高溫等異常環境;
e)?人機工程因素(指人員、設備、工作環境合理匹配、使設備、環境適應人的生理、心里特征,從而使操作簡便準確、失誤少);
f)?電擊、觸電及電弧燒傷;
g)?物體或人員高處墜落;
h)?機械傷害;
i)?噪聲;
j)?設備的腐蝕、缺陷;
k)?潛在危險及其變異;
l)?其它
5.5?確定重大風險
5.5.1依據有法律法規的要求
5.5.2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5.5.3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度等
5.6風險控制的內容
5.6.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狀況
d)可靠的技術保障及服務
5.6.2控制措施應包括并按如下順序:
a)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b)管理措施,實現規范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d)個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傷害
5.6.3風險控制管理
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落實所選的風險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對于確定的重大風險項目,需建立檔案,內容包括:
a)風險評價報告及技術結論
b)評審意見
c)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算情況等
d)治理時間表和負責人
e)竣工驗收報告
5.2?風險信息更新
不間斷地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和隱患,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控制結果。風險評價的頻次為每年一次,當下列情況發生時,公司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a)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b)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
c)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
d)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
e)組織機構發生較大變動。
5.3?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
5.8.1重大危險源的辯識:按照《重大危險源的辯識》GB18218-2000規定,識別公司生產區域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
5.8.2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執行《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5.9風險管理的宣傳和培訓
?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認識本崗位的風險,并掌握控制風險的技能。
6相關記錄
《作業活動清單》
《重大危險源辯識記錄》
《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JHA)》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SCL)》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記錄表(LEC)》
《預先危險性分析記錄表(PHA)》
《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分析記錄表(HAZOP)》
《巨大及重大風險與控制措施清單》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藝海玻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