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食品藥品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食品藥品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2024-07-14 閱讀 1547

區政府:

食品藥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北湖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自2010年10月份成立以來,在區政府正確領導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具體指導下,認真學習,積極開展工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正有序開展。但從全區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來看,整體質量管理水平還不高,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

一、**區食品藥品方面基本情況

**區現有餐飲服務單位***家(持證經營僅**家),藥店(含連鎖店)**家,各類醫療機構***所。

餐飲服務單位按規模分為:大型餐飲單位**家,中型餐飲單位**家,小型餐飲單位**家。按餐飲業態分為:各類餐館**家,快餐店**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工地食堂**家。

醫療機構按類別分為:一級醫療機構**所,村衛生室**所,校、企衛生所**所。

藥店按經營性質分為:連鎖藥店**家,個體經營**家。

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一)、食品安全經營業主食品安全意識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各類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對從業人員是否具備從事餐飲服務行業的身體條件不重視,從業人員不能按時提供(換發)有效健康資質證明。二是消毒設備配置率較低,大部分餐飲服務單位仍以傳統小作坊經營方式為主,漠視食品安全問題,存在僥幸心理。通過檢查發現,**區***家餐飲單位中配備餐飲具消毒設備的只有**家,僅占***%。

(二)、食品經營單位規模小,環境衛生較差

主要表現在小型餐飲服務單位經營場所小,功能分區較困難,家庭式經營,流動性大,衛生條件差,不具備最基本的餐飲單位《餐飲服務許可證》發放條件。且小型餐館服務單位所占比例較高,約占全部餐飲單位的60%。

(三)、部分集體餐飲單位未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

我轄區現有大學食堂**家,中學食堂**家,幼兒園食堂**家,建筑工地食堂**余家。其中**家大學食堂和**家中學食堂均已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已納入規范管理。其余**家中學食堂由于經營場所受限、舊校區改造等原因達不到餐飲服務許可要求;**家幼兒園由于無辦園許可證,故食堂不具備辦理餐飲服務許可的基本條件;建筑工地食堂由于人員不固定、流動性大等原因目前均未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由此可見,我區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方面風險較大。

(四)、專業食品檢驗設備缺乏

由于我局成立時間較短,未配備相關執法裝備,在日常監督檢查中,對于現場發現的較可疑高危食品及調味品不能及時抽檢、檢驗,不僅影響了日常監管工作力度,以致無法完成市藥監局分配給我區的食品抽樣檢測任務。

三、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1、藥店:**區現有**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均已通過GSP認證,已達到相關經營標準,通過多次日常監管和集中專項整治,藥品安全形勢較好,但由于我局缺乏藥品檢驗相關設備,以致我區藥品檢驗工作不能正常開展。

2、醫療機構:在**區**家醫療機構中,**醫院兩家單位藥品采購相對規范,藥品質量穩定;但各村衛生室、校、企衛生所藥品采購渠道不一,藥品儲存條件不達標等問題依然存在,藥品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藥品安全方面存在較大風險。

四、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對策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自身素質建設

一是加強現有人員技術培訓,重點加強對餐飲服務業、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及基礎知識的學習培訓,利用參加各種會議和培訓班的機會,積極向市局領導請示咨詢、向兄弟局同志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并注重學以致用,真正用各類法律法規來指導日常監管和集中專項整治工作。

二是積極協調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進修或現場執法學習的方法深入學習各種執法程序,不斷積累執法經驗,提高執法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的監管工作水平和執法辦案能力。

(二)、全力防控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風險

嚴格把關,做好餐飲服務許可證的許可工作。嚴格落實《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對申請餐飲服務許可的每一家餐飲服務單位,從材料申報到現場核查,都嚴格要求,從嚴把關。重點加強對學校食堂(含幼兒園)、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小型餐館等重要環節的監管。依托一個中心即以食品安全為中心。實現兩個轉變即實現事后處理向事前監管的轉變,實現“以打為主、打防結合”向“以防為主、防打結合”的轉變、變靜態管理為動態巡查,全力防控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風險。

(三)、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堅持預防與處罰并重的行政執法原則,加強以高風險藥品、非藥品冒充藥品等為重點。尤其對村衛生室,除了加強日常監管外,還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盡快推動轄區內村衛生室一體化建設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消除村衛生室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隱患問題。不斷探索和創新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四)、建立健全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

理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從根本上解決監管空白問題,積極申請政府支持,爭取在轄區內各村(居)聘請一名專職村級食品監管協管員,統一組織培訓教育,主要職責是負責所在村(居)的食品生產經營監督,及時報告所在村(居)內非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和食品安全動態,同時協助有關部門及時對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的查處工作,從而構筑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反應敏捷、全覆蓋無盲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

(五)、執法隊伍和裝備亟待充實

完備的執法隊伍和裝備是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強有力保障,雖然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遺余力的開展監管工作,但由于我們**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時間較短,執法人員、執法裝備嚴重缺乏,以致多項工作無法深入扎實推進。

特此報告。

?**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月*日

篇2:健康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程序

1.0?目的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用範圍

?公司內所有生產制造部門和化學品管理部門,如生產、塑膠、貨倉、行政及人事部

職責

****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參照

?綜合管理體系手冊章節7??產品實現和運行控制

名詞解釋

?暫不適用

內容危險源的識別

6.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風險評價

6.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6.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6.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6.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季度到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管理評審或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時。

?記錄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

?作業指導

篇3: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程序

1.0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2.0

??適用于公司內部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3.0

品質部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4.0

4.1危險源的識別

4.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4.1.2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風險評價

4.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4.2.2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4.2.3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4《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4.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4.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4.3.2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4.3.3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4.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4.3.3.2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年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

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4.3.4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4.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年度進行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

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