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線工程爆破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范本
評估概況一、評估依據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66號);2、《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4、《爆破作業單位資質條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5、《工業雷管編碼通則》(GA441-2003);6、評估委托書;7、申請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8、爆破項目現場實際情況。二、評估內容1、核對設計、施工方案有關資料;1)設計、施工單位證件(營業執照、企業資質、企業許可、施工合同(協議)、賠償協議、風險保證金等);2)設計、審核、施工人員證件;設備組織情況。2、察看爆區和周邊情況;3、驗算設計、施工方案公式(飛石、震動、有害物質排放時間等);4、估算設計、施工方案效果(警戒范圍大小,防護措施落實后的警戒范圍等);5、評估設計、施工方案結論(設計、施工可行性,網路準爆性,警戒方案完整性,爆破器材使用安全性,應急預案完備性等)。6、評估是否需要爆破監理
三、爆破項目評估意見受**局集團有限公司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項目部委托,我公司對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項目部嘉陵江橋改移二專路控制爆破項目進行了現場踏勘,結合該爆破項目設計施工方案和修改補充設計施工方案及其他有關資料,確定本工程爆破等級詳見表一。總爆破開挖石方量約8.3萬立方米(標段內重點構造物為原川陜二級公路,及廣陜高速公路嘉陵江高架橋)。具體情況見下表一、二。表一、爆破情況、等級工程類別里程樁號爆區周邊環境爆破等級巖質路基邊坡西成客專線路樁號DK378+810需特殊防護屬一般淺孔土巖爆破表二爆破項目名稱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項目部爆破地點西成客專線樁號DK378+653附近爆破評估申請單位**局集團有限公司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項目部申請時間2013.9爆破設計單位成都理工學院**巖土工程勘察公司資質爆破施工單位成都理工學院**巖土工程勘察公司資質爆破周邊環境見后周邊環境說明爆破工程量8.3萬立方米單響藥量(kg)見表三最近保護點振動速度(cm/s)見表三一次總藥量(kg)見表三飛石(m)見表三方案修改時間2013.9出具評估意見時間2013.9周邊環境說明本標段為*CZQ-1標段,位于位于廣元市境內,起訖里程為DK378+864—DK383+878,管線全長5.19km。因嘉陵江橋建設占用廣元至陜西專用二級公路,需將該段改線。該改線工程需將約83346m³的巖石進行爆破開挖,山體開挖高度約20~32m。爆破巖石根據現場勘察,表面巖石為灰巖及頁巖。本項目在原道路上進行改建,處于川陜公路交通要道上,人流、車流川流不息,日交通車輛在0.5萬輛以上,且施工期間需保持通行。爆破區四周臨近各種建筑、設施,除了征地拆遷范圍內的民房拆除外,大部分建(構)筑物仍然在爆破的影響范圍內,爆破環境復雜。爆破作業現場位于西成客專線路樁號DK378+810處,為汽車二級公路改線工程。爆破區一側緊鄰原川陜二級公路,及廣陜高速公路嘉陵江高架橋。最近處水平距離17m,最高高差20m(橋面)、32m(橋底及原二專路路面),如圖2。另一側為山體高邊坡,邊坡上方有民房多間,最近處水平距離15m。作業區平臺為原開挖形成巖質邊坡,坡度1:0.5,最高處高32m,寬18m,長約300m。爆區地層主要為灰巖夾頁巖(T2l):灰、黃灰、灰白色,中厚層狀,節理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溶蝕發育,地表多見溶溝、溶槽。夾灰綠、黃綠色薄層頁巖。巖體產狀近水平,弱風化帶(W2)屬Ⅴ級次堅石,B組填料。爆破單響藥量、一次總藥量、最近保護點振動速度(cm/s)飛石控制詳見表三表三、明洞淺孔爆破保護點名稱距爆破區最小距離(m)最大單響藥量(kg)一次爆破總藥量(kg)保護點震動速度(cm/s)飛石(m)原川陜二級公路,及廣陜高速公路嘉陵江高架橋173.9≤390.3控制飛石民房153.9≤390.3控制飛石1、對公安機關審批建議我公司對下列情況進行了核實,驗算,估算和評估:1)核對了設計、施工單位的營業執照、企業資質、企業許可、施工合同(協議、賠償協議);設計、審核、施工人員證件和簽名;設備組織情況等;均符合要求;2)驗算了設計、施工方案中爆破飛石、震動、沖擊波等公式,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3)估算了設計、施工方案中(采取防護措施后的)警戒范圍和爆破效果;4)評估了設計、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網路準爆性,警戒方案完整性,爆破器材使用安全性,應急預案完備性等,符合施工管理需要。5)本工程無需爆破安全監理。爆破評估結論:建議公安機關批準該方案實施。爆破現場環境情況照片、爆破評估通過的爆破項目設計施工方案附后。2、對爆破設計施工企業意見2.1爆破方案審核(1)爆破設計施工方法合理性:設計方案中根據開挖路段的設計資料、周邊環境、工程性質的分析分別采用臺階深孔爆破、預裂爆破、光面爆破、淺孔爆破,對于工程環境復雜地段的爆破,設計按照“多鉆眼,少裝藥”的原則,所采用方法正確合理,爆破施工方法總體上可行,能滿足安全施工要求。爆破施工時應按設計方案控制一次爆破總藥量、單響藥量,具體如下:高危開挖路段淺孔臺階爆破一次起爆藥量≤200㎏,單響藥量<10㎏;路基石方中深孔臺階爆破一次起爆藥量<1000㎏,單響藥量<50㎏。(2)爆破參數的合理性:爆破設計中選取的參數基本合理(臺階高度、炮孔深度、孔排距、最小抵抗線、炸藥單耗、填塞長度及有關參數等)。(3)爆破安全設計可靠性:方案中對爆破有害效應及可能影響范圍分析基本恰當。爆破振動、飛石及空氣沖擊波等安全校核基本合適,設計安全技術措施可靠,按此實施可以控制爆破有害效應。(4)爆破網路的準爆可靠性:采用孔內延時分段起爆,同時將爆破振動控制在規程允許范圍內,設計所采用的起爆網路基本可靠。2.2安全警戒合理性《方案》中露天爆破設計采取對被爆體采取一級直接覆蓋防護,臨近二專路邊坡采取覆蓋與阻擋防護,控制爆破個別飛石。符合有關規程要求,安全警戒合理。但還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本工程根據可操作性要求,各爆破區段必須有嚴密的組織措施來保證安全警戒工作。爆破指揮長應與爆破施工現場、起爆站、警戒崗哨建立并保持通訊聯絡。爆破信號均應使爆破警戒區域及附近人員能清楚聽到或看到。(2)開工前1d-3d應在各作業點張帖施工通告,內容為:工程名稱、業主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工程負責人、爆破作業時限等;裝藥前1d-3d應發布爆破通告,內容:爆破地點、時間、安全警戒范圍、起爆破信號、警戒標志等。2.3保證工程環境安全措施的可靠性方案中設計所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合理可行,對爆破危害(地震波、沖擊波、飛石、噪音、有害氣體)的控制符合現場實際情況。但還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施工單位首先應從思想上、組織上高度重視,以“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為方針,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2)按公安機關批準的設計方案施工。路基邊坡爆破靠近施工住宿區附近段時注意根據地質、巖性、周邊房屋質量及結構不同,優化爆破參數、裝藥結構、起爆順序等。施工時需注意爆破振動監測與觀測,根據監測與觀測結果回歸更接近實際的K、α值,合理調整單段起爆藥量,確保周邊建(構)筑物安全。特別是路基邊坡距施工住宿區較近段施工時宜做好以下幾點:爆破前先進行小型爆破試驗,通過監測為施工優化爆破參數提供依據;爆破網絡分段微差時間要合理,同時確保網絡準爆的可靠性;在路基邊坡周邊鉆一定數量的減震孔;建立爆破振動測試體系,堅持量測和記錄爆破振動,使施工更安全、迅速和經濟合理;施工中如發現實際情況與評估時提交的資料不符,對安全有較大影響時,應補充爆破對象和環境的勘察及測繪工作,并及時修改原設計,重大修改部分應重新評估。(3)安全措施上,應根據不同的環境按設計落實預防個別飛石措施,防護材料的數量與質量應滿足安全要求。防護排架宜聘請有專項資質單位進行搭設。施工前宜對相關涉爆人員進行技術與安全方案交底,將技術措施與安全措施有機地結合一起,施工過程中對布孔、鉆孔、裝藥、聯線、覆蓋各工序進行自檢,加強各工序的施工質量管理,確保符合設計要求。(4)各工區要明確爆破工程負責人,指定專人負責技術工作,爆破設計或審核人員必須在現場指導施工。每個班組的爆破“作業人員”應切實落實到位。如更換爆破班組“作業人員”,應經過監管機關同意并持證上崗,無證或考核不合格人員不得從事爆破作業。(5)建立健全爆破器材領、退登記制度,實行專人管理,做到帳物相符合,嚴防爆破器材流失或被盜事故發生。2.4應急預案完備性編制了應急預案,明確了相關責任,有關預防對策與措施基本恰當。2.5其它應注意的技術與安全措施(1)、嚴格遵守《爆破安全規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法》等法規。(2)、爆破前對周圍建(構)筑物及各種設備、設施進行詳細調查,做好周邊居民思想工作,爆破區域附近有待拆除、遷移的房屋與設施宜在該項工作完成后再進行爆破。(3)爆破后如遇盲炮應及時檢查處理,若有不安全因素,及時上報處理,確保安全。(4)爆破后及時加強對已開挖邊坡浮石、滾石的清理撬挖和防護加固,高處作業施工人員必須掛設安全繩帶,防止高處打擊和高處墜落事故發生。(5)按設計進行安全警戒,須確定警戒區域內所有人員、車輛與設施已全部撤離后方可實施爆破;爆破后按規定經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解除警戒。(6)應急救援認知主要的危險源并根據需要落實必要的救援物資(如應急通訊、擔架、救援車輛、藥品等),以確保應急救援及時與可靠。3、爆破前需落實事項(1)爆破前項目業主或中標單位應與附近村民就爆破損壞賠償進行協調并達成協議。(2)涉爆人員要參建爆破作業安全培訓并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承諾書。4、提示與評估報告有效期(1)建議施工單位事前對周邊環境進行攝像留存為可能發生的司法程序留證。(4)本評估僅針對“**局集團有限公司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項目部嘉陵江橋改移二專路控制爆破專項方案”有效,若設計變更或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本評估無效。評估報告有效期與項目工期一致。評估單位:成都理工學院**巖土工程勘察公司(蓋公章)二0一三年九月
五、爆破方案設計、施工單位、人員有關資料設計與施工單位具有(公安)建設部門核發的壹級爆破資質(見爆破評估通過的西成客運專線四川段工程*CZQ-1標嘉陵江橋改移二專路控制爆破技術設計施工方案),滿足該爆破項目資質要求。爆破方案設計、審核人員及其他作業人員均符合相關規定要求,見下表:(有關爆破作業人員請按實際工作需要與有關規定報審,另送我公司備案)職務姓名證書編號作業級別與范圍設計負責人審核人爆破員安全員保管員六、評估單位、人員有關資料1、評估組人員情況,見下表。職務姓名證書編號作業級別與范圍簽名筆跡評估組長評估人員2、評估單位營業執照、資格證書和人員資格證書等復印件,附后
七、附件1、爆破現場環境照片(含必要的說明)(3-5張)2、有關項目資料3、評估通過的爆破設計、施工方案(含警戒保衛方案)4、線路里程樁號與爆破環境復雜段示意圖
篇2:健康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程序
1.0?目的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應用範圍
?公司內所有生產制造部門和化學品管理部門,如生產、塑膠、貨倉、行政及人事部
職責
****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參照
?綜合管理體系手冊章節7??產品實現和運行控制
名詞解釋
?暫不適用
內容危險源的識別
6.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風險評價
6.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一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二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三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四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五
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6.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6.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6.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季度到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管理評審或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時。
?記錄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
?作業指導
略
篇3: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程序
1.0目的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2.0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部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3.0權責
品質部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4.0程序
4.1危險源的識別
4.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4.1.2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風險評價
4.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一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二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三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四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五
4.2.2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4.2.3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4《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4.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4.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4.3.2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4.3.3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4.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4.3.3.2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年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
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4.3.4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4.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年度進行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
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