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學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X學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2024-07-14 閱讀 6612

一、基本情況:

東山中學共有教職工64人,在校學生578人。分三個年級、13個教學班,其中七年級4個班,八年級5個教學班,九年級4個教學班。

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及安全風險預警分析情況

1、校舍安全

(1)女生宿舍部分窗戶老化,易脫落

風險分析:由于木窗老化,玻璃易脫落,脫落后容易傷害到師生,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分析該風險點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觀察使用,及時排除極易脫落的鋼窗、玻璃,教育師生通行時注意安全。二是下學期新的學生宿舍樓將投入使用,原有宿舍樓將進行整修。

(2)女生宿舍住宿擁擠,女舍樓梯間狹窄

風險分析:學生上下樓梯或在宿舍休息時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教育學生上下樓梯時遵守秩序,宿舍內要經常保持通風通氣;二是宿管員、巡查人員、值周教師、班主任要加強監管。

2、交通安全

(1)收放課外假,非法營運學生的現象很突出;

風險分析:乘坐私人營運微型車,安全系數低,風險大,超員現象突出,有較大安全隱患,經分析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鼓勵學生進行舉報,同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聯動。

(2)學校地處交通要道邊,校門剛好位于下坡處。

風險分析:校門經過的車輛較多,且多為大型運輸車輛,學生上下學(特別是周三、周五寄宿生集中回家的時候)有較大安全隱患,經分析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上下學時安排值日教師值班,同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聯動。

3、在建工程安全

學校正在建設學生宿舍樓,由于場地原因,無法做到100%的與教學區有效隔離。

風險分析:工地人員、車輛均經由校門進出,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教育學生上下課遵守秩序;二是巡查人員、值周教師、班主任、門崗、保安要加強監管;三是要求施工方嚴格執行學校的相關規定。

4、學校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專職保安。我校又地處村莊中,外來流動人口較多,人員復雜,社會閑雜人員經常無故進入校園,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學校多次申請,但因為資金問題,2名專職保安遲遲無法到位。

5、假期安全問題。

學校平時注重對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尤其是對用電、防火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識教育;在主要河流、池塘岸邊豎立有安全警示標識牌。但由于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假期基本都是處于“放羊”狀態,所以仍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處理方案: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系,每次放假前均進行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由于我校學生人數多、寄宿生比例大,部分設施老舊,雖學校高度重視,想方設法解決,但仍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健全制度,與相關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爭取把各種不安全因素一一排除,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惠安東山中學

?2016年2月25日

篇2:健康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程序

1.0?目的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用範圍

?公司內所有生產制造部門和化學品管理部門,如生產、塑膠、貨倉、行政及人事部

職責

****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參照

?綜合管理體系手冊章節7??產品實現和運行控制

名詞解釋

?暫不適用

內容危險源的識別

6.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風險評價

6.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6.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6.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6.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季度到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管理評審或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時。

?記錄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

?作業指導

篇3: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程序

1.0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2.0

??適用于公司內部健康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3.0

品質部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4.0

4.1危險源的識別

4.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4.1.2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風險評價

4.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4.2.2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4.2.3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4.2.4《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4.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4.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4.3.2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4.3.3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4.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4.3.3.2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年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

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4.3.4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4.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年度進行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

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