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1.?目的建立、推行并保持公司工程建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危害源辨識與評價程序,確認、評價重大危險源,對各項(類)工作進行安全性分析,為制定控制措施計劃提供依據??刂骑L險,保護員工安全健康,促進生產經營的可持續發展。1.1??2.?適用范圍2.1包括日常及非日?;顒蛹安僮?。2.2適用于公司正常的工程作業、生產作業及臨時加班作業。2.3公司所屬區域內,進入作業現場和辦公場所可能遭受危害及造成環境影響的所有人員,包括:工作人員、實習人員、承建商、以及參觀、訪問、聯系業務、臨時進入的其它人員。2.4公司的各類設備、設施,包括:通道、建筑物、廠房等。非所有權的歸屬,包括:公司產權、借用、租用的廠房、設備、設施以及代維護財產。3.?職責3.1安環部是本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編制、修訂本程序,負責指導危險源識別、評審、確認、評價、以及對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計劃的制定。3.2公司各部門/車間/中心按要求對本部門/車間/中心所屬范圍、人員、設備進行危害源識別、評價,并進行控制。3.3重大危害源控制措施所涉及的部門/車間/中心負責按計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控制方案,并實施。4.?工作程序4.1?危險源識別4.1.1危險源的辨識范圍應覆蓋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控制和可能對其施加影響的各個方面。4.1.2進行危害識別,應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關注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4.1.2.1?物理性:包括設備、設施、電氣、噪聲、高溫、粉塵、振動、輻射等,還應考慮:全部在用、封存、借用、租賃的設備、設施、裝置、工具等的缺陷,考慮使用年限,磨損程度,腐蝕、老化,以及維修后組件變更或丟失;4.1.2.2?化學性: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等;4.1.2.3?生物性:包括傳染病;4.1.2.4?心理性:性格爭強好勝、情緒波動、麻痹自信、僥幸心理、好奇、錯覺、幻覺等;4.1.2.5?生理性:身體缺陷、視力、聽力較弱、超負荷等,女工保護和重體力勞動;4.1.2.6?行為性:違章指揮,違章操作、指揮調度不當,故意行為;4.1.2.7?作業環境不良:包括安全通道、操作點的安全狀況、地面狀況、空氣含氧量、溫度、濕度、采光等。4.1.3在識別危害因素時還應考慮:公司所屬地域的地質水文、地形、周圍環境、道路交通、周邊環境、社區環境、氣象條件、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公司所屬地域內所有建筑物、道路、運輸線、裝卸區、消防通道、生活區域;事故應急的設備設施,搶救措施及輔助設備設施。4.1.4識別危害因素應特別關注“三種狀態”、“三種時態”發生的危害。4.1.4.1?三種狀態:a.?正常:在生產活動服務中正常情況下的危險源/污染源;b.?異常:臨時發生的工藝變更,檢修;c.?緊急:正常,異?;顒硬粦l生的緊急情況,如火災、爆炸、化學品泄漏、污染物異常排放等突發事件。4.1.4.2?三種時態a.?現在:正常工作生產活動中發生的危險源/污染源。包括正常加班時間;b.?過去:從前發生過對人、設備傷害或損失及未遂事件,停用、報廢設備、基建遺留、污染物意外排放等;c.?將來:因工藝、設備改變可能產生的新危險源/污染源。4.2?危害辨識方法4.2.1首先制定安全檢查表(SCL)對作業場所、設備設施進行危害識別,以確認公司的全部危險源;對日常工作活動、工藝操作等采用工作安全分析(JHA);4.2.2編制出重大危害清單,并做好危害/風險記錄。4.2.3對于關鍵裝置、要害部位,特別是以前經常發生事故的或其它類似裝置、部位發生過如火災、爆炸、人身傷亡等重大事故的,則采用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結合進行危害分析。(各種識別方法的應用簡介參照附錄2)4.3?工作安全分析(JHA)4.3.1確認及分析某特定工序時可能產生的潛在危險的嚴重程度,并提供數據協助管理層作出決定,以改善工作的安全及健康標準。4.3.2工作安全分析是一種較細致地分析工作過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項工作活動分解成幾個步驟,識別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設法消除危害。其分析步驟:(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為幾個主要步驟,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個詞說明一個步驟,只說做什么,而不說如何做。分解時應:—觀察工作—與操作者一起討論研究—運用自己對這一項工作的知識—結合上述三條(2)對于每一步驟要問可能發生什么事故,給自己提出問題,比如操作者會被什么東西打著、碰著;他會撞著、碰著什么東西;操作者會跌倒嗎;有無危害暴露,如毒氣、輻射、焊光、酸霧等等。(3)識別每一步驟的主要危害后果。(4)識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5)進行風險評估。(6)建議安全工作步驟。4.3.3在進行工作安全分析后,有關部門/車間/中心應制定可有效清除或控制工作相關風險的安全措施及操作程序,并予以實施。4.3.4措施及程序要定期予以檢討或修訂,以確保能反映當前的操作情況。操作程序應由工程人員、操作人員協同安全主管檢討,以確保這些程序是準確的,并能夠就如何安全地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示。4.4?風險評價方法4.4.1評估人員應對所識別的危害加以科學評估,確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響的最大范圍,以便采取有效或適當的控制措施,從而把風險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4.4.3?矩陣法評量的依據–?風險的發生概率等級–?風險的后果等級4.4.4矩陣法的使用–?根據該風險發生的概率等級而選取矩陣圖對應的概率等級所屬的列–?根據該風險的后果等級選取矩陣圖對應的后果等級所屬的行。–?在矩陣圖中該風險發生的概率等級和后果等級所交叉的矩形所對應的值即為該風險的程度。–?風險程度是1至25之間。–?在風險矩陣圖中有三種顏色所覆蓋的區域,分別代表不同的風險程度:紅色代表高風險,風險程度為15至25黃色代表中風險,風險程度為8至12綠色代表低風險,風險程度為1至64.4.5?風險矩陣可能性后果極低(1)低(2)中(3)高(4)極高(5)輕微(1)12345小(2)246810中(3)3691215大(4)48121620極大(5)5101520254.4.7風險級別潛在后果等級潛在后果等級5(極大)4(大)3(中)2(小)1(極小)營運能力的損失大于50%大于40%,小于50%大于30%,小于40%大于20%,小于30%少于20%資產等值/營運收入的損失大于50%大于40%,小于50%大于30%,小于40%大于20%,小于30%少于20%受到政府控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會批評嚴重介乎中等至嚴重中等介乎輕微和中等之間輕微以上定義供作參考用。如有需要,各部門/車間/中心可根據本身實際情況而對上述定義作修改??赡苄缘燃壙赡苄缘燃壍燃?4321極高高中低極低描述詞幾乎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罕見描述預期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可能會發生在某個時間可能會發生在某個時間能夠發生僅在例外的情況下可能發生4.5?風險控制的策劃和實施4.5.1根據評估計算的分值,確認高、中、低級別的危險源,安環部權衡匯總列出重大危險源(含不可允許危險源)。重大危險源清單,需報總經理審批。4.5.2被確定的高度風險源,負責列入目標控制,須立即處理,以降低風險的程度;或組織編寫程序文件控制及應急預案等,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具體控制和實施。4.5.3中度風險源按評價規定必須采取措施,編寫中度危險源管理方案(整改或采取有效措施),由部門/車間/中心領導批準、執行。4.5.4低度風險源可允許和可忽略危險源根據情況盡可能建立健全操作規程和相關規定,并定期檢測。5.附錄附件1:重大危險源清單(樣本)
附件1:重大危險源清單(樣本)序號部門活動(設備)危險源曾發生的類似事故?
篇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估制度
1、為了更好的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評估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和風險評估由各分廠安環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
3、各職能部門要全面有序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從廠址、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建(構)筑物、生產工藝、物流、主要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措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不能漏項和缺項。
4、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時,要采用多種辨識和評估方法,如采用安全檢查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方法。
5、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完后,各單位要根據風險評估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6、危險有害因素每年進行一次辨識,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加強辨識:
6.1與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時;
6.2任何新的或修改的活動引入之前(如采用新工藝、新的原材料、新改擴建項目等);
6.3有關危險源和風險評價的新知識、新技術出現時。
篇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制度
1、目的
通過對危險源的正確辨識,系統地診斷車間、工藝過程或機械設備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約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發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過到安全生產。
2、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1)詢問、交談。對于本組織的某項工作要主動與有經驗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其存在的危險源。
(3)查閱有關記錄。查閱組織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記錄,從中吸取經驗,發現存在的危險源。
(4)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似組織、文獻資料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識本組織存在的危險源。
(5)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組織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
3、風險評價的內容
(1)設備、設施風險評價。如作業現場照明、樓梯護欄、手欄等防護設施是否完好,與裝配、操作、維護、修理和拆卸有關的設備、裝置、機械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2)危險物料。如工具、物料等從高處墜落、可傷害眼睛的物質試濟、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吸收而造成傷害的物質等。
(3)交通運輸。各種交通運輸機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4)火災和爆炸。油庫、庫房(尤其是炸藥庫)各種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為性。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員從高處墜落、員工的暴力行為等。
(6)工程地質。對各項工程從圖紙設計到工程質量情況進行全面審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險源。
4、風險評價的程序(風險評價計劃)
(1)全面細致地了解系統的功能、結構、工藝條件等有關信息,包括系統或同類系統發生過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
(2)收集與工藝系統有關的標準。
(3)按系統的功能、結構、系統安全性的因素及公認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造成影響的部件、零件等。
(4)針對危險因素、提出相關安全要求及應達到的安全指標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