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屋面滲漏原因預防措施
目前屋面漏雨已成為常見的通病,但屋面漏雨是可以防治的。本文敘述防水等級為Ⅲ級的剛性屋面防水問題。
1剛性屋面滲水的原因
Ⅲ級防水屋面中的剛性防水作法,就是將細石混凝土鋪展在屋面上,其施工方便,造價低廉,但由于與結構層粘結成整體,在溫差的影響下因脹縮不一,防水層易被拉裂而漏水,防水性能較差。
據全國主要城市氣象資料表明,我國同一城市的常年溫差都很大,且屋面裸露于空間,其溫度超過氣象資料的數字。同一天的氣溫有時也相差很大。在夏季有時屋面溫差可達30℃,混凝土的熱膨脹是形成裂縫的原因。
另外,外力的作用也是造成混凝土開裂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地基沉降、屋面雪荷載、墻面風荷載的作用下屋面基層會發生位移和變形。一旦基層變形,結構應力也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往往集中在屋面板的支承處、屋脊處。
2提高剛性防水屋面質量的措施
2.1精心設計
采取將大化小、以小拼大、剛柔相濟、以柔補剛的方法,提高剛性防水屋面的防水效果。將大面積的屋面按一定要求分割為若干小塊,小塊之間的分格縫用彈塑性密封材料填充密實。分格縫皮設在屋面板的支承端或屋面的轉折處(如屋脊),以及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并與板縫對齊。
剛性屋面一般用細石混凝土作防水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細石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配置的雙向鋼筋網片,一般用Φ4@200mm,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結構找坡,坡度以2%~3%為宜。屋面每個開間留橫向伸縮縫,屋脊處留縱向伸縮縫,縱橫間距不宜大于6m,或一間一分割,分割面積以不超過36平方米為宜。其縫寬一般為20mm.雙向鋼筋網片在分格縫處應斷開,防水層與山墻、女兒墻交接處亦應留30mm的縫隙。在分格縫中,用密封材料封嚴,其上再覆蓋卷材,使剛性防水層在使用過程中成一個整體。
另外,應在防水層與屋面基層之間設隔離層,使屋面基層和防水層的變形互不約束,以保證防水層在長期使用中的整體性。隔離層可采用紙筋灰、麻刀灰、低強度等級的砂漿、干鋪卷材等,例如粘土砂漿隔離層的配合比為石灰膏:砂:粘土=1:2.4:3.6,隔離層厚為10~20mm;石灰砂漿隔離層配合比為石灰膏:砂=1:4,隔離層厚度為10~20mm;也可在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鋪卷材隔離層。
2.2有序施工,嚴格把關
(1)基層板為預制板時,預制板必須合乎質量要求,按規定坐漿,擺平放牢,板縫大小一致,兩板板底縫寬不大于20mm,兩板板面應成一個平面。嵌縫前清除板縫間雜物,嵌縫時預制板的濕潤應處于飽和狀態,備好板縫底模后用1:2.5純水泥漿刷一次,再用C30細石混凝土分二次嵌縫,并澆搗密實。終凝后再用1:2.5純水泥漿灌漿。多孔板端頭縫也按此法進行。嵌縫后應濕養護2~3d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2)隔離層施工前應將嵌縫后的基層板板面清掃干凈,灑水濕潤,以無積水為度。若以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鋪卷材作隔離層,則用1:3水泥砂漿將結構層找平,并壓實抹光養護,再在找平層上鋪一層3~8mm干細砂滑動層,其上干鋪一層卷材,搭接縫用熱瀝青膠封嚴。
(3)屋面細石混凝土施工前應清除隔離層表面雜物,檢查隔離層質量及平整度、排水坡度和完整性。支分格縫模條(模條上寬下窄),模條高度比防水混凝土高出20mm,以便取模條,鋼筋網片應嚴格控制在混凝土厚的2/3上面。綁扎鋼筋網片時,應防止破壞隔離層。混凝土澆筑按“先遠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則進行。用中小型平板振搗器振搗密實,滾壓平整,隨搗隨抹,分3~5次壓光。最后一次壓光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不起砂,不起層,澆筑中不得加干水泥或水。
每一個分格板塊范圍內的細石混凝土必須一次澆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縫。剛性防水層施工時,氣溫以5~35℃為宜,避免在烈日或零下溫度中施工。
(4)細部節點施工。在混凝土初凝以前,應及時將分格模條取出,并將兩邊松動的混凝土補壓整平,將分格縫基層清理干凈并涂刷基層處理劑。分格縫下部2/3嵌背襯材料,上部1/3嵌填密封材料,嵌好后用卷材覆蓋。
若有管道穿過屋面,則基層預制板應改為現澆,首先將管道裝好,現澆時裝好剛性防水套管。澆細石混凝土時,管道與防水層交接處應留寬和深各20mm左右的縫隙,縫內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實。
(5)施工后應及時覆蓋草袋,澆水養護。在養護初期應使防水層表面充分濕潤,養護時間一般不應少于14d,養護期間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1996年湖北荊玻集團工程20m跨度廠房剛性細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按上述方法設計施工,使用至今未發生滲漏。
篇2:現澆鋼筋混凝土斜屋面滲漏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摘要: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高級住宅和別墅的大量興建,為了追求建筑風格,許多住宅、別墅屋面設計成現澆鋼筋混凝土板鋪貼波形瓦的斜屋面。一些斜屋面在竣工時或使用一、二年后,在屋面變坡交接處、老虎窗與屋面連接處、墻身泛水等部位出現滲漏,影響了建筑的使用和美觀。
1、原因分析
⑴斜屋面變坡交接處、老虎窗與屋面連接處,由于受力鋼筋配置不足,不能滿足板塊支座彎矩應力的要求。
⑵構造設計不當
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將泛水高度過分的降低,使屋面與屋面連接處、屋面與墻身交接處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時積水高度;屋面變坡處、老虎窗與屋面連接等處防水處理不當,也是形成屋面滲漏的一大隱患。
⑶波形瓦鋪貼不實
主要表現在貼瓦砂漿沒有擠滿瓦縫,砂漿和板面基層結合不牢,波瓦出現空鼓現象;其次是波瓦上下接縫搭接尺寸不足,因而造成屋面雨水滲入基層。若基層混凝土板出現裂縫,極易導致滲漏。
⑷施工縫位置留設不當
如將施工縫位置留設在屋面變坡處、屋面與屋面的交接處,這些都是結構應力轉換的部位,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屋面滲漏。
⑸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選擇不當
如施工時用水量過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過程中,由于內部多余的水分蒸發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體積減小產生收縮,這些空隙連在一起便形成毛細孔隙,成為雨水滲入的通道,從而引發裂縫產生。
⑹施工方法不當
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時,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則容易造成施工質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滿足設計要求,致使結構出現裂縫;鋼筋配置不到位,負筋很容易被踩低,無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擋彎矩而使板產生裂縫;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也是屋面滲漏的隱患。
2、預防措施
⑴設計時,應考慮整個斜屋面板、板與梁之間相互變形的影響,合理的考慮結構約束形式。在斜板邊界部位,如屋面變坡處、老虎窗與屋面交接處,除按要求配置負筋外,在板面上部板接縫兩側,還應各加配筋200mm寬的φ4@200雙向鋼筋網片,以增強斜屋面板整體剛度,提高抗裂性。
⑵加強防滲措施是在屋面滲漏的隱患部位,除結構上增置鋼筋網片外,在整個板面再做一層15mm厚、比例為1:2.5的防水砂漿(內摻5%防水劑),并在板縫兩側各貼300mm厚寬柔性高分子布胎卷材。做好泛水構造,屋面板與板連接由過去的銳角斷面連接改為梯形斷面,以減少板的連接應力,且便于卷材鋪貼。
煙囪與屋面交接處在迎水面中部應抹出分水線,高出兩側30mm。鋪貼1.2mm厚合成高分子卷材或3mm厚的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上抹聚合物水泥砂漿。
⑶保證鋼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質量是模型板采用雙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將模板支撐牢固,以防走模。
板的厚度,施工前認真校對檢查鋼筋型號、規格、數量,防止錯用,每隔500mm放一個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墊塊,與板筋綁扎牢,保證受力筋位置正確。在綁扎構造負筋時,用φ6鋼筋完成Ω形的鋼筋凳,每隔500mm放一個,與負筋綁扎,以免踩低,使之與混凝土形成骨架,以抵抗負彎矩,從而避免表面裂縫的出現。
同時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工作。施工時,水泥、砂、石、水、外加劑等材料要嚴格按混凝土強度設計的配合比配置;根據施工季節和屋面傾角大小,選擇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強振搗。對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應在灌筑10~12h及時進行澆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處在足夠的濕潤狀態,連續養護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強度劑及抗裂性。
⑷波形瓦(以下簡稱波瓦)屋面施工
采用坐漿擠壓法貼實波瓦,要求灰漿擠滿瓦縫,以防波瓦空鼓;為使波瓦與混凝土板面結合牢固,施工時基層板面灑水濕潤,波瓦要充分吸水待用,在板上先刷一道純水泥結合層,再用1:2.5水泥砂漿鋪貼波瓦,并按要求做好泛水、屋面變坡等部位的瓦面搭接,以增強屋面整體的防滲能力。
波瓦的搭接要求:相鄰兩瓦應順主導風向搭接;大波瓦和中波瓦搭接寬度不應小于半個波,小波瓦不應少于一個波;上下兩排波瓦的搭接長度應根據屋面坡度而定,但不應少于100mm;如采用上下兩排瓦長邊搭接縫錯開的方法鋪設時,一般以錯開半張瓦為宜,但大波瓦和中波瓦至少應錯開一個波,小波瓦至少錯開兩個波;當采用上下兩排瓦長邊搭接縫不錯開的方法鋪設時,在相鄰四塊瓦的搭接處,應隨蓋瓦方向的不同,事先對波瓦進行割角(玻璃鋼波瓦可不割角),對角縫隙不宜大于5mm。
波瓦的固定:波瓦采用帶防水墊圈的鍍鋅彎鉤螺栓固定在金屬檁條或混凝土檁條上,或用鍍鋅螺釘固定在木檁條上,螺栓或螺釘設在靠近波瓦搭接部分的蓋瓦波峰上。在上下兩排波瓦搭接處的檁條上,每張蓋瓦的螺栓或螺釘為兩個,在每排波瓦當中的檁條上,相鄰兩波瓦搭接處的蓋瓦,都應設有一個螺栓或螺釘;在大風地區采用螺釘固定波瓦時,應適當增加螺釘數量;波瓦上的釘孔應鉆成孔,孔徑比螺栓(螺釘)的直徑大2~3mm固定波瓦的螺栓或螺釘不應擰得太緊,以墊圈稍能轉動為度;玻璃鋼波瓦鋪設時應用木螺絲或對擰螺栓固定,并加橡膠墊襯,每張瓦至少要有六處和檁條固定。
波瓦在異表部位應嚴格做好密封處理。屋脊、斜脊用脊瓦鋪蓋,亦可用鍍鋅薄鋼板鋪蓋,脊瓦與波瓦之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封嚴密;屋面如有天溝、檐溝時,波瓦應伸入溝內至少50mm,溝底防水層與波瓦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填嚴密;屋面與突出屋面的墻或煙囪的連接處采用鍍鋅薄鋼板做泛水時,波瓦與泛水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50mm,波瓦與泛水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填嚴密。
篇3:斜屋面滲漏預防措施
主要問題原因分析:
⑴波型瓦鋪貼不合格。主要表現在鋪貼時砂漿沒有擠滿瓦縫,波型瓦和基層結合不牢,出現空鼓現象;其次是波型瓦搭接錯縫尺寸不足,因而造成屋面雨水滲入基層。若基層板出現裂縫,極易導致滲漏。
⑵基層砼不密實。斜屋面一般靠砼的自防水和坡度,如有不密實的地方,基本都會出現滲漏。
⑶斜屋面變坡交接處、老虎窗與屋面連接等處防水處理不當。也是形成屋面滲漏的一大隱患。
⑷施工縫位置留設不當。如將施工縫位置留設在屋面變坡處、屋面與屋面的交接處,這些都是結構應力轉換的部位,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屋面滲漏。
⑸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沒有特別控制。施工時用水量過多,由于內部多余的水分蒸發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便形成毛細孔隙,成為雨水滲入的通道,從而引發裂縫產生。
⑹施工方法不當。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時,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則容易造成施工質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滿足設計要求,致使結構出現裂縫;鋼筋配置不到位,負筋很容易被踩低,無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擋彎矩而使板產生裂縫。
具體預防措施:
⑴波形瓦以下簡稱波瓦屋面施工。采用坐漿擠壓法貼實波瓦,要求灰漿擠滿瓦縫,以防波瓦空鼓;為使波瓦與混凝土板面結合牢固,施工時基層板面灑水濕潤,波瓦要充分吸水待用,在板上先刷一道純水泥漿結合層,再用12.5水泥砂漿鋪貼波瓦,并按要求做好泛水、屋面變坡等部位的瓦面搭接,以增強屋面整體的防滲能力。
波瓦的搭接要求:相鄰兩瓦應順主導風向搭接;大波瓦和中波瓦搭接寬度不應小于半個波,小波瓦不應少于一個波;上下兩排波瓦的搭接長度應根據屋面坡度而定,但不應少于100mm;如采用上下兩排瓦長邊搭接縫錯開的方法鋪設時,一般以錯開半張瓦為宜,但大波瓦和中波瓦至少應錯開一個波,小波瓦至少錯開兩個波;當采用上下兩排瓦長邊搭接縫不錯開的方法鋪設時,在相鄰四塊瓦的搭接處,應隨蓋瓦方向的不同,事先對波瓦進行割角(玻璃鋼波瓦可不割角),對角縫隙不宜大于5mm。
波瓦的固定:波瓦采用帶防水墊圈的鍍鋅彎鉤螺栓固定在金屬檁條或混凝土檁條上,或用鍍鋅螺釘固定在木檁條上,螺栓或螺釘設在靠近波瓦搭接部分的蓋瓦波峰上。在上下兩排波瓦搭接處的檁條上,每張蓋瓦的螺栓或螺釘為兩個,在每排波瓦當中的檁條上,相鄰兩波瓦搭接處的蓋瓦,都應設有一個螺栓或螺釘;在大風地區采用螺釘固定波瓦時,應適當增加螺釘數量;波瓦上的釘孔應鉆成孔,孔徑比螺栓(螺釘)的直徑大2~3mm固定波瓦的螺栓或螺釘不應擰得太緊,以墊圈稍能轉動為度;玻璃鋼波瓦鋪設時應用木螺絲或對擰螺栓固定,并加橡膠墊襯,每張瓦至少要有六處和檁條固定。
波瓦在異表部位應嚴格做好密封處理。屋脊、斜脊用脊瓦鋪蓋,亦可用鍍鋅薄鋼板鋪蓋,脊瓦與波瓦之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封嚴密;屋面如有天溝、檐溝時,波瓦應伸入溝內至少50mm,溝底防水層與波瓦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填嚴密;屋面與突出屋面的墻或煙囪的連接處采用鍍鋅薄鋼板做泛水時,波瓦與泛水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50mm,波瓦與泛水間的空隙,用麻刀灰等嵌填嚴密。
⑵設計時,應考慮整個斜屋面板、板與梁之間相互變形的影響,合理的考慮結構約束形式。在斜板邊界部位,如屋面變坡處、老虎窗與屋面交接處,除按要求配置負筋外,在板面上部板接縫兩側,還應各加配筋200mm寬的φ4@200雙向鋼筋網片,以增強斜屋面板整體剛度,提高抗裂性。
⑶加強防滲措施是在屋面滲漏的隱患部位。除結構上增置鋼筋網片外,在整個板面再做一層15mm厚、比例為12.5的防水砂漿(內摻5%防水劑),并在板縫兩側各貼300mm厚寬柔性高分子布胎卷材。做好泛水構造,屋面板與板連接由過去的銳角斷面連接改為梯形斷面,以減少板的連接應力,且便于卷材鋪貼。
煙囪與屋面交接處在迎水面中部應抹出分水線,高出兩側30mm。鋪貼1.2mm厚合成高分子卷材或3mm厚的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上抹聚合物水泥砂漿。
⑷保證鋼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質量。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配置要根據施工季節和屋面傾角大小,選擇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強振搗。對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應在初凝后及時進行澆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處在足夠的濕潤狀態,連續覆蓋養護期不少于規范要求,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強度劑及抗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