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司EMS程序文件: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公司EMS程序文件: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2024-07-10 閱讀 7312

公司EMS程序文件范本:不合格、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十三.不合格、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與適用范圍

為了糾正、預防不合格項的發生,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環境管理體系中不合格項的糾正與預防工作。

2.引用標準和文件

《ISO14000: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0:1996環境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

3.職責

3.1推行辦負責監督落實各單位糾正預防措施的執行情況。

3.2各單位負責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4.程序

4.1不合格項的調查/確定

4.1.1通過對各單位的日常監督、審核及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發現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

4.1.2對不合格的發現,應考慮以下原因:

a.對環境方針的符合情況;

b.策劃過程的符合情況;

c.實施與運行的符合情況;

d.存在的潛在事故;

e.社區抱怨;

f.不合格項的跟蹤情況。

4.1.3必要時,運用統計技術確定產生不合格的原因。

4.2不合格分類

根據不合格項的發生情況,可分為:

a.不符合ISO14000標準;

b.不符合環境體系文件的要求;

c.實施過程無效,未達到預期效果。

4.3糾正、預防措施的制定

4.3.1推行辦確定不合格事實,并形成“不合格項報告”,下發有關單位。

4.3.2相關單位接到“不合格項報告”后,針對性地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并將其反饋到推行辦。

4.3.3糾正、預防措施中應明確產生不合格的原因,并確定整改方法、期限、責任人,同時考慮到經濟性和可行性,并對潛在不合格提出控制要求。

4.3.4措施應切合實際情況,并能消除不合格產生的影響,且便于持續改進。

4.4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責任單位根據糾正和預防措施中具體要求,組織實施。

4.5整改情況的跟蹤

4.5.1推行辦對糾正和預防措施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以驗證其效果。

4.5.2根據整改的具體情況,推行辦可對糾正和預防措施執行情況提出建議或寫出報告,上報管理責任者。

4.5.3對于糾正和預防措施執行不利的單位和個人,推行辦給予響應的處罰。

4.5.4對于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由推行辦將其納入體系文件,并進行管理評審。

5.支持性文件、作業文件

篇2:工廠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工廠不合格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對消除實際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原因和持續地改進質量而采取的措施,以求消除并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確保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不合格所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的控制管理活動。

3.定義

3.1不合格:沒有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包括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或質量體系要素,偏離規定要求或缺少)。

3.2糾正措施:為了預防已出現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預防措施:為了防止潛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發生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職責

4.1質保部質管室是糾正/預防措施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糾正/預防措施實施過程中的跟蹤、驗證。

4.2管理者代表負責跨部門實施糾正預防措施過程中的協調和監督工作。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糾正預防措施的制訂、實施由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分析和制訂。

5.工作程序

5.1糾正措施

5.1.1為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應對以下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糾正措施:

a.質量審核(體系、過程、產品);

b.產品/過程的質量記錄;

c.顧客抱怨等。

5.1.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方法:

a.因果圖;

b.排列圖;

c.能力調查;

d.控制圖;

e.FMEA;

f.數據調查;

g.4IME;

h.七D、八D方法等。

5.1.3不合格原因分析重點應包括:

a.設計或規范問題;

b.過程控制或檢驗問題;

c.工藝裝備或檢驗設備問題;

d.環境條件問題或資源問題;

e.分承包方提供原材料、零組件、轉包加工問題;

f.人員技能與資格問題。

5.1.4為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糾正措施應與問題的重要性及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經濟性相適應,并適當采用防錯技術。

5.1.5外部輸入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由計劃供應部將質量信息填寫在《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及時遞交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質量管理室根據質量信息反饋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責成責任部門進行原因分析,同時制訂糾正措施。

c.責任部門應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圍繞產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制訂糾正措施并實施。

d.質量管理室對其實施有效性必須進行驗證并記錄結果。

5.1.6工廠內部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各部門、生產工段的質量管理網絡成員和工廠員工有責任和義務對發生

在本區域的質量問題,應及時以質量信息反饋單的形式上報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由質量管理室負責對反饋的質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c.工廠各部門、生產工段一旦接到質量管理室糾正措施實施表或不符合報告,應及時組織對描述的不合格情況進行原因調查、分析,并制訂糾正措施。各部門、生產工段在制訂糾正措施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避免重復不合格的發生的預防措施。

d.顧客對糾正部門實施措施落實的有效必性必須組織驗證并記錄結果。

e.在查證糾正措施有效性時,應能舉一反三,同時消除在其它類似過程和產品中存在的不合格情況。

f.對由糾正措施引起的相關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規定執行。

5.2預防措施

5.2.1各職能部門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作業、審核結果、質量記錄、服務報告和顧客意見等(可采用FMEA、流程分析法)進行經常性的分析,以發現和消除不合格的潛在原因,將已發生不合格的經驗和情況定期補充到現行的FMEA風險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預防措施,并可作為優化和修改各種規范、流程、檢測和加工設備、指導書的依據。

5.2.2不合格潛在原因的分析按本規程的第5.1.2條進行,應重視對產品檢驗和試驗、記錄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統計技術對過程進行監控的結果的分析。

5.2.3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潛在原因,由質量管理室負責編制改進計劃,以下發《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的形式傳遞到相關部門。

5.2.4相關部門接到《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應著手調查、分析,制訂預防措施。

5.2.5質量管理室對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有關信息提交管理評審。

5.2.6對實施預防措施后,確認有效的,質量管理室將其納入相關文件,使其規范化、制度化。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4.01-01《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

QR/SH13.01-01《不合格品通知單》

QR/SH19.01-02《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

篇3:金屬制品公司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潛在的不合格狀態和原因,以保證產品質量。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種信息收集處理所發現的潛在因素而采取的預防措施。

3.職責:

3.1采購業務部負責收集顧客投訴的記錄及統計,并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3.2工程部負責向管理者代表提交[產品不合格報告];

3.3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制預防措施,必要時召開"質量分析會議"并在會議上制訂預防措施。

3.4工程部負責跟蹤驗證。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預防措施

5.1.1工程部負責利用適當的信息來源,包括顧客反饋的意見,服務報告、質量記錄、審核結果、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等,以發現、分析潛在不合格的原因及因素。

5.1.2工程部向管理者代表匯報情況,由管理者代表組織確定采取預防措施,必要時由管理者代表負責向總經理匯報,預防措施應提交管理評審。

5.1.3工程部對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跟蹤驗證,并作出記錄,定期向管理者代表匯報。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Q/BFB-8.3-01-200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Q/BFB-8.4-01-2003《統計技術管理制度》

6.3Q/BFB-4.2.4-01-2003《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6.4BF/QJ-057《糾正和預防措施表》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