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際交流實施方案
寧海中學校際交流實施方案
為滿足老師在評審職稱中對校際交流的需求,同時實現校際間優勢互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根據市、區教育局相關規定,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二、申報對象
寧海中學在職在編全體教師,師德表現好,教育教學成績突出,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三、校際交流時間
一年以上。
四、校際交流工作選派程序
1.符合條件的教師自愿報名,提出校際交流書面申請。
2.對照《寧海中學校際交流評分細則》準備相關的證書或證明。
3.??荚u小組依照《寧海中學校際交流評分細則》對申請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打分。
4.按照同學科分數的高低排出相應的交流人員名單,并在校園內公示。
5.教學實績以近三年為準。
五、交流工作要求
1.自覺遵守交流學校各項管理規定,服從交流學校工作安排。
2.保質保量完成交流學校工作任務。
3.在交流學校工作中,若不服從所在學校管理,或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任務,從下一年起,三年內不得進行校際間交流。
寧海中學教務處
篇2:校際交流活動實施方案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開展校際交流是推動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通過校際交流,可以搭建區域內教師互相學習的平臺,促進各校不斷深化各自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新教育觀念,自我完善,不斷發展。
一、開展校際交流的目的和意義
1.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促進學校發展與辦學理念的落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
3.促進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4.促進教育資源的整合和開發,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逐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二、開展校際交流的范圍.
平川區范圍內的所有學校;有條件時,也可聯系白銀市三縣兩區的其他學校開展校際交流。
三、校際交流的具體內容.
1.學校管理。包括教學管理、教研管理、德育工作、檔案管理、后勤管理、制度建設等。
2.教研工作。包括以說、聽、評課為主的常規教研工作,教研組活動的開展,集體備課,課題研究,校本教研,校本課程開發,學科競賽,教學論文的撰寫,實驗課教學,第二課堂開展情況等。
3.教育教學。包括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集體備課、各科教學方法學習與交流、作業批閱、差生轉化、成績檢測等.
4.其他方面。包括校園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綠色學校創建等。
四、校際交流的具體形式.
1.參觀校園環境、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體育器材室、多媒體教室、德育展室、微機室等各類功能教室,整體感知學校的管理情況。
2.查閱檔案資料,包括教學、教研、德育、后勤等方面。
3.聽取校長經驗介紹,了解學校管理特色。
4.開展說、聽、評課活動,學習先進教學方法。
5.就教育教學中的某一個問題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專題研討。
6.在“走出去”的同時,可以把其他學校的骨干教師“請進來”,組織全校教師聽課和評課,學習研討。
五、校際交流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王譚
副組長:鄭才
成員:劉平。
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王仲才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校際交流的具體事宜。
六、開展校際交流活動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1.每學期開展校際交流活動兩次,交流學校和交流內容由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
2.由校際交流活動領導小組確定參加活動人員,辦公室負責通知。
3.參加活動人員須帶好筆記本和聽課本,記錄交流內容,詳細填寫聽課記錄。
4.交流活動結束后,每位參加交流的人員須寫出1000字以上的心得體會或總結材料上交教研室。
5.交流活動結束后,由組長或指定的其他人員在教職工例會上,對校際交流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并就先進經驗和教學法的學習、推廣運用作出安排。
6.交流活動結束后,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活動,根據情況也可組織全校性的學習研討活動。
7.聽課和會議期間請將手機調為震動或關機。
8.參加活動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落落大方,彬彬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