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實踐創新意識能力培養制度
安樂鎮中心小學學生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制度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通過創新教育,開啟學生創新的心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成為21
世紀的創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礎。為培養我校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制定以下規定和措施。
一、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努力探索教師技能訓練目標、內容體系、實施策略以及考核標準,探索高效、易行的教師技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要求,增強教師技能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通過一年的跟師活動提高以教師技能為重點的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能力,以培養出能快速適應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大學教師。一是強化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通過改革課程體系,加大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并在三至六年級按照課內與課外1:3的比例安排訓練時間,強化技能訓練。二是培養教學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技能;通過實習,重點抓好班級管理工作和常規教學工作,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
二、加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以創業計劃或科技創新、教研論文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一是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以系列講座為基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二是通過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強化實踐與創新精神培養的保障體系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根本的思想,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辦學特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保證實踐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建立下面的保障體系。
一是在教學改革方面:我校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發揚本校優良傳統,在原有的文化積淀、發展方向、改革思路、教學成果和特色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成果、規范提升、深化改革、提高質量、開拓創新,堅持順勢而為、扎扎實實、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推進我校教學改革的持續發展;以強化管理機制為樞紐,以落實教學過程為基礎、以轉變教風和學風為龍頭,以加強實踐環節為重點,以技能特長訓練為突破口,以完善考核獎勵機制為動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方位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我校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尊重校情、突出重點,保證教學改革方向與培養目標相統一;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保持教學改革與教學規范的統一;力求和諧、注重實效,做到教學改革與提高師生素質的統一;強化實踐環節,注重綜合素質提高,做到教學改革與教育、教學工作的統一。
二是在社會實踐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其列入綜合測評的考察范圍之內。
一、每學期我校都要舉辦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實踐能力;
二、要求學生在一學期內自己獨立進行實踐。
篇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贊可夫認為,學生有了愉悅的情感,歡快的情緒,可以使大腦皮層區于興奮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厭煩的情緒能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點。而電教媒體就如一位神氣的"魔術師",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產生極大興趣。如在教《皮球掉進池塘了》一課時,上課伊始,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觀察,說說畫面大意,使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引導:"我們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辦法撈起皮球的嗎?"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激起學生說的欲望。教師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辦法,并且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完整。這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這樣,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排除了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激發了思維的積極性。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發展小學生的智力,主要應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
篇3:使用游戲促進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使用游戲,促進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樂之”,是學習過程中的三個臺階,而毫無疑問地,興趣是攀登這些臺階的重要動力。巧妙的游戲化教學更能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因它能將枯燥的探究活動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能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進行探索、質疑和研究,從而促進探究活動的成功。《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即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探究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質疑、表達、討論、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以此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游戲化的探究情境,實現發現式探究
兒童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是科學探究的問題“藥引”,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他們想象豐富,思維活躍,面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學生總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如果教師在科學教學的開始就讓學生去觀察的話,學生會由于缺乏對認知對象的充分感知和細致觀察,他們所能得出的結論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并且渴望得到終極的直接答案。這種做法將會降低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與科學課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相違背。所以,要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進行觀察、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如在《電路出故障了》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認識自己桌面上的電器元件:一節電池、二段導線、一個小燈泡、燈座等,再根據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來比賽哪一組先組成一個簡單電路。當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的成功,都為自己成功鼓掌時,我趁機去個別組對他們組成的電路動了一個小動作,等他們回過神來,一看自己的小燈泡怎么不亮呢?滿臉委曲地看著其他同學們,可那些同學們卻出現嘲笑表情,這樣就急壞了小燈泡不亮的組員們,他們仔細觀察自己剛剛連接的電路,觀察后提出的問題有:燈泡壞了?電線斷了?電池沒電了?哪兒沒連接好……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還爭先恐后地去撥弄著,有的組很容易就弄好了,有的組很難讓自己的小燈泡再發光。對于這種現象,我讓學生思考了如下問題:到底是哪里出了錯?在他們討論后,我抽生回答,讓他們說出自己連接的電路出問題的原因。我根據他們說出電路出問題的原因,從而引申出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任務是探究電路故障。有了剛才的經驗,同學生對自己組成的電路進行了嚴格的保護。我看著他們的舉動,笑瞇瞇的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競賽游戲規則:1、我們交換組,給對方電路設故障;2、設電路故障前小組內討論一個設故障的方案,并做好記錄;3、在解決自己組電路的故障時,同樣也要整理好造成自己組小燈泡不亮的原因;4、誰能讓對方的電路出故障越多的組就算贏。
同學們熱情高漲,絞盡腦汁地想法設法難住同學,其實在給同學的電路設故障的同時,也為自己解決問題作好鋪墊,進行一設一破的游戲活動,他們就很容易理解電路出故障有哪些原因會造成,也就順利的填寫好四年級下冊書中第9頁的內容。
二、開展游戲化的探究過程,實現接受式探究
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較差,教師開展游戲化的科學探究過程,能確保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保有持久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我們從所教學的內容和學習條件出發,讓他們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