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班級仲裁條例

班級仲裁條例

2024-12-08 閱讀 5364

  為了公正、及時地處理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各種爭議,保障班級職能部門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范班級民主管理行為,維護正常的班級管理秩序,特制定本條例。

一、機構組成

  1、仲裁委員會成員由班主任、四名學生代表組成;

  2、班級仲裁委員會學生委員由班級大會推薦或學生自薦、班級大會表決產生;

  3、班級仲裁委員會學生委員實施輪換制(一般一學期輪換一次);

  4、班級仲裁委員由仲裁部長領導仲裁小組開展工作。

二、班級仲裁委員會權利

  班級仲裁委員會是負責對班級管理運作中出現的爭議進行裁定的仲裁機構,享有依據班法班規進行仲裁的權利,仲裁結果除班級大會外,其他任何班級機構和成員無權更改,且需無條件服從。

三、班級仲裁委員會的義務

  1、班級仲裁委員會應為維護班級成員正當權益而工作;

  2、班級仲裁委員會應積極收集班級成員對班級教育、活動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3、班級仲裁委員應善于利用各種渠道,做好班委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工作,主動緩解學生之間、學生與班委干部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

  4、班級仲裁委員會根據班級和學生情況不定期召開會議;

  5、班級仲裁委員無條件服從班級大會的決定。

四、民主仲裁的內容

  1、班級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管理權屬爭議;

  2、職能部門與班級成員之間因執行制度引發的爭議;

  3、依照班級規章制度可以仲裁的其他爭議。

五、民主仲裁的程序

  當事人申請→仲裁部受理→開“庭”審理(當事人陳述→當“庭”辯論)→調解裁決。

篇2:班級公務管理制度

班級公務管理制度

  學校各類設施是學校的國有資產,是學校為學生裝學習提供的基礎設施。為了保正設施的完好無損,杜絕人為損失,特作以下規定:

  1、愛護公共財產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全體學生要養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班主任要強化教育,提高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并以此作為對學生道德品質評定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故意破壞公物的人和事,全校師生均有責任、有權利予以制止并及時報總務處處理。

  2、學校教室設備包括課桌、椅子、講臺、黑板、門、門鎖、窗架、玻璃、器材等都要小心使用,做到人離窗關、門關、燈滅。

  3、教室課桌每人一桌,椅子每人一把,及兩人一凳,學生自己保管,期初、期末校長和班主任核對簽字。損壞的設備賠償,一律由當事人承擔,如責任人不明確,由班級共同承擔,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脫責任,原則上當月處理完畢,最遲學期結束處理完畢。

  4、教導主任隨時檢查設備的使用情況,如發現設備損壞嚴重或丟失未及時上報總務處作出賠償的,一經發現查實,應作出嚴肅處理并取消其評比先進班級資格及個人任何先進資格。

  5、對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設備賠償,由學校負責修復,但對學生無意中損壞的公物,原則上作出適當賠償,對個別學生故意損壞公物,則按原則2倍以上賠償,并由校領導對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直至交公安機關處理。

篇3:班級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班級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定要加強班級安全活動的常規安全管理。

  1.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班學生安全、班級教育教學等設施設備負責。

  2.及時傳達有關安全文件精神,提出班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3.經常督促指導學生認真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及時了解班級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4.應對本班學生進行校園公共安全教育,做到經常、及時、有針對性。

  5.應對學生進行校外各類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在校外各種場合下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6.應對本班教室內各類設施的安全狀況及時、定期進行檢查,如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處理或上報校長,并提醒學生注意。

  7.應每日按時做好學生點名工作,了解學生出席情況。發現學生未按時到校,在第一時間通知其監護人。如遇學生缺席或發生校內安全事故,必須及時與家長聯系,必要時應進行家訪,了解或說明情況。

  8.應認真負責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校內外班級活動,如班隊主題會、社會實踐、春秋游、衛生勞動等,保證活動中的學生不因違紀、操作失誤、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發生安全事故。

  9、若發生安全責任事故,視情節輕重,給予班主任批評教育與相應的懲罰,并與期末的安全獎掛鉤,嚴重的報上級批準給予相應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