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以改變為主題的演講稿

以改變為主題的演講稿

2024-08-03 閱讀 1191

以改變為主題的演講稿

改變,在我們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是一個常常出現的詞語,它一直在徘徊著,可能是走錯了街道,它似乎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可能有一天,發現自己餓了,困了、冷了,但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于是它變成了流浪漢。我們很多人都想改變,但是每次的改變就像是傷口在慢慢愈合,需要時間的沉淀。

最終促使自己改變的是,上次跟一個朋友聊天,簡單的一次QQ聊天,突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相信所謂的靈臺打開,指的應該就是我現在坐在電腦面前的感覺,我突然想把自己心中所想都傾泄到這篇文章上,以作為我改變的紀念。

這個朋友,是在本科認識的一個很不錯的家伙,比我高一屆,可以說是一個風云人物,唯一不足的就是個子不高,但是俗話說,濃縮就是精華,確實不假,盡管在談女朋友的時候,他一直缺乏信心,但是在其他方面,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也不管是為人處事還是組織協調等等,跟他一比,我覺得目前,除了身高和學歷高之外,其他都差遠了,當然學歷他很快也要高過我了,他目前正在努力的攻讀碩士,更打算申請海外的學校攻讀博士,所以,我覺得為了捍衛我自己的非生理優勢,我也應該考慮是不是要整個博士玩一玩。交代完了,他的情況,要回顧一下他跟我的對話內容,免得隨著時間的流失,這些對話的內容將從我有限的大腦中隱藏起來,最終變成了遺忘。我們聊天時候,內容很雜,但是正是這些雜亂的內容,卻讓我一次次自嘆弗如。他自己在移動上班,公司領導很是器重,因此應酬也多,所以比較忙。按理說,領導器重、能力很強、做人到位、工作得體,應該要提拔啊,但是人也許真的要靠那么一點運氣來促成,他可能就是運氣差了那么一點,所以他自己是說一直沒有提拔。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時間學習,通過了司法考試、考取了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而且小試牛刀,還過了兩科注會,現在正在準備雅思考試,學英語。一個本科生,當然我不是說學歷多重要,只是說,一個本科生能在一個三線城市一直的讓自己不落伍,而且還是像移動這樣的中字頭國企。我很佩服他目標的明確性,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懂得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他說,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他在努力的朝向自己的目標奮斗,我相信他終將會成功的,天底下,聰明的人很多,但是目標明確,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卻很少。我們先人告訴我們,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人之智,但必有超人之毅。所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一定會獲得他生活的楚地,達到他事業的吳境。

反觀自己,實在慚愧,記得離開學校的時候,校長、書記給我做畢業訓示,要我們向社會學習,真正秉承人大“行為精英、心為平民”的處事風格,要成為“社會棟梁、國民表率”。可是,自己進入社會即將滿兩年,自己做到了沒有呢,有點愧對母校。還記得同寢室一個哥們轉達了他親戚的一些話,他親戚是人大從哥倫比亞大學招聘過來的,他說道,你們一旦離開北京之后,去了二線城市,對于你們的能力,我不擔心,但是你們可能會放棄對自己的要求,不會主動的去學習。其實,我知道他說的很委婉,用很自白的話說,就是除非你有足夠的毅力,能夠每天三醒吾身,不然將陷入平庸之境。同樣,一個清華的美女在招商銀行宣講會上也講過,說離開北京就意味著退出江湖。我離開北京之后,在開始工作的半年,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心中燃燒著理想的篝火,激情澎湃,大有當年主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范。可惜,偉人畢竟就是偉人,他的指點江山終究成為擁有江山,而我的激情在無數的失落和無奈下被消磨的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中午三個小時的午睡時間,我基本不休息,實在是困的不行了,在兩張椅子上小瞇一會,然后起來繼續戰斗,我也曾經在沒有任何要求的條件下,通宵加班,第二天跟來上班的同事打聲招呼繼續工作,當然,這跟在四大、在投行工作的人比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在一個二線城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我想,能通宵加班的人估計跟沒有灰色收入的官員一樣少吧。即使周末,我也盡可能的來辦公室,并非我有任務,而是自己的激情驅使,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從一個原材料變成一個基本可以拿出手的產成品,基本上沒有任何人指導,也不認識什么人,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自己慢慢琢磨,慢慢探索出來,最終,我成為了我們支行一名還算合格的對公客戶經理。雖然,那段時間,很累、很苦,但是我自己感覺到很充實,因為那時候,有激情,更有目標。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工作崗位的改變,隨著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政策措施的實施,這些所謂的政策措施,明明顯得很不合理,但是有權改變的人從來不去改變,我終于領悟到了,改革為什么說是要有流血犧牲的了,理解了譚嗣同的大義凜然的原因了。因為改變是要付出成本的,對于改變的不確定性,大家都害怕,那么既然如此,存在即合理的真理就甚囂塵上也不足為怪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第一次聽到銀行有存款負激勵這個說法。績效工資跟存款漲掛鉤沒有錯,但是漲上來的存款如果跌了,還要倒扣,這樣的政策邏輯合理性何在,我發動所有大腦神經思索,都無法得出恰當的解釋,這好比,一個得病的人,到醫院治好了,醫院收了醫療費,下次再犯了同樣的病,醫院必須將上次收取的醫療費退還一樣。這樣的政策,不僅合理性找不到影子,更可以說是荒唐之極。這樣一些拍腦袋的政策很多,慢慢的麻木了,自己也就慢慢的消極、頹廢了。于是對待工作,也就慢慢的從追求完美向追求完成演變。都說,好政策讓壞人變成好人,壞政策讓好人變成壞人。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大好青年,卻被這些荒唐的政策演變成一個失去目標、頹廢惆悵之人。

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凄凄慘慘的混月子。就這樣的度過了*年。原本以為自己還會這樣的過下去,但是跟這老朋友的一席對話似乎是當頭一棒,難道我真要這樣渾噩下去、凄慘下去。既然無法改變環境,那么為什么不通過改變自己最終實現環境的改變呢,我是不是應該用流行的話說,給力*呢。

人最怕的是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當跟這個朋友聊天之后,我發現,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應該重新拾撿起“行為精英、心為平民;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當一個人突然發現了自己要什么的時候,就像一個餓漢遇到了面包,一個沙漠流浪著發現了清泉。

第一件事,就是想完成省行的征文文章,可是一想,還是算了吧,省行要求是針對三種能力做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如果實話實說,豈不是要捅破馬蜂窩,最終可能全部來蟄自己,盡管對于文章有了框架,基本文筆也形成了,考慮到筆鋒太現實,還是算了吧,畢竟在國企講究的是中庸之道。于是,將已經擬寫好的文章塵藏于自己的電腦中,待以后那天自己即將要變成中庸之時再拿出來敲打自己。

第二件事,就是檢點一下自己給力的*年要做什么事情,然后勾勒出一個大概的框架,迫使自己去實施,想一想自己*年估計要做的私人事情,也就是那么幾件,考考注會,看看司考;注意一下國考,練兵一下省考;沒事就把證券從業過了,把家中落滿灰塵的書再看一看;爭取一個禮拜去一次圖書館,看看亂七八糟的書,多逛逛書店,反正新華書店是免費的。其他的就是爭取把駕照拿到手,這個是花了很多銀子的,而且現在還是借別人的,應該要用心。其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再慢慢的添加,總之不能讓自己空閑下來,免得自己又頹廢起來。當然,變成聰明人之后,就應該朝著智慧男出發,以后爭取經常多寫點文字,因為一些天才的想法和文字是瞬間迸發出來的,所以必須時刻讓大腦中的文字變成電腦中的文字。還有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加強身體鍛煉,這個破*年,三月不到,已經嚴重感冒兩次了,身體已經發出紅燈警告了,所以必須加強鍛煉,畢竟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是別人的,唯有身體一定是自己的。

第三件事就是多交朋友,這個難度很大,但是我將努力實行之,因為交往朋友,才知道自己的斤兩,唯有多交朋友,才能彌補自己自身的不足。當然,還有就是要加強麻將的鍛煉,這玩意在長沙不亞于在北京學好普通話。沒事的時候,再溫習一下英語是有必要的,說不定,那天又要用到他呢,書到用時方恨少的事,我簡直領教的太多了。

環境不能被我們所改變的話,那就改變自己吧,變成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的強者,既然要改變,那么用行動去證明你吧。

篇2:改變學生學習方法之我見

改變學生學習方法之我見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沙河鎮閘灣小學:李海霞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如下幾方面的體會: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課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6的加減法”時,我設計了“游公園”的游戲,兒童不僅能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了,而且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到訓練與培養。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小木棒、小卡片、小圖片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當然,不是說亂成一團才為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三、創新型教學,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篇3:教育學生改變不良學習習慣

如何教育學生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

在一次課上,我就讓同學們說說自己有哪些不良習慣。天真純潔的孩子們對自己的壞習慣供認不諱,一下子倒出了許多,一大堆的壞習慣讓我瞠目結舌。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壞習慣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前不充分地做好準備工作。

2.上課不專心,喜歡做小動作、講話、開小差。

3.貪玩,不喜歡做作業,做作業拖拉,不動腦筋怕困難,喜歡抄襲。

4.書寫馬虎,字跡潦草,錯漏字多,涂改多。隨意撕頁,亂寫亂畫。

不良的行為習慣附著在孩子身上,就如同天使折斷了飛翔的翅膀,給孩子們的身心和前途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克服掉不良行為習慣呢?結合自己的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育:

1.進行正面教育,提高小學生對認真做作業的重要性的認識。使之感到做作業的重要,從而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對成績差無能力完成作業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教育學生專心聽課。只要自己會做了,就會從成功中感到愉快,產生興趣,也就不會再去抄襲別人的作業了。

3.布置作業的難度和數量要適當。比較難的題目,對如何解題要進行啟發。作業形式可多樣化,數量不要太多,避免學生失去興趣。

4.認真批改,公正評分,及時發還,進行講評,多加鼓勵。對作業有進步的及時表揚,對做錯的不要打個“×”了事,要及時個別輔導使之自行改正,提高下次作業的信心和興趣。

5.把作業做得特別好,即字體端正,繪圖準確,案正確,整潔美觀的作業本進行講評甚至展覽。用榜樣的作用去激發學生愛美愛整潔的情感,代替用批評和指責“這也不好,那也不對”的懲罰性的做法。教師本人在課堂上演示時,也一定要做到文體端正,講課語言規范精煉,板書端正清晰,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良好習慣。

其次,養成良好的習慣貴在行動。我認為:

1、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只有行動,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從常見的事例就可說明這個道理。如讓學生整理好自己的書包課本,不隨便在課上亂扔廢棄物,課前準備學習用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些行為都是學生能做到并在努力下能做好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他們逐漸養成了不亂丟廢棄物的習慣。教師就是將這種"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習慣,成為學生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2、有力的監督是"習慣成自然"的必要步驟。"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其實無論哪一種能力,只有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如上美術課養成不亂丟垃圾的習慣,堅持一天、一周都很容易,但成為學生一種自覺行為就不容易了,于是需要一定的監督,才能逐步完成習慣的培養。班中制定規章制度,在評比中督促學生做得更好。如針對晨讀習慣的養成,學習委員每日設崗,檢查每位同學的背誦情況,做好記錄,放學前公布結果,每次的公布都是對養成這一習慣學生的鼓勵,同時也是在提醒做得不好的同學。因此有力的監督是"習慣成自然"的必要步驟,在沒有養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功夫,讓學生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當然當達到"習慣成自然",監督也就可以取消了,這就是在教育中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3、與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學生好習慣。每個學生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化,在培養習慣方面也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學生的不良習慣,這就要與家長做好溝通,給出恰當的建議,共同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如班中杜張裕同學書寫習慣不好,在與學生談話后,該生具有強烈的愿望,渴望自己能寫一手整齊的字,于是我指導他寫字的方法,幫他修改字的間架結構,同時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但是,他寫作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里,這就要家長的提醒來協助教師幫他養成好習慣,學校、家庭聯合起來就會加快習慣養成的速度,雙方良好的配合,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契點。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