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

2024-08-03 閱讀 4895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一)

上周,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這不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歷史戰爭片,還是一部激勵中國人斗志的電影。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主要講述了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某團第4連82位勇士,在劉老莊一帶的一場阻擊戰中,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安全轉移,作為力量懸殊弱勢的一方,頑強抗日一千多人十多次的進攻,82名戰士雖然壯烈犧牲,但卻成功堅守數小時,為新四軍主力部隊,領導機關以及劉老莊的百姓們贏得了轉移的時間。這部電影也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如狙擊手田一槍、一排長魏慶忠,連長白思才……他們讓我們難以忘懷。

田一槍是一名槍發精準的狙擊手,在戰爭達到高峰時,他單槍匹馬闖入敵營區,殺死了許多敵人,但最后還是英勇地犧牲了,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中就沒有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呢?一說到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人們都你推我讓的,誰也不愿多做,可田一槍呢?他直搗敵人大本營,為黨,為人民,為連隊多殺幾個日本人以報血肉之仇。

一排長蔚慶忠可以說是一個英勇善戰的烈士,為了保護鄉親他不惜一切代價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為了連隊不再受到炮彈攻擊,他扔出自己手上所有的手榴彈炸掉了敵人的炮兵陣地,并拿起刺刀與敵方軍官佐木頑強拼搏,讓人非常敬佩。

連長白思才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從他指揮全部戰斗到英勇犧牲,總是那么有骨氣,他犧牲時一只腳支撐在地上,一只手緊握手槍,透出中國人永遠不會倒下的氣質,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可現在,我們為什么沒有繼承老一輩革命戰士的優良傳統呢?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生活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二)

八一電影制片廠,淮陰區人民政府等聯合出品的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旨在還原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跡。

著名詩人雪安理和趙玉瑩編劇,楊虎導演的戰爭片《劉老莊八十二壯士》,借鑒美國大片《拯救大兵凱恩》經驗,戰場>故事、懸念和場面,藝術再現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三師四連82名青年官兵在劉老莊為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浴血奮的場面,以死報國,在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乎巨大的無望獲勝的的戰斗中,斃傷日軍四百余人,令日寇心驚。他們的信仰、意志和友情,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使國產軍事片在觀念上有一個嶄新的突破,使90分鐘的電影敘事有了一種史詩性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連長白思才、政治指導員李云鵬、副連長石學富,一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文化教員孫尊明、衛生員楊林標和小號手都是

鮮活的有個性的人,從歷史的高度,塑造白連長等英雄人物,詩意地敘述劉老莊四連的英雄故事,詮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最終取得全國戰場勝利的歷史原因。導演、編劇和策劃人,從信仰、人性和勇敢三個層面反映四連在犧牲前后數天生活,使新四軍三師四連犧牲官兵的英雄壯舉構成直抵世人心靈的震撼,劉老莊82名壯士是中華民族的不屈和勇敢象征,是一群最可愛的人。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開始,四連一排長帶尖刀班掩蔽保護分區機關、老百姓撤退,發現先期進鎮一小隊鬼子撲向沒來得及撒走的老人和孫女,一排長下令狙擊手田一槍擊斃鬼子數人,引發鬼子報復。田連長、白指導員迅速帶人返回救出一排長、老人和小孩。事后李指導員關禁閉處分一排長,白連長承擔責任,恢復一排長職務。

電影敘事深處的詩意,頌揚人民軍隊新四軍宗旨、信仰和浩然正氣,用生命和熱血抗擊外域侵略者,對內保護黎民百姓安全,新四軍三師所屬四連是一支充滿信仰和愛心的英雄連隊。電影反思抗日初期南京保護戰,戰事失利撤退,留下大批來不及撤走的官兵、婦女任日寇殘暴槍殺、奸淫,導致南京被俘30萬國軍官兵遇難的歷史悲劇,美國軍史專家說,這種讓傷員和人民留給敵人屠殺的軍隊即使后來勝利也會被人民推翻和拋棄。電影用隱性對比方式,到達藝術的審美思維和認識高度,有信仰的熱愛人民的軍隊即使武器暫時落后對方,同樣以出其不意的勇敢和犧牲精神給敵軍重創,積小勝到大勝。

愛情是>電影藝術中永恒的主題。四連全連82名官兵堅守劉老莊10小時完成掩護機關、地方干部和群眾轉移任務全部壯烈犧牲,影片中白連長和戀人秋軍醫在棉花莊短暫會面的插曲,給《劉老莊82壯士》帶來一幅動人的青春的詩意的畫面,像《兵臨城下》蘇聯紅軍英雄狙擊手瓦西里和冬妮婭的純潔愛情,性的滿足,戰場上產生一種神奇的勇敢和智慧。李指導員打小報告

白連長與秋軍醫戀愛

要求團里處分,團長故意板著臉,嚴肅地要李指導員到全團干部大會上臺帶頭發言批判白連長談戀愛

小資行為,很是幽默,婉轉批評李指導員學會鼓勵連隊官兵士氣和思想政治工作,很具現代人際學和溝通學。新四軍青年軍官個人談戀愛、拉拉手系人之常情,團長是一位懂得愛護和保護部下的團指揮員。秋軍醫隨機關轉移前把心愛的勃朗寧手槍放白連長口袋象征

愛情

.這種純潔的愛情,激勵白連長的勇敢、聰明和才智,白毅然接受帶四連前往劉老莊阻擊掃蕩的日軍聯隊1000多人的危險任務,掩護部隊機關、群眾轉移,日軍大佐指揮官發現四連指揮部,白連長命令迫擊炮速射,將日軍大佐炸傷,帶連隊進入東大溝陣地。白連長帶四連官兵,阻擊日軍一個聯隊(團)一次次進攻,為拖住鬼子,答應將俘虜、日軍指揮官兒子小野與被日軍特種兵抓走的小號手交換。絢麗奪目的愛情給新四軍年輕指揮員白連長帶來的神奇的勇敢和智慧,面對十倍強敵誓死不降,打完最后一個人,是一支威武之連

.當時,新四軍武器落后日軍,劉老莊英雄連以82名官兵犧牲代價,斃日軍170多人,傷日軍200多人,傷亡比例1:2,創造了抗日戰場上連級分隊戰術的奇跡。

白連長

是一位優秀的分隊指揮員,日軍人多勢眾,他不硬拼、智守,讓狙擊手田一槍掩蔽

冷槍殺鬼子

.退守東大溝發現已無退路,命令一排長帶偵察班和田一槍秘密突圍,一排長發現無法突圍,毅然帶偵察班炸掉日軍野炮陣地壯烈殉國,為白連長堅守劉老莊贏得時間。這段敘事畫面,真實記錄歷史和英雄故事,也為日后現代戰場上分隊防守戰術提供了寶貴經驗。最好的防守戰術,是在攻防空隙采用秘密、偷襲手段攻擊對方火炮陣地或指揮所、倉庫;相反,單純防守容易被攻方火炮消耗性傷亡導致失利。還有連級分隊狙擊手的戰術意義,狙擊手絕殺對方指揮官、機槍火力點射手有利改變戰場形態,連級分隊要重視狙擊手的培養和發現,它從電影故事走向軍事教學領域,實現了優秀軍事電影故事向后人傳遞智慧和本領的價值。

《劉老莊82壯士》給新四軍、八路軍英雄人物塑造增添了新的內蘊,白連長左膀炸斷從昏迷中蘇醒,命令讓衛生員用繃帶扎住止血,獨手打光秋軍醫送的手槍子彈,命令小號手引爆炸藥與沖上陣地的日軍同歸與盡。無疑,忠貞純潔的愛情給新四軍指揮員白連長一種勇敢的犧牲精神,《劉老莊82壯士》愛情插曲有了特殊的精神引擎的意義。

篇2: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一)

上周,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這不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歷史戰爭片,還是一部激勵中國人斗志的電影。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主要講述了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某團第4連82位勇士,在劉老莊一帶的一場阻擊戰中,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安全轉移,作為力量懸殊弱勢的一方,頑強抗日一千多人十多次的進攻,82名戰士雖然壯烈犧牲,但卻成功堅守數小時,為新四軍主力部隊,領導機關以及劉老莊的百姓們贏得了轉移的時間。這部電影也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如狙擊手田一槍、一排長魏慶忠,連長白思才……他們讓我們難以忘懷。

田一槍是一名槍發精準的狙擊手,在戰爭達到高峰時,他單槍匹馬闖入敵營區,殺死了許多敵人,但最后還是英勇地犧牲了,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中就沒有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呢?一說到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人們都你推我讓的,誰也不愿多做,可田一槍呢?他直搗敵人大本營,為黨,為人民,為連隊多殺幾個日本人以報血肉之仇。

一排長蔚慶忠可以說是一個英勇善戰的烈士,為了保護鄉親他不惜一切代價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為了連隊不再受到炮彈攻擊,他扔出自己手上所有的手榴彈炸掉了敵人的炮兵陣地,并拿起刺刀與敵方軍官佐木頑強拼搏,讓人非常敬佩。

連長白思才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從他指揮全部戰斗到英勇犧牲,總是那么有骨氣,他犧牲時一只腳支撐在地上,一只手緊握手槍,透出中國人永遠不會倒下的氣質,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可現在,我們為什么沒有繼承老一輩革命戰士的優良傳統呢?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生活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觀后感850字(二)

八一電影制片廠,淮陰區人民政府等聯合出品的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旨在還原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跡。

著名詩人雪安理和趙玉瑩編劇,楊虎導演的戰爭片《劉老莊八十二壯士》,借鑒美國大片《拯救大兵凱恩》經驗,戰場>故事、懸念和場面,藝術再現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三師四連82名青年官兵在劉老莊為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浴血奮的場面,以死報國,在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乎巨大的無望獲勝的的戰斗中,斃傷日軍四百余人,令日寇心驚。他們的信仰、意志和友情,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使國產軍事片在觀念上有一個嶄新的突破,使90分鐘的電影敘事有了一種史詩性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連長白思才、政治指導員李云鵬、副連長石學富,一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文化教員孫尊明、衛生員楊林標和小號手都是

鮮活的有個性的人,從歷史的高度,塑造白連長等英雄人物,詩意地敘述劉老莊四連的英雄故事,詮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最終取得全國戰場勝利的歷史原因。導演、編劇和策劃人,從信仰、人性和勇敢三個層面反映四連在犧牲前后數天生活,使新四軍三師四連犧牲官兵的英雄壯舉構成直抵世人心靈的震撼,劉老莊82名壯士是中華民族的不屈和勇敢象征,是一群最可愛的人。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開始,四連一排長帶尖刀班掩蔽保護分區機關、老百姓撤退,發現先期進鎮一小隊鬼子撲向沒來得及撒走的老人和孫女,一排長下令狙擊手田一槍擊斃鬼子數人,引發鬼子報復。田連長、白指導員迅速帶人返回救出一排長、老人和小孩。事后李指導員關禁閉處分一排長,白連長承擔責任,恢復一排長職務。

電影敘事深處的詩意,頌揚人民軍隊新四軍宗旨、信仰和浩然正氣,用生命和熱血抗擊外域侵略者,對內保護黎民百姓安全,新四軍三師所屬四連是一支充滿信仰和愛心的英雄連隊。電影反思抗日初期南京保護戰,戰事失利撤退,留下大批來不及撤走的官兵、婦女任日寇殘暴槍殺、奸淫,導致南京被俘30萬國軍官兵遇難的歷史悲劇,美國軍史專家說,這種讓傷員和人民留給敵人屠殺的軍隊即使后來勝利也會被人民推翻和拋棄。電影用隱性對比方式,到達藝術的審美思維和認識高度,有信仰的熱愛人民的軍隊即使武器暫時落后對方,同樣以出其不意的勇敢和犧牲精神給敵軍重創,積小勝到大勝。

愛情是>電影藝術中永恒的主題。四連全連82名官兵堅守劉老莊10小時完成掩護機關、地方干部和群眾轉移任務全部壯烈犧牲,影片中白連長和戀人秋軍醫在棉花莊短暫會面的插曲,給《劉老莊82壯士》帶來一幅動人的青春的詩意的畫面,像《兵臨城下》蘇聯紅軍英雄狙擊手瓦西里和冬妮婭的純潔愛情,性的滿足,戰場上產生一種神奇的勇敢和智慧。李指導員打小報告

白連長與秋軍醫戀愛

要求團里處分,團長故意板著臉,嚴肅地要李指導員到全團干部大會上臺帶頭發言批判白連長談戀愛

小資行為,很是幽默,婉轉批評李指導員學會鼓勵連隊官兵士氣和思想政治工作,很具現代人際學和溝通學。新四軍青年軍官個人談戀愛、拉拉手系人之常情,團長是一位懂得愛護和保護部下的團指揮員。秋軍醫隨機關轉移前把心愛的勃朗寧手槍放白連長口袋象征

愛情

.這種純潔的愛情,激勵白連長的勇敢、聰明和才智,白毅然接受帶四連前往劉老莊阻擊掃蕩的日軍聯隊1000多人的危險任務,掩護部隊機關、群眾轉移,日軍大佐指揮官發現四連指揮部,白連長命令迫擊炮速射,將日軍大佐炸傷,帶連隊進入東大溝陣地。白連長帶四連官兵,阻擊日軍一個聯隊(團)一次次進攻,為拖住鬼子,答應將俘虜、日軍指揮官兒子小野與被日軍特種兵抓走的小號手交換。絢麗奪目的愛情給新四軍年輕指揮員白連長帶來的神奇的勇敢和智慧,面對十倍強敵誓死不降,打完最后一個人,是一支威武之連

.當時,新四軍武器落后日軍,劉老莊英雄連以82名官兵犧牲代價,斃日軍170多人,傷日軍200多人,傷亡比例1:2,創造了抗日戰場上連級分隊戰術的奇跡。

白連長

是一位優秀的分隊指揮員,日軍人多勢眾,他不硬拼、智守,讓狙擊手田一槍掩蔽

冷槍殺鬼子

.退守東大溝發現已無退路,命令一排長帶偵察班和田一槍秘密突圍,一排長發現無法突圍,毅然帶偵察班炸掉日軍野炮陣地壯烈殉國,為白連長堅守劉老莊贏得時間。這段敘事畫面,真實記錄歷史和英雄故事,也為日后現代戰場上分隊防守戰術提供了寶貴經驗。最好的防守戰術,是在攻防空隙采用秘密、偷襲手段攻擊對方火炮陣地或指揮所、倉庫;相反,單純防守容易被攻方火炮消耗性傷亡導致失利。還有連級分隊狙擊手的戰術意義,狙擊手絕殺對方指揮官、機槍火力點射手有利改變戰場形態,連級分隊要重視狙擊手的培養和發現,它從電影故事走向軍事教學領域,實現了優秀軍事電影故事向后人傳遞智慧和本領的價值。

《劉老莊82壯士》給新四軍、八路軍英雄人物塑造增添了新的內蘊,白連長左膀炸斷從昏迷中蘇醒,命令讓衛生員用繃帶扎住止血,獨手打光秋軍醫送的手槍子彈,命令小號手引爆炸藥與沖上陣地的日軍同歸與盡。無疑,忠貞純潔的愛情給新四軍指揮員白連長一種勇敢的犧牲精神,《劉老莊82壯士》愛情插曲有了特殊的精神引擎的意義。

篇3:教師心得《跑吧孩子》觀后感

影片《跑吧孩子》描寫了一對兄妹與鞋的故事。他們家境貧寒,哥哥不慎弄丟了妹妹的上鞋子,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兄妹倆不忍心給辛勞的父母再增添負擔,決定隱藏這個秘密。于是他們每天共用一雙哥哥的爛鞋,也是哥哥唯一的鞋子。妹妹因此遭到同學們的譏笑,哥哥遭到校長的責難。但他們始終對尋回鞋子報有希望。

為了練習踢球,哥哥與伙伴們同樣為了鞋子與富人子弟談判,用寫作業換得借用鞋子的機會。這些真誠友善的孩子,給電影增添許多的笑聲。當哥哥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上學鞋參加全國越野賽跑比賽時,妹妹為了即將生產的媽媽而光腳跑在路上接受挑戰。影片絕對不缺乏使觀眾落淚的機會,影片時時處處為觀眾展示了至情至愛,深為悲壯而感動。

然而,導演并沒有處理得那么悲慘,看的出導演并不希望更多人給他們的是同情。而希望告訴人們“有了愛,不管在哪里或跟什么人生活在一起,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充滿溫情和溫馨”。有了愛,兄妹倆就有了簡單的目標,潛生了為實現目標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不懈地努力奮斗下,最終他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嶄新的鞋子。

沒有鞋子的時候,做夢都是鞋子,那么有了鞋子之后呢?影片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哲理,每一次的勝利和失敗都不是最后的結局,它只不過是另一次比賽的開始,關鍵在于為所做的事作出的努力奮斗的經過。所以“跑吧!孩子,永不停歇也沒有輕易的低頭,我們什么都沒有,也沒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么走,不管是誰牽著誰的手,只要我們的心緊緊相扣,我們就什么都擁有。”這是電影《跑吧孩子》里主題歌詞,歌詞所體現的就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是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亮劍精神”。所以有的人實現了,有的沒有實現;有的人實現了原先的目標,又有了新的目標,有的人實現了目標后就沾沾自喜,停留在實現后的目標上不再思索進取。對于家庭是這樣,對朋友之間也是這樣,對于教師來說更應該是這樣,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顆愛心,全身心地去愛自己的事業,去愛自己的學生,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并且教育學生也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互相抱怨。哪怕為了學生付出再多艱辛,也不要輕易低頭,更不要放棄。若是每一位“四小”都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那么我們“四小”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像“國際跳棋”項目一樣,成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