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食育學期計劃》

《食育學期計劃》

2024-08-03 閱讀 9228

排子坪小學食育課程計劃

一、情況分析

由于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吃飯已經不再只是填飽肚子那么簡單。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生活方式疾病問題、飲食安全問題、食品傳統與文化的繼承問題、文化沖突引起的農業貿易摩擦問題等等,都使得許多有識者對食育的必要性開始關注。因此本學期我班新添了一門食育課。

兒童現狀:

1、兒童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現象并存。一方面,兒童的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另一方面,營養過剩問題同樣存在。

2、蛋白質和無機營養素的攝取量明顯不足,其中鋅、鐵、鈣缺乏較高。

3、飲食習慣更是令人擔憂,兒童挑食、偏食、暴飲暴食、拒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非常普遍。學校體檢齲齒人數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齲齒除了口腔沒有及時保潔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過多食用精細食物和甜食造成的,成天拿蛋糕當主食,喜吃甜食的;還有些孩子只喜歡吃肉,不吃菜;有些只吃菜,不吃肉的;口渴了只喝碳酸飲料喝不慣白開水;饑一頓、飽一頓,三餐沒規律的,餓了就吃零食;嗜食烤制、腌制、深加工食品,不知道這些食品里含了多少食品添加劑、致癌物質。還有就是對食物的浪費,不喜歡吃的就扔、就倒,造成了大量食物消費。要改變這一現狀,有必要在提倡德智體美勞育同時,提倡食育。有效的食育應該從兒童開始。所以說幼兒園開展食育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工作思路

通過營養知識的普及,以及通過科學合理的喂養,家庭及社會的影響,讓孩子們從兒童時期逐漸對一系列健康美味的食物形成牢固的印象,并逐漸把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對健康有益的食譜和攝食方式,變成自己固定的生活習慣,自覺地體現在現實生活中。

3、主要工作

(1)每周開設一節食育課,教師針對兒童的發育特點制定食育課教案。

例如兒童對色彩敏感這一天性,把食物按天然顏色分成五色,即白、黃、紅、綠、黑。白色是指主食米、面及雜糧,是提供熱量的食物。黃色代表各種豆類和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質,其中又以豆腐、豆芽菜等最易消化吸收。紅色代表畜禽肉類,含豐富的動物蛋白及脂肪等營養素。綠色代表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是提供人體所需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等,以深綠色的葉菜最佳。黑色代表可食的黑色動植物,如烏雞、甲魚、海帶、黑米、黑豆、黑芝麻及各種食用菌。

在食育課上用食物的圖片來教孩子們辨別食物的五色,引導他們每餐根據五色食物原則來搭配膳食。

(2)先教孩子什么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食品,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和危害,然后再讓孩子們自己選擇食物,用一些獎品來激勵。

(3)教師給孩子們上餐桌禮儀課。

餐桌上鋪上漂亮的餐布,最好色彩鮮艷點,這樣能增加食欲,教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可以培養孩子專心吃飯、喜歡吃飯的習慣,這不僅是食育,同時也是一種素質教育,培養孩子選擇食物的能力和了解什么食物有益于健康的能力,把食育的理念植入他們的腦中。

(4)提倡“體驗式食育”。

即讓孩子和家長或老師一起走進菜場、廚房、農田,接觸最本真的食物。孩子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家里都有小菜園,讓孩子跟著父母親手實踐,種些小青菜、蕃茄、豆夾等植物,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在這過程中可以介紹一些蔬菜的生長方式、營養成份及對身體的好處,然后等蔬菜成熟后,親自采摘,有可能的話指導他們做一些簡單的烹飪,讓孩子們品嘗自己親手種的蔬菜。建立起“孩子”與“食物”的親近感,培養孩子對食物的感情,逐漸改正一些挑食、偏食、浪費食物等不良習慣。

(5)經常開辦家長營養講座。

幼兒食育是否有成效,家長是一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生長的第一生長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營養教育觀念和方法與學校應保持一致,這樣才能讓幼兒食育更有成效。開設家長營養講座,把一些基礎營養知識和兒童的食育知識傳播給家長。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打下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共同的作用下,在幼兒教學中融入食育。

食育課程工作計劃

廣河縣排子坪小學

20**.4.23

篇2: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十字繡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廣泛流行于歐洲和美國以及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工藝愛好,因此流行非常廣泛,受到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十字繡來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統的刺繡大國,更加深受人們的喜愛。你只需花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的耐心,再加上一點點信心,就能完成一幅令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的十字繡作品了。

一、課程目標

1、了解十字繡是古典、時尚與美的結合,一切著眼于自己的美麗和自己所追求的美麗,親身體驗刺繡藝術的迷人魅力,以及給現代家居裝飾所帶來的巨大變革。

2、通過縫制“十字繡”,來鍛煉手的靈活性,同時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對美的品位。

3、了解“十字繡”不僅可以悅性怡情,還可以大大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繡品作為親手制作的禮物送人是最佳的傳情達意的方法,也是最值得珍藏的。

二、課程內容

1、了解“十字繡”的起源十字繡起源于歐洲,最初是在宮廷中風行,后來傳入民間。18世紀中期逐漸產生了一些商業組織對它進行不斷加工和完善。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它在國外已經演變為一項涉及多行業的產業。十字繡可以用于很多場合,如:工藝品、家居、裝飾等,同時也可以自娛自樂,體現出個人風格。

2、熟悉十字繡的基本材料。十字繡的基本材料是刺繡線和特殊工藝制作的網格面料,只要有設計圖稿并掌握基本的刺繡方法就可以進行。

3、掌握十字繡的基本方法。十字繡的繡法非常簡單,只需根據設計圖稿在網格面料上將線通過十字交叉的方式穿過網格即可。由于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各種顏色的刺繡線被人們編上了號碼,每幅圖案都被設計師作了特殊處理,每張設計圖稿都是按照線號來制作的。即使是很復雜的圖案,只要按照設計圖稿的位置選用適當的線進行刺繡即可完成。

4、引導學生在欣賞各種“十字繡”作品的同時對十字繡進行創新設計。十字繡可分:卡通類、人物類、風景類、花卉類、動物類等……

三、課程實施建議

1、教師在輔導學生實際制作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作品的構思和制作上,要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科學合理。

2、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協作的關系。

3、在講授技巧時,要熟練演示,步驟清晰,講解透徹,點撥精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去完成。

4、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傳授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這些方法要有非常鮮明的實踐性,要學以致用,盡可能地把理論和知識轉化為能力。

5、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積極參與,在創造過程中他們合作是否成功,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實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6、讓學生欣賞大量的優秀“十字繡”作品,是學生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活動安排

第二周

了解十字繡的文化歷史十字繡的成品欣賞

第五周

十字繡的品牌與種類十字繡的材料和工具

第七周

全針繡半針繡

第九周

四分之一繡四分之三繡

第十二周

回針繡勾邊

第十四周

十字繡的基本技巧十字繡的保管

第十七周

十字繡繡布、繡線、繡針的挑選如何識圖

第三周

學繡十字繡

第六周

十字繡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第八周

學繡十字繡(請專業人士指導)

第十三-十六周

互幫互學完成十字繡

第十七周

作品展總結體會

篇3:春學期《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課題研究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本課題在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全體組員的一起努力下,本學期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馬上面臨中期評估。在前兩個學期的研究中,課題組圍繞“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核心目標,以課堂為基地,以學習研討為抓手,在理論學習和實際課堂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方說大家對“如何發揮教師和同學在開發利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理解還過于膚淺和狹隘,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限于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驗操作的層次布置等,這方面的研討還做得還不夠深入。因此,本學期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與方法”研究上,同時加強理論學習。

三、具體研究措施:

1、加強學習

學習是個體生長的重要途徑,是研究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本學期仍以品德課題組成員的自主學習和課題組集體的學習研討為兩條主線,引領組員們不時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教育專著,正確掌握小學品德課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時空虛自身,不時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在優秀教案和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利用好網絡這個學習的平臺,學習研究他人的效果,開發有價值的小學品德課程資源。

2、抓實研究

以往的研討,都是以公開課或研究課為依托,進行交流或研討。這些課都是經過精心的準備,自然上得心應手。本學期我們更多的要讓組員樹立每節課都是研究課的意識,并能和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得與失。組織大家定期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一起提高。實實在在地將研究深入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需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和需要動身,積極深入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讓我們的研究服務于課堂教學,用課堂教學展示我們的研究效果。

3、勤于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我們品德課題組成員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總結或教育論文,并在省市獲獎。但思想上還存在惰性。雖然平時教學中有一些“閃光”點,但由于沒有和時記錄下來,使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因此本學期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勤于總結反思,認真和時地記錄下勝利或失敗的原因,真正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獲”。在開展《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中,鼓勵品德課題組成員積極將自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和時進行摘錄,并能努力撰寫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活動,爭取有高質量的研究優秀論文發表或獲獎。

四、具體工作布置:

二月份

1、召開品德課題組成員會議,制訂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確定本學期課題組研究課的時間和人員。

3、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安慶市小學品德學科板書課展示活動。

4、課題組成員整理聽課記錄,撰寫聽課心得。

三月份

1、課題組成員的專題培訓。

2、交流安慶市小學品德板書課聽課心得。

3、開展“我最滿意的《品德與生活(社會)》優秀教案”活動。

四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研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五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研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六月份

1、課題組成員自主學習效果交流。

2、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3、課題組成員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七月份

1、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2、課題組成員對一學期來的研究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3、課題組成員集體完成課題研究的中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