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一線教師》
《一線教師》讀后感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鼻安痪梦野葑x了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復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為一名基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為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復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著。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為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為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為孩子們提供最切合的教育,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學生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什么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讀《一線教師》感想很多,反思自己,總覺得自己有以下幾方面忽略了:
一、輕視學生獨立個體的精神需求,忽略了學生“精神關懷”的需要,學生有著豐富的精神需要,是一個充滿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需要的生命體更需要老師對其進行“精神關懷”的心里需要。
二、漠視學生和老師同學的自尊需要,忽略了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去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視學生,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可親、可敬可信任,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位置,從而主動親近教師。
三、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事學生都有他人心里的“認為”,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丑”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
四、“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奇思妙想。
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并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篇2:體育教師讀書筆記《體育心理學》讀后感
在上大學時就認真學習馬啟偉老師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暑假里結合13、14兩屆訓練又把該書讀了一遍,其中體育與心理的關系、體育參與的動力系統、運動技能學習、心理技能訓練、體育教學心理、體育比賽心理對我們的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是第三章的內容,主要闡述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問題,參與體育活動要靠本人的積極性,同時人的動力調節系統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以個人的需要為基礎,由動機、興趣、態度、習慣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就學習心得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注重體育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興趣對促進體育學習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和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就是由于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首先我注重隊員對體育的興趣的引導,在13、14兩屆體育生組隊時,提醒學生考學的重要性(考不考學跟40歲的生活環境有直接的關系)。結合訓練成績和語數外成績制定目標,循序漸進,注重周、月目標及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定的太低學生沒有通過努力就超過了此目標,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潛力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過高目標,學生通過刻苦訓練沒有達到目標,就會有挫折感恐懼感而失去自信心。為此,我們教練要指導學生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高考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但必須要有高考目標做引導,短期目標如每月的體能目標和每月的月考成績及時反饋,做到及時張貼公布,同時還要做到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訓練有動力,學習有方向,讓學生訓練、學習都能夠達到的相應的目標,高考目標相應也就完成,學生的信心也就有了,學生的訓練熱情、斗志也就上來了。
其次對這些體育生紀律較松散,特別是學習的習慣差,目標不明確,所以一開始就幫助學生一一分析:一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好如王子瑜、蔣凱等,這類學生是為了考大學選擇了體育訓練,因此對這些學生平時生活、學習、紀律、訓練等方面多關心,對每次月考及時統計并及時小結反饋,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二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還可以如仲偉春、陳修橋李子巖等,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和紀律的管理,加強考學的理念指導,平時要求嚴,但一定要多關心;三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差如袁帥、王磊、楊閏杰、臧秀峰等,對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的指導,平時與班主任、語、數、外老師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平時學習的情況,來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四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好如滕超、秦超、劉志文、程子瑤主要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但不能放松文化課的學習;五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差,如劉柳、劉倩、尚冠宇等這類學生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活潑好動、情緒波動較大,自覺性差,對此要加強紀律教育。
第三、注重家長會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關注高考、學情,與家長及時交流校表現如紀律、同學之間交往的問題、手機上網的問題、學生打架、談戀愛、星期做作業情況、關注學生的目標或考什么大學問題(強調多與孩子交流,家長是學第一教師),告訴家長:感情+意志力=幸福;合作,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二、創造成功機會、創建愉快情景、滿足需要、教學引趣等多種方式實現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保跎晁够?。教師應通過教學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篇3:教師讀書隨筆《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讀了新教育之夢給我感觸很多,教育,是一片廣闊而真誠的熱土,“在耕耘之后一定會有收獲”!教育有夢。千百年來,在對人類理想的憧憬和尋覓中,一代又一代先哲苦苦思索,于現實的廢墟和思想的曠野上,已為我們建立起許多精美而燦爛的“寄托”。
今日,身為市長的教育家朱永新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但我要說明的是,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下面我主要說下我讀了新教育之夢后關于對學生愛心的行為:
愛的教育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愛的教育應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題,一個沒有愛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愛應從身邊的事做起,從愛一草一木,一樹一花,小動物,父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到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最后到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培養一個愛心很重要,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愛心。只有愛,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諦,只要愛,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和存在的價值。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對學生有所偏見,我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從實際出發,關心孩子的點點滴滴,特別是對待差生,我們要從心靈上去感化他們,針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做好反饋;同時,發動全班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同學之間不能互相嘲笑、譏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在不停地追尋著,在追尋中我們跨進了新世紀。在新世紀中我們呼喚,呼喚著能拖起明天的太陽的新教育,一種真正的教育。這種教育,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能讓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樣的教育,享受同樣的關愛。作為一名城鎮學校的教育者,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農村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全面的發展。如今,我們所追求的新教育是我們心中的夢想,一個拖起明天的太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