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禁毒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一年級禁毒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有關毒品的知識。
2.教育和引導學生遠離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識。
二、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國際禁毒日”是哪一天嗎?(6月26日)
2.毒品及毒品的種類。
(1)同學們一定都聽說過毒品,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是毒品嗎?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2)毒品的品種很多,一般我們知道的有*、*、*、*、可因、*、*;它的來源也很廣,既有天然生長的植物,又有從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煉的化學藥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品。這些毒品長期吸食都會成癮,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過量,則可導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學已經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①毒品
會摧毀健康,它能摧毀人的消化功能、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還會患上傳染性病及“愛滋病”。
②毒品令吸毒者喪失工作能力,導致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給家人帶來無盡的折磨。
③吸毒導致墮落、犯罪,進而危害社會,成為世界公害。
吸毒是一種可恥的違法行為,也是一種自殺行為。
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蠟黃,身體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當毒癮發作時的狼狽相,更讓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墮落和自毀是說不盡的,它不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國家。)
4.分析材料。
材料1
張某,19歲,身高1.80m,初中畢業后在家鄉從事農業勞動。吸毒前,他體健如牛,100kg的糧食扛起來就走,鄉親們都叫他“鐵牛”。“鐵牛”不僅自家的農田收拾得好,而且經常幫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愛。一天,一位多年不見的同學來找他。久別相逢,“鐵牛”高興地吸了同學的3支“進口香煙”。
此后他日夜思念這“進口香煙”,這同學也一次次地把香煙送來。
后來同學告訴他:
“你吸的是*。”此時的“鐵牛”已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開始購買和吸食毒品。
兩年后,“鐵牛”終因吸毒而被捕。當公安人員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卷曲著骨瘦如柴的身體,感慨道:“毒這東西,誰沾上誰就脫不了身。”
――摘自《唐山勞動日報》
分析討論:
①張某是怎樣染上毒癮的呢?
②后來,他明知吸的是毒品,為什么還“不顧一切”地購買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兩年中,他的身體為什么從“體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煙不吸毒,不會有什么危害。”這句話對嗎?
材料2
有一名年輕的醫生,接觸了很多吸毒者,對他們既憎恨又不解,他認為:凡事都能戒斷,戒不成是因為沒有毅力。他要以身試毒,為他人作出“榜樣”。沒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樣戒斷不了,成了*的俘虜。最后,他自殺了,留下一句話:“別學我!”
――摘自“新華網”
分析討論:
①“別學我!”,我們從著這句話中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②試著說一說,為什么吸毒成癮后很難戒斷?會有哪些戒斷反應?
③你認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會成癮嗎?
④這位年輕的醫生為什么要自殺呢?(提示:從社會輿論、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材料3
某社區的吳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樓群中有幾個吸毒者,卻視而不見。
他說:“我開始以為這不關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過了一段時間,他痛苦地發現,自己的上中學的兒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虜。
――摘自“新華網”
分析討論:
①別人吸毒,真的不關我們的事嗎?
②如果發現有人吸毒、販毒,你怎么辦?
③我們在交友、
選擇活動場所時應注意什么?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為吸毒、販毒者的目標?
5.當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時候,你該怎么做?
(1)直截了當法――堅定直接地拒絕引誘。
(2)金蟬脫殼法――根據不同情況找借口委婉拒絕。
(3)主動出擊法――立刻提出反建議。
(4)秘密報案法――尋找機會偷偷告訴你依賴的人,或者秘密撥打110報警,民警叔叔會迅速給予你幫助。
(5)及時告知師長法――當毒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脅你時,一定不要被他們威嚇住,要在第一時間告訴你的師長。
6.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了有關毒品的知識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對家庭、社會的危害。所以,我們要拒絕毒品,保護自己遠離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訴大人或報警,不能置之不理,因為禁毒、防毒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篇2:四年級禁毒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底本小學四年級20**學年上學期禁毒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一、活動目的:
1、了解毒品對社會、家庭、個人的危害,拒絕毒品遠離毒品。
2、教育和引導學生遠離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識,而珍惜寶貴的生命。
二、教學準備:
學查找毒品相關歷史資料(*戰爭等)、毒品危害的資料以及禁毒法的相關資料。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國際禁毒日”是哪一天嗎?(6月26日)
(二)師導讀:毒品是人類的公害。它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身健康,而且嚴重威脅著社會穩定,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如今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它與恐怖主義、艾滋病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公害。
(三)毒品的種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1、*:*取自罌粟花落之后結出的果,割開罌粟果,從中流出的白色漿液在空氣中氧化分干,就是*,*中有20種生物堿,其中*的含量約10%,長期吸食會使人消瘦,體質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種疾病。
2、*:是從*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白色針狀結晶。它對呼吸中樞有叫強的抑制作用,用量過大可致呼吸緩慢,甚至出現呼吸中樞麻痹,這通常是*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比*更易上癮。
3、*:俗稱白粉,是*和其它化學物品混合加熱合成的。極易上癮,長期吸食或注射*,會使人身體消瘦,瞳孔縮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膿腫及艾滋病,極難戒除。
4、*:學名是去氧麻黃堿或甲基安非他明。屬安非他明類*的一種,它是無臭、帶苦味的半透明晶體。吸食*將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極強的刺激作用,長期使用會導致大腦機能損壞。吸食者常發生精神分裂而自殺、自殘。
5、*:學名二亞甲基雙氧苯丙胺,屬安非他明類*的一種,具有強烈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有很強的精神依賴性,長期服用,會嚴重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偏癱,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為失控而發生以外。
6、可卡因:化學名為苯甲基芽子堿,是最強的天然中樞*,小劑量的可卡因能導致心律減緩:劑量增大后則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現嘔吐、震顫、痙攣、驚厥等現象:如果大計量。則可導致死亡。
(四)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2、呼吸道疾病。3、各種傳染性肝炎。4、愛滋病與性病。5、感染性疾病。6、血管損害。7、神經系統損害、性功能障礙。8、精神病癥狀。9、腎臟疾患、皮膚損害。此外,吸毒還可以引起骨、關節、肌肉的炎癥和瘧疾、破傷風等。(五)染上毒品的主要原因
(1)對毒品的無知、好奇
一些青少年染上吸毒惡習,多是因為對毒品危害的無知和好奇,而走吃吸毒深淵。據云南開遠市對451名*吸毒者的調查,因好奇而吸毒的有154人,占34.1%。
吸毒人董昆先是對吸“白粉”(*)好奇,想嘗試一下,結果成癮后不能自拔。為弄錢吸毒,盜竊五四式手槍。于1997年12月8日,在貴州省貴陽機場持槍搶劫出租車時,被
公安機關抓獲。
(2)他人的不良影響
青少年極易受群體的影響,許多青少年吸毒者說:“我是看到別人吸,我才吸的”。
他曾是一名優秀的技巧運動員,9歲入選省少年體校,17歲入體育學院學習。曾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得過第一名。后來在男友的影響下吸毒成癮。男友已因吸毒死亡,為吸毒她不得已將獎牌換了*,為吸毒她到歌舞廳坐臺。公安機關曾2次送她強制戒毒,她自己也3次自愿戒毒,均告失敗。
(3)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
家庭不良影響是導致青少年吸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成員中有人吸毒的青少年,比家庭中無人吸毒的青年家更容易沾染毒品。
母親在其3歲時吸毒成癮,致使該女12歲時跟著母親學會了吸毒,14歲時她就不得不靠出賣色相維持母女吸毒所需費用。母女二人多次被強制戒毒。出所時母親竟然將女兒僅有的1000元戒毒費騙走吸毒,而且三年來未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癮纏身的少女撞向一輛行駛的出租車,臉上留下了一道永遠的疤痕。
(六)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1、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郁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欲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伙伴強化。
2、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較易受騙上當,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觀腐朽、虛榮心強、愛講排場、情緒不穩定、頑固易怒、逞強好勝等而又對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認識的青少年更易為誘因所驅使而進入吸毒的行業。
(七)要真正實現“學生不吸毒,校園無毒品”,學校應該讓學生樹立哪“四個意識”,構筑哪“三道防線”?
一是幫助學生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二是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吸毒極易成癮,很難戒斷”的意識。三是幫助學生樹立“吸毒違法,販毒犯罪”的意識。四是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八)交流、討論。
(九)全班集體宣誓: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簽寫倡議書
四、主任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了有關毒品的知識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對家庭、社會的危害。所以,我們要拒絕毒品,保護自己遠離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訴大人或報警,不能置之不理,因為禁毒、防毒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四(1)班
班主任教師: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