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書讀后感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一書讀后感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給我感觸很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首先我知道了教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職業,也是永恒的職業,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始終而永存,它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興衰,是一個通向未來的職業。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曾對教育和教師對國家的興衰、法制存廢的重要性有過論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法則存”“君師者,治之本也?!倍昧嗽谌祟悮v史發展歷程中,教師用自己的心血傳授社會的論理、生產技能和文化知識,造就一代又一代適應時代發展的社會成員,對人類的生存和延續、對人類知識的傳遞與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在社會化發展程度越來越快的今天,教師的作用更顯突出,他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社會文明和民主的進程,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正是教師職業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巨大貢獻,才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譽為“太陽地下最光輝的職業”。
思考著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面對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們是人類的未來、國家和社會的希望,所以肩負著教育的重任,應該不斷地學習,努力承擔起這份“根的事業”,不負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把她視為神圣的職業,不斷地讀她、研究她,最終做一名“人師”,當一滴社會發展歷史長河里的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在“走向專業成熟”這一章里,我細細地研讀了行動研究的含義、特征、目的和重點、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以及它所具有的系統性和開放性在哪里。了解到行動研究最早出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并在八十年代被介紹到我國的,是與教師專業化的社會需求相關聯的。行動研究以教育實踐者為主體,通過研究改進實踐,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它要求教師要對實踐進行批判性反思,成為研究者。教師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體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可以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她置身于現實的、動態的教育情景中,能隨時隨刻體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有關現象的種種變化,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與解決問題,并能根據自身的豐富經驗對教育觀點、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斷,并加以改進。行動研究的目的是為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將教育實踐行動、學習和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實施行動研究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實踐原則、動態原則和合作原則,實踐原則就是堅持實踐觀點,注意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改進教育現狀為出發點和歸宿。動態原則強調并體現運動、變化和開放性,努力做到及時反饋、自我反思、持續調整。合作原則是要實施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研究和解決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書中第六章內容是“做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增強。最讓我關注的是老師要注重不斷提升和重建個人理論,保持自己的教育實踐在理性的軌道上持續運行,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理論、實踐理論、反思成敗,體現教育智慧、教育創新。書中采用理論觀點和事例相結合來說服讀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來幫助讀者的我消化理論和吸收知識,激發我“也要這樣做個好老師”。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教師自身職業的人格塑造。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關鍵是塑造人格。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讓我感受最深,“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養成性格?!币约氨说寐甯λ够摹敖處熥约菏且哉麄€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比毡窘逃也裉飿s義的觀點“教師的整個職業是以教師的人格決一勝負的。”都將教師的人格擺到了重要位置上來,將教育的最高境界看成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溝通與擁抱,具有“點燃”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教師人格,可以達到“不教而教”或“無為而教”的境界。所以要求老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不斷自我教育,終身學習,不僅提高知識和技能更應增強專業精神,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我的精彩”“雨傘的故事”“愛的回報”等幾個真實故事中,讓我看到老師的愛都是以孩子的愛作回報的,一個個都是“愛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老師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感染著、教育著身邊的孩子。所以作為教師平時對待工作一定要認真、執著,忠誠于這一份職業,要富于責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有積極的自我意識,不斷反思和調控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將終身自我教育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作為職業生涯的推動力。
書的最后部分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李玉英和孩子們的故事,故事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快樂、純凈又充滿愛的世界。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有聲有色的”。我要學習她用心教育,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對同伴友善、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平日里以身示教,用自己的愛來感染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善、美的心靈來教育孩子,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篇2:《這就是幼兒教師》讀后感
《這就是幼兒教師》讀后感
也許有人說幼兒教師的工作是輕松的,不就是每天帶孩子們玩玩游戲、唱歌、跳舞嗎,但只有內行的人才了解幼兒教師的辛苦和所承受的壓力,試問真正的幼兒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看了這篇《這就是幼兒教師》后,讓我們也有了一些感觸。
當一名幼兒教師是非常辛苦的,但幼兒教師還是有詩意有快樂的?對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很多教師談到教育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快樂與幸福他們說:和孩子們在一起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獲便是快樂。是孩子們讓我保持一種青春的心態,讓我時刻都充滿著微笑,這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幼兒是天真的他們會把自己發現的樂趣告訴你,有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能讓老師的心里暖暖的,有一次老師在給孩子削水果,有個孩子看到了他對老師說:“老師,刀子容易傷人你可要小心點,不然傷到手會流好多血,會很疼的?!币贿呎f一邊孩子的臉上有著痛苦的神情。
每一位教師在“勞累”中同時擁有別人體會不到快樂與幸福。在理想的師生交往中,教師把教育視作幸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勞累而抱怨,反而會感到幼兒隨時會給她帶來欣喜與快樂。雖然帶孩子是很累的,但在理想的師生交往過程中,在與孩子真誠、開放的互動中,時時體會到別人所難以預見的種種幸福與快樂。這一切只有當教師真正投入師生交往中時,才會發覺原來教育工作是樂趣蘊藏其中、財富蘊藏其中的。所以,當教師投入到教育活動中時,她會感到自己也成為教育的幸福收獲者、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地投入,就會發現原來樂趣就在這“勞累”中間,幸福就在這“煩瑣”中間,收獲就在這“平凡”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