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老師怎么和學生說話》讀后感
我們當老師的都希望能夠成為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可是,讓人喜歡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種感情,感情沒有無緣無故的。學生們對老師的評價千差萬別,“盼”著上某位老師的課,“怕”上某位老師的課或“煩”上某位老師的課,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怎樣修煉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呢?
假期,我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而且感觸很深。生動而幽默的對話,鮮活的例子,使我感受到: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學生的一切。
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行為就是通過話語和學生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指點學生的行為,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這些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我們做得如何?我們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書上有這樣一段話:
“我突然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看到這里,我的心被震顫了。我像作者一樣感到惶恐,盡管我自認為目前我還沒有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但是難道我就沒有讓孩子恐慌過、厭惡過、害怕過嗎?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的老師營造出靜得可怕的課堂氣氛,是否是想把學生扼殺在沉默之中?當學生犯了錯的時候,老師嚴厲甚至尖刻的訓話最終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折磨著學生的同時,難道老師真的從中獲得了快感嗎?我想這都不是我們的本意。用嚴肅的表情把學生們都震住,看起來課堂紀律是好了,但能保證老師講的他們就聽進去了嗎?用嚴厲的訓斥把學生罵哭了,看起來學生是屈服了認錯了,但能保證他們以后就不犯錯,甚至不變本加厲地犯錯嗎?我們誰都不能保證,那么,怎么和學生交談溝通成為了一門藝術。《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就是幫助我們怎樣創造一種和諧的情感氛圍,讓每個孩子充分相信老師,并獲得進步。
最佳師表
在處理班級里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沖突,以及突發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斗、沖突甚至戰爭。
生氣的藝術
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擁擠的課堂,學生無休止的提問,還有突發的危機,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令人生氣地情況,聰明的老師并不懼怕自己憤怒的情感,因為他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他知道生氣地藝術在于不侮辱別人。即使在孩子的挑釁之下,他也不會沖動地對孩子破口大罵。他既不攻擊孩子的品行,也不評價孩子的言行像誰而將來又會有怎樣的下場。生氣地時候,聰明的老師也會表現得真實。他描述他所看見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進行人身攻擊。他懂得人在憤怒的守候往往容易失去控制。于是,他通過運用“我”的語言來保護自己和學生。例如:“我很生氣”“這太讓我生氣了”“我對此非常憤怒”等等。這些語言要安全得多,遠勝于說“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極了”“你以為你是誰”。
老師應該恪守的黃金法則是:可以憤怒,但不可以帶侮辱性。
防止暴力
語言暴力,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到的景象。
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最常見的表現。一些老師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不由分說地將學生訓斥一通,把和這件小事有關的、和這件小事無關的所有事件都聯系在一起,傾盆大雨般的罵過來。常聯系學生的人品進行一番諷刺和挖苦,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罵人是教師的一大忌諱,這只能讓學生也學會罵人,并引起學生的憎恨。嘲諷就像砒霜一樣,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會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鼓勵孩子
要鼓勵孩子學習,最基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害怕。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對失敗、批評和出乖露丑的恐懼。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對升學壓力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會竭盡所能,爭取取得好的成績。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和家長給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話語,說不定會打擊孩子奮斗的信心。比如說“你只要盡力就可以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滿意的。”孩子在聽了這樣的話語之后,會認為家長和教師已經不再看好自己,認為自己“連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說不定還會因此而自作聰明地認為,還是不要努力比較保險。
鼓勵是一門藝術。用來鼓勵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種方法,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培育孩子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關鍵。
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曾經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使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藝術”。
篇2:大新縣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篇3:《當代教師榮辱觀》讀書心得體會
《當代教師榮辱觀》讀書心得體會
保亭縣南林中心學校
陳延寧
3月4日,*x***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x***闡述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提煉和升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著一份對于真理和美德的崇高而純粹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總是把個人的榮辱融入到捍衛民族利益、實現民族振興之中,前仆后繼、舍生取義。這種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
***提出的以“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社會和廣大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一個文明社會,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必須旗幟鮮明。因此,每個教師都應當自覺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切實做到以榮為榮、以恥為恥,做社會***道德建設的帶頭人。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顯得更加重要。在奮力推進gg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體會到必須大力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特別是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實踐,對人的素質、品格、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道德領域,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也是社會***道德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x***在談話中特別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當代青少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以榮為榮,以恥為恥,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然而,近年來,由于受物質利益的驅動和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的榮辱觀出現了扭曲,把本以為榮的東西當成不可取的,把本以為可恥的東西當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機取巧、撈取不當名利,當成是有本事;把一擲千金鋪張浪費,當成是“有現代意識”。諸如此類,都可以說是榮辱觀混淆和扭曲的表現。強調以榮為榮、以恥為恥,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一度扭曲了的東西糾正過來,大力弘揚傳統美德,以保持與當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道德觀、價值觀、榮辱觀,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向前發展,使我們所要實現的小康社會不只是物質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也許有人說,文明時代的社會更加開放和寬容,社會生活呈現出多樣化,榮辱標準已不可能像過去一樣的要求。不可否認,社會的文明進步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是,這一切都不能離開人們所應具備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沒有基本的榮辱標準。如果沒有這些基本要求和標準,那么社會主義文明社會也就建立不起來;即使建立起來也會因為人們失去道德準則而將文明社會葬送。
作為一名人民的教師能否做到以榮為榮、以恥為恥,其根本還是看一個人受什么樣的思想道德觀念的教育和影響。保持正確的榮辱觀,就必須認真學習社會主義道德思想,認真汲取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通過學習,糾正榮辱觀上錯誤的東西。保持什么樣的榮辱觀還受到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不應否認,在我們周圍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圖的人、不守信譽的人和損人利己的人,我們有時甚至因為他們而受到傷害。但這也不能因此而改變我們的道德節操和榮辱標準。這些人及其行為畢竟是個別的,為社會所唾棄的。榮辱觀念的模糊和混淆其實有一個漸變過程,一個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榮辱觀念的顛倒,它通常是通過一些小事,使得本以為榮的而不為榮、本以為恥的而不為恥,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注意在點滴小事上堅持正確的榮辱標準,正可謂:“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只要堅持從我做起,從細處做起,就能真正將“八榮八恥”轉化為自覺行動。
我們要把*x***闡述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納入到學校的師德建設之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師德建設是永恒的課題。為培育高素質人才,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學術修養,還要有較高的品德修養,良好的師德,能夠感染和激勵學生,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師德建設有機結合,才能不斷提高為人師表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
當代,教師,讀書心得,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