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學習反思永遠在路上
**年7月22至28日的學習結束了,在一次的旅行中,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次理念的變革。長長一年的工作,能夠抽出時間來,對自己漸一老化的思想一些新鮮的思想的沖擊,也勢必帶來自身的對于教育的思索。
第一思索是:養(yǎng)心文化。所謂的養(yǎng)心文化就是靜心文化,這是佛教思想中的精髓所在。現(xiàn)在很多學生處在這個時代環(huán)境中,受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思想上一直穩(wěn)定不下來,因此再聰明的孩子,他們的中樞神經(jīng)出了問題,那么越聰明的孩子,由于沒有很好的精神層面的支撐,那么他們永遠做不下去,身心一直處于躁動的狀態(tài),談何能夠走得更遠,現(xiàn)在有種說法,現(xiàn)在學習好的學生不是智力特別好的的學生,而是學習毅力特別好的學生,我想學習毅力的特征之一就是思想中的“靜”這便是其中之一。
我想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他的頭腦了,所謂的人的質(zhì)的變化,也就是大腦的革新,一個學生,一群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整體,只靠我們的壓迫和硬力量把他們按在座位上乃至教室,我感覺作用不大,甚至給管理者造成很*煩,如果管理者以一種文化統(tǒng)治團隊,那就是團隊精神,凈化學生內(nèi)心,我想這是從根上治愈了學生的內(nèi)傷,治本。
近年來也約略看了部分佛教類的書籍,名人名篇,閑暇無事時也在思考,佛教類的書籍不但指導人的生活態(tài)度,她是一個貫通的哲理,對于我們研究觸類旁通的一切事務都只有指導意義,在日常工作中,我就把佛教中的“靜心文化”運用到管理之中,使學生從煩躁、繁雜、枯燥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解脫出來,我從**年接手八一班,原本一個各項都是倒數(shù)第一的班級,經(jīng)過我的靜心打理,各項沖刺到了年級的前茅,這是心的教化,而不是我在平時一直強調(diào)分數(shù)的第幾。
還有,靜心文化的管理還與心理學相結合,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因為本身靜心文化就是對學生、對于被管理者一種心靈的管理。缺乏了心靈的管理,一切的填鴨式、堵截式都是一種拙略的策略。我很佩服南京這位老師,她不但看書了,佛教和心理學,而且她大膽的把這些思想運用到管理之中,這不是比一般教育者多走了一步嗎?這就是教育者敢想敢做的典范。事實上,這些事情這些管理,我做過一部分,并且堅持了一年時間,但是遺憾的是我并沒有把他們整理文字,應該把無形的東西,把日常的所做整理成資料,這才是更為難能可貴的事情,我缺少了這樣一點,所以別人更為優(yōu)秀,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吧:別人不但做了,而且用心在整理。別人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把知識用到實踐中去了。這才是那些優(yōu)秀教育者的高明之處吧。
靜心文化,她是一種內(nèi)化,深入骨髓里的深層文化,而不是附在表面的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在喧囂的社會以及在躁動的班級里,尤其是學生處在一種躁動的年代,他們?nèi)绻軌蜢o下心來,那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年八一班總共41人,其中很大部分學生進步很大,我想原因之一應該歸功于我的靜心思想的到位,但是我班還有兩個很聰明的學生,最后退步了。像吳佳慶、李浩哲。這兩個學生屬于智商高,但是情商方面是有些問題。比如這兩個學生一直在一起遲到、上課心不在焉、在上課期間急著下課、作業(yè)不好好完成等等,這屬于典型的“躁動癥”,心靜不下來,那么事情能夠做好嗎?成績能有進步嗎?家長著急、老師煩……
通過這次學習,可謂領悟很多內(nèi)在的東西。這些專家學到的東西內(nèi)化為我的日常工作中,我想是很幸福的事情。
第一:靜心文化與目標管理相得益彰,融為一體。靜心文化是一種心態(tài),目標管理是一種追求,在靜靜的氛圍中,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設置一個追逐的目標并為之默默地奮斗,這是一種大氣,這是一種積極地生活學習態(tài)度。我想把靜心文化循序漸進的運用好,目標管理貫穿好,對于一個良好班級的打造,是有一定好處的。
第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積極地班級文化。學生在行進的途中要有信仰,沒有信仰的學生,非常迷茫的,也容易迷失方向,在行進的途中也容易沒有動力,這便是文化的力量。
第三:這是一種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或者懶惰,要想辦法避開這些負面因素的干擾,應該積極的為問題想辦法,而不是躲開問題。
第四:要經(jīng)常整理資料和心得。不要懶惰,更不要懈怠,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態(tài)度。
**年7月27日星期三
篇2:反思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方法
反思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
三亞市天涯鎮(zhèn)紅塘小學許建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了,那他才可能想學好它!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呢?
首先,教師要能合理利用教材。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聽、說、讀、寫訓練內(nèi)容,通過聽聽、說說、唱唱、做做,先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興趣,然后進入字母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讓知識中獲得成功感。我通常結合教材,在課堂中這樣實施:
1.課前5分鐘自由談,增強師生情感,訓煉學生聽說能力。
每節(jié)課開課以前,我就上節(jié)課所說內(nèi)容,采用師師問答、生生問答、小組問答等多種形式進行復習,這一方法不僅有效的復習了上節(jié)課或以前所學的內(nèi)容,而且為新授內(nèi)容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對話。
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我一直堅持用英語講課,剛開始從最簡單的短語、句子、日常英語開始,然后逐步加深。當學生聽得不太懂時,我配以夸張的動作、表情或適當?shù)慕忉屨f明,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了學生聽說能力,也無形中發(fā)展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聽說環(huán)境。
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除教師制作直觀教具外,我發(fā)動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學具。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單詞教學、對話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圖片卡、單詞卡、句型卡或頭飾、道具。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師生進行聽說訓練,而且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非常好。
4、扮演角色,進行會話,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實的情景中靈活的運用英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體現(xiàn)它的交際功能;我一貫認為學生會應用英語是關鍵,所以充分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讓他們充分的發(fā)揮想象,運用所學的內(nèi)容自編自演談話內(nèi)容。這樣學生活學活用了英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領讀時聲音、語調(diào)都帶有感情色彩,把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讓學生在表演時拿出自制頭飾之類的簡單道具,并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diào),帶有逼真表情和貼切的動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另外我經(jīng)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nèi)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其次,在教案設計中我主要突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從小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基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盡量在課堂上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發(fā)展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語言去做事的能力,力求用簡單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完成教學,鼓勵他們多積極表演,在課堂上大膽開口進行交流,發(fā)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增強他們自我評價的意識,以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
篇3: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研討會學習反思
上周一下午,我有幸去實驗小學聽取了丁麗云老師關于“教-學-評”的一致性的研討會,聽完了丁老師的報告,我覺得豁然開朗,思路清晰,知道了,如何設計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評價和教學之間的關系,知道了什么是課堂評價,什么是課堂評價任務及課堂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原來“教-學-評”聯(lián)系如此緊密。下面我就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收獲、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改進方法三方面來進行分析:
1.取得的收獲:
1)基本標準的教學其特征是追求“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通過學習我明確了只有有了詳盡而明確地教學目標,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其特色是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課堂評價的驅(qū)動作用,轉(zhuǎn)變教師“教完”即“學完”的觀念。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也應以學生為主體來實現(xiàn)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通過同桌活動、小組活動來完成任務,讓生交生,這種方式效果更好。
3)通過學習,我能夠設定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做到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內(nèi)容的教學上,能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的每個活動、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樣做,提高了我們的課堂實效性。
2.存在的問題:
1)就像學習材料中說的一樣,在課堂中我的評價語言單調(diào),指向性不明確,鼓勵性評價過于廉價和泛化,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2)很多時候上課為了趕進度,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活動,這也導致了有時候小組合作沒有起到實效,流于形式。
3)教學活動設計扔存在欠缺,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夠連貫,缺乏整體性。
3.今后改進的方向:
1)課前認真?zhèn)湔n,深入研究教材,能夠找準一節(jié)課的關鍵線索所在,并能緊緊圍繞這一線索設定相關的活動,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各環(huán)節(jié)自然連貫起來。在備課的過程中弄清三個關鍵性的問題:“我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jīng)到哪里了”“我如何安排教學過程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2)盡可能的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真正使小組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評價應該具體,在針對性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其藝術性、策略性。首先對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習態(tài)度做出肯定,再給出相應的建議。并鼓勵學生之間互評,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
總之,一切的教學行為都是從教學目標開始的,圍繞教學目標我們選擇教學內(nèi)容,我會以丁老師為榜樣,并通過適當?shù)姆椒ā⑦^程進行教學,再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檢測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