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教育工作有感只要心中有責任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認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就是責任。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也就給了周圍的人的信任和真誠,有了強烈的責任意識,也就成就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夢想。
每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我見到的都是一個個稚氣可愛的笑臉,一個個快樂求知的面孔。看著從自己身邊走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又會發生一件件普通的教育小事,構成了我從事教育以來點點記憶。回顧走過的道路,再一次重溫那早已逝去的時光,我已記不得生活中經歷了哪些挑戰與艱辛,我用自己的努力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我深深熱愛的美術教育事業。興趣、工作、愛好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愛我所從事的美術教育事業,喜愛我所教的學生。這是對自己和孩子們生命負責的一種情感;我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一種力量,使我能面對困難,笑對困難。
還記美術社團剛開始活動的時候,東東(化名)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他是在媽媽鼓勵下來參加美術培訓的。我對他比其他的同學更為關注。因為參加活動較晚,每次都是媽媽鼓勵下才來的,有兩件事讓我想更深層次地了解這個孩子。第一次看她的畫面,感覺像是經過美術培訓過,造型、色彩都不錯,可是一到最好的畫面就很一般了,畫的挺認真,就是沒效果,評價展示美術作品時,別的同學互相交流著繪畫效果,他一聲不響地坐在位子上,靜靜地發呆,給我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我次上課時都要注意他的畫面是否有改進,不幾天,就發現他沒有掌握基本的繪制技法,有時還缺少耐心,畫畫時,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東西……把所拿的東西拿起來翻半天,很沒有條理。
在一天早上的上學路上,我在超市碰到了他的媽媽,交流得知,孩子很愛畫畫,教師確實耐心,辦事情有頭無尾……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沒效果,很苦惱。聽了他媽媽的這番話,我心里也感受到了家長的意思無奈,只知道我身上的責任太重了,不管怎樣我也要努力做好。
后來,我每次作品示范的時候,總是把他叫到跟前,讓他把每一步和要求看清楚。距離近了就能更好的關注他。課下還經常聽一聽他的反饋,問他又沒有聽懂,告訴他一些具體解決繪畫問題的一些方法,課堂上還經常用他的作品做范例來講解如何避免的問題及解決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畫面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畫畫后那種滿足的喜悅,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后來他媽媽激動的說:“老師,太謝謝你了,孩子現在變得很自信,經常拿著自己的作品給大家做展示,還聲稱要到植物園里亮亮秀秀自己的作品……”頓時我很有成就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張白紙,我用自己對教育的執著去描繪那精美的畫面,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
用自己的努力對學生自尊的呵護,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才是教育對實現自己責任的最好體現!教育好我們身邊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是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共享快樂最好的理解。
篇2:讀書筆記讀《班主任可以這樣做有滋味》有感
暑假,妹妹南京之行帶回來了幾本書,都跟班主任的工作有關,浙江省杭州市實驗中學高級教師鄭英著的《班主任,可以這樣做的有滋味》就是其中一本。作為科任教師的我,一直對班級管理這一塊的工作無所適從,看到這個題目,不禁好奇:“班主任還能做得有滋味?”帶著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
鄭英老師,1978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連續7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我看來中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本來就很繁重,而班主任們除了教學任務外,還有繁瑣的班級管理任務,鄭英老師卻把班主任做的有滋味,對她而言,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雙豐收,先后成為《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雜志的封面人物。
這本書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在熟悉的地方探索美麗的風景,收錄了諸多班級管理的妙招。按照她的話來說,她就是一“教育農人”,做著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只是她多了一份細心,更多了一份用心,并注重積累。她的每一項工作都做的特別透徹,比如說:“運用名字的藝術”、“與學生對話的藝術”、“獎勵學生的藝術”、“懲戒學生的藝術”、“收作業的藝術”等。這本書解決了班主任工作中出現的很多問題。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名字的藝術。沒想到記著學生的名字這么重要。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叫出那些顯山露水的學生,他們或成績優秀,或行為出格,而對于“平平”的學生,總是印象不深。我教200多個學生,幾年下來,能說出學生的名字的少的可憐,提問有時還會張冠李戴,特別尷尬,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謝謝鄭英老師的提醒,今年我準備從記住學生的名字開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鄭老師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鄭老師的智慧和教育經驗,借用到工作當中,希望自己能一步一步長大,把科任教師做的有滋味!
篇3:聽管建剛執教《月光啟蒙》及講座有感
5月16日,在宿遷市實驗小學,聽取了管建剛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課后又聽了他的講座《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很早就讀過他的一些文章,了解到他起初在作文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后又轉向閱讀教學,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策略,感覺到一位特級教師總是在不段地鉆研自己的課程,提出一些嶄新的觀點,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于是,發自內心地欽佩他。
今天,又聽了他的課和講座,尤其是他談到自己曾經患病、養病、從商后又回歸課堂、十年磨劍被評為特級教師的人生經歷,更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過很多人執教《月光啟蒙》,還清晰地記得特級教師陳萍執教這一課的一些片段,她將文中的歌謠譜成曲給孩子們吟唱,她那感情充沛的范讀,繪聲繪色的講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級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以為。管建剛老師踐行著自己指向寫作的教學理念。他打著節拍與孩子們一起說唱歌謠,讓學生明白這些童謠歌謠,以及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都與《月光啟蒙》有關,這就是圍繞中心選材。接下來,又讓學生發現寫故事,僅僅提到名字,沒有講故事,讓學生明白這是詳略得當的寫法。然后,管老師將自己修改的文章發給學生,讓他們與原文比較,發現將寫月光的語段刪掉了,進而體會描寫月光不僅渲染了美好的意境,而且這美好的月色里有濃濃的母愛、柔和的母愛。
我當時很不能理解,管老師為什么沒有關注文章第四段,那里有“芳香的音韻”“不長莊稼卻長歌謠”等需要品味的詞句。后來才明白,這樣的句子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學生能讀懂的,老師自然不必教,老師要教的是學生還不能讀懂的那部分。
聽了管老師的講座,我更加折服。特級教師的作文教學,僅是編寫班級作文周報,就堅持了15年。這是真功夫,也是真研究。管老師談到,學生讀了不少東西為什么寫不出好文章來?那是因為他們在閱讀中只是指向情感和情節,只關注寫什么,不指向寫作,不關注怎樣寫,所以讀了很多,寫作水平沒有提升。他從自己的寫作經歷中悟出了指導寫作的真諦。他總結出學生寫作中的一百多種語病,他在班級中編寫作文周報,開展作文積分活動、搶分活動、稿費活動、稿費換書活動等等,讓學生體驗到發表的快樂、作文成功的快樂。
讀了不少特級教師的文章,也聽了不少特級教師的課。我認為,特級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把課堂上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能讓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嘗試,特級教師總能找到辦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激發好奇心,享受成功的快樂。他們把心思全部傾注在讓課堂怎樣吸引學生,讓教學怎樣變得輕松,讓課程如何粘住學生上。
感嘆特級教師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