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永新《我閱讀觀》有感
讀書筆記朱永新教授說:“一流的教師應該是一流的讀書人,只有一流的讀書人,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慨良多。
書之所以被稱為書籍而不是紙,是因為它具有閱讀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傳播和交流情感。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怎么去閱讀,其重點是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學生如果在學校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一旦離開校園,就會將書本拋到一邊,這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相反,一個孩子要是能養成這種習慣,將來一定比考高分的其他孩子走得更遠。聯系到我們學校中午孩子們進教室,規定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讀書,如果我們每個班主任都能認真抓好這項工作,那么我們必將改變一大批人。我們教師是平凡的,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平凡的事做得更有意義,那么我們就是成功的。插播一個小故事,今晚8點多,我在桌上讀朱教授的《我的閱讀觀》,同時也在記著筆記,30月大的兒子趴在我桌旁拿著筆畫圈,他奶奶喊了幾次睡覺他都不走,嘴里還在嘟嚷:爸爸看書我也看書。他奶奶說,要是上學了還能說這話就好嘍。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能經常在兒子面前看書,我是不是能直接或間接的培養兒子將來的閱讀習慣。
還有,我們教師也必須讀書,這樣才能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這句話說的有點大,但我想,只有我們堅持閱讀,改變我們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是肯定沒問題的,當發覺我們自己改變了,周圍的一切也似乎也在改變。我們教師的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教書,也不完全是為了學生的成功,我們的閱讀是為了充實我們自己,武裝我們自己,讓我們的精神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才能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遠離平庸。
下面引用朱教授的幾句話收尾: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變得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有智慧;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我們一定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但閱讀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美景,體驗精彩人生。
篇2:讀朱永新《我閱讀觀》有感
讀書筆記朱永新教授說:“一流的教師應該是一流的讀書人,只有一流的讀書人,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慨良多。
書之所以被稱為書籍而不是紙,是因為它具有閱讀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傳播和交流情感。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怎么去閱讀,其重點是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學生如果在學校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一旦離開校園,就會將書本拋到一邊,這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相反,一個孩子要是能養成這種習慣,將來一定比考高分的其他孩子走得更遠。聯系到我們學校中午孩子們進教室,規定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讀書,如果我們每個班主任都能認真抓好這項工作,那么我們必將改變一大批人。我們教師是平凡的,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平凡的事做得更有意義,那么我們就是成功的。插播一個小故事,今晚8點多,我在桌上讀朱教授的《我的閱讀觀》,同時也在記著筆記,30月大的兒子趴在我桌旁拿著筆畫圈,他奶奶喊了幾次睡覺他都不走,嘴里還在嘟嚷:爸爸看書我也看書。他奶奶說,要是上學了還能說這話就好嘍。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能經常在兒子面前看書,我是不是能直接或間接的培養兒子將來的閱讀習慣。
還有,我們教師也必須讀書,這樣才能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這句話說的有點大,但我想,只有我們堅持閱讀,改變我們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是肯定沒問題的,當發覺我們自己改變了,周圍的一切也似乎也在改變。我們教師的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教書,也不完全是為了學生的成功,我們的閱讀是為了充實我們自己,武裝我們自己,讓我們的精神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才能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遠離平庸。
下面引用朱教授的幾句話收尾: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變得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有智慧;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我們一定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但閱讀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美景,體驗精彩人生。
篇3:讀朱永新《新教育之夢》有感
讀朱永新《新教育之夢》有感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仿佛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
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小學,很多方面已經是循著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著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沖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著諸多困難,于是咀嚼著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著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