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作文評價課改進

小學語文作文評價課改進

2024-07-31 閱讀 4653

小學語文作文評價課的改進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劉盈利

摘要:傳統的作文學習評價,僅僅只是對學生所掌握的語言文字的表達和交流能力進行書面的比較狹窄的測量與評價(通常僅用一個考題就決定學生的作文成績),這種評價可以從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中找到依據,注重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量與質的一次性的終極性的考核,不符合新課程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的要求。我們在新課程中希望把學生的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把作文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多元互動的教學活動,并進而使寫作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要動力,使作文教學成為素質培養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作文評價多元互助互動

《語文課程基礎》中的評價建議是這樣說的:“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建議中看出語文評價是學生發展的資源,其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那么寫作評價就要體現評價的發展性,力圖讓每一次評價成為本次寫作的延續和下次寫作的起點,讓學生在每一次評價中提高寫作能力。于是我嘗試在小學作文評價課堂中進行三次改進。

第一次嘗試:讓學生掌握作文講評四步驟。

布置作文,寫作前的指導雖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作文評改更為重要。既然作文本上的評語作用不大,那么就干脆把“權利下放”,把作文評改放進到課堂中,設法讓學生們對修改作文產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作文講評課的四個步驟:(1)首先,復習寫作的基礎知識,回憶作文的要求及指導的重點;(2)習作展示;(3)學生討論,指出優點,并提出修改的意見;(4)作文修改。

第二次嘗試:讓學生書面記錄修改的意見。

嘗試的結果,學生的討論很熱烈。他們在討論中發現了不少的優缺點,并能針對作品中的不足提出許多較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被展示的習作通過修改,作文出色了許多。但是經過幾次的作文評改課后。我發現:多數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討論,但是對自己的作文,除了修改和訂正錯別字之外,基本上文章不會做大的改動。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除了被展示習作之外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做書面的記錄,讓他們修改,有許多同學都忘了。為此,我調整了作文講評課的操作要求,讓學生把展示習作的意見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對照自己的作文,及時記錄課堂上提出的可供自己修改作文時參考意見。被展示作文的習作者針對別人的評判,可以作自我辯護或說民為什么這樣寫作。讓學生們在辯論中明確寫作的要領。

第三次嘗試:讓學生學會編寫作文提綱。

指導策略的調整,在一些學生身上是奏效的,但是對于不少同學的作文修改只是作了稍稍的改動,改觀不大。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照寫作要求,覺得相距甚遠,修改就等于重寫,太麻煩。的確,對于寫作基礎不太好的同學頭痛。寫一次已經是很不容易,重寫更是頭痛。為此,我開始強調寫作前要靜思和精思,編寫作文提綱。

因為,大部分學生作文前都沒有計劃,提筆就寫,一氣呵成,寫到哪里算哪里。憑感覺寫出來的左恩,只能是勉強湊足字數,很難符合作文的要求。

起初,學生雖然也編寫了寫作提綱,但作文的隨意性還是很強。原因是多數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老師。為此,我把提綱講評與修改講評一起引入了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內修改作文提綱,檢查提綱與題目是否吻合,并把提綱寫具體。教師巡視,挑出較好的提綱做示范。經過幾次訓練,學生作文偏題情況大大減少,作文講評討論后的“修改工程”大為減輕。學生也樂于動手修改作文了。

所以我們要適應課程改革和社會發展、人材成長的需要,運用新的評價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作文學習氣氛,以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核心,調控學生主觀因素,多角度,多層次,多方法的來評價學生,使學生通過評價取得自身學習受到肯定的快樂,把少數人的作文學習,變為人人都能獲得進步的作文學習。

篇2: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摘要】本文淺談作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學活動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學生或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后,都漸拋腦后,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現在的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更多地關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順,文筆是否花團錦簇,學生的語言越來越華麗,內容更卻越來越空洞,情感也越來越虛假,這樣的文章卻往往能得到老師的好評。

這一切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的老師需要對作文的評價方式有一個新的認識,作文的要求不能偏離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背離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在評價孩子的作文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寫作熱情,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的眼睛,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在鼓勵中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促進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對于孩子們作文的評價呈現方式,可以用等級評價,也可以加以評語;還可以將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老師評價相結合。不管是哪一種作文評價方式,我們都應該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今天學生寫的作文,大部分或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口味,幾乎沒有學生自己的情感表達,作文變成了及其虛假的東西,寫游記,就是為了表達對祖國、對家鄉、對建設者的熱愛、贊美之情;寫身邊的愛,不是父母深夜背著生病的“我”上醫院,就是父母冒雨為“我”送傘;寫友情,不是我借你橡皮,就是你扶我起來;寫好人好事,不是讓座,就是扶老人過馬路,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感謝老師家長的悉心教導;寫學習寫訓練,不是為祖國、為集體爭光,就是勤奮向上永不放棄……這樣千篇一律,空話連篇、假話當道、套話成堆的作文,我們又從何談何真實情感?從何談認知發展?新課標中指出:“應重視對寫作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重視真情實感的表達。”這就要求孩子的作文內容必須是真實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求孩子在寫作文時務必要求真求實。

有一次,我讓學生寫一封給爸爸媽媽的信。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大談爸爸媽媽的“苛刻”教育,甚至于感嘆生活“艱難”。究其原因,因為該同學的家長的確望子成龍心切,也有不少老師反映其父母專制的管教,學生在家庭中就難免產生消極的情緒,覺得生活“艱難”,所以他就把這種真情實感很自然地寫進了作文里。由于他說的是真話,抒的是真情,但寫得相當實在、真切。對此應該如何評價?我認為這位學生能寫真情實感,路子對,文風正。在講評課上,我大大肯定了這種寫作態度,當然也指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不少有同病相憐之苦的學生竟對文中現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積累了又一次習作素材。

二、培養學生自信地寫作

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除了平時積累少外,還因為作文的條條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離題,一次次的打擊,讓孩子再不敢動筆寫作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敢寫作文呢?這就要求老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對話平臺,讓學生重塑自信。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要讓學生充滿自信,那我們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碴”,而應該學會善用鼓勵,讓學生在作文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一個字詞的運用到一個片段的描寫,從文章的材料、內容、立意到學生寫作的表達技巧,從工整的書寫到錯別字的減少,我們都應該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對文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避免使用“不好”“不該”“差”等傷害學生自尊的語言,絕對禁止使用侮辱和帶歧視性的語言。我們要引導學生自我欣賞,自我接納,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經教過這么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動,籃球是他喜愛的運動項目。因此,在言談間、作文里經常提到他的籃球,可是在有關打籃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這樣的敘述:甲同學得到球傳給乙同學,乙同學又傳給丙同學,丙同學又傳給丁同學,丁同學又傳給……,最后某同學投籃,球進了!作文也寫完了,這樣的作文按照書面情況給予評價顯然會挫傷他的積極性。

篇3:小學語文作文評價課改進

小學語文作文評價課的改進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劉盈利

摘要:傳統的作文學習評價,僅僅只是對學生所掌握的語言文字的表達和交流能力進行書面的比較狹窄的測量與評價(通常僅用一個考題就決定學生的作文成績),這種評價可以從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中找到依據,注重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量與質的一次性的終極性的考核,不符合新課程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的要求。我們在新課程中希望把學生的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把作文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多元互動的教學活動,并進而使寫作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要動力,使作文教學成為素質培養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作文評價多元互助互動

《語文課程基礎》中的評價建議是這樣說的:“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建議中看出語文評價是學生發展的資源,其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那么寫作評價就要體現評價的發展性,力圖讓每一次評價成為本次寫作的延續和下次寫作的起點,讓學生在每一次評價中提高寫作能力。于是我嘗試在小學作文評價課堂中進行三次改進。

第一次嘗試:讓學生掌握作文講評四步驟。

布置作文,寫作前的指導雖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作文評改更為重要。既然作文本上的評語作用不大,那么就干脆把“權利下放”,把作文評改放進到課堂中,設法讓學生們對修改作文產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作文講評課的四個步驟:(1)首先,復習寫作的基礎知識,回憶作文的要求及指導的重點;(2)習作展示;(3)學生討論,指出優點,并提出修改的意見;(4)作文修改。

第二次嘗試:讓學生書面記錄修改的意見。

嘗試的結果,學生的討論很熱烈。他們在討論中發現了不少的優缺點,并能針對作品中的不足提出許多較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被展示的習作通過修改,作文出色了許多。但是經過幾次的作文評改課后。我發現:多數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討論,但是對自己的作文,除了修改和訂正錯別字之外,基本上文章不會做大的改動。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除了被展示習作之外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做書面的記錄,讓他們修改,有許多同學都忘了。為此,我調整了作文講評課的操作要求,讓學生把展示習作的意見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對照自己的作文,及時記錄課堂上提出的可供自己修改作文時參考意見。被展示作文的習作者針對別人的評判,可以作自我辯護或說民為什么這樣寫作。讓學生們在辯論中明確寫作的要領。

第三次嘗試:讓學生學會編寫作文提綱。

指導策略的調整,在一些學生身上是奏效的,但是對于不少同學的作文修改只是作了稍稍的改動,改觀不大。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照寫作要求,覺得相距甚遠,修改就等于重寫,太麻煩。的確,對于寫作基礎不太好的同學頭痛。寫一次已經是很不容易,重寫更是頭痛。為此,我開始強調寫作前要靜思和精思,編寫作文提綱。

因為,大部分學生作文前都沒有計劃,提筆就寫,一氣呵成,寫到哪里算哪里。憑感覺寫出來的左恩,只能是勉強湊足字數,很難符合作文的要求。

起初,學生雖然也編寫了寫作提綱,但作文的隨意性還是很強。原因是多數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老師。為此,我把提綱講評與修改講評一起引入了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內修改作文提綱,檢查提綱與題目是否吻合,并把提綱寫具體。教師巡視,挑出較好的提綱做示范。經過幾次訓練,學生作文偏題情況大大減少,作文講評討論后的“修改工程”大為減輕。學生也樂于動手修改作文了。

所以我們要適應課程改革和社會發展、人材成長的需要,運用新的評價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作文學習氣氛,以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核心,調控學生主觀因素,多角度,多層次,多方法的來評價學生,使學生通過評價取得自身學習受到肯定的快樂,把少數人的作文學習,變為人人都能獲得進步的作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