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老師課堂上怎么進行有效教學評價

老師課堂上怎么進行有效教學評價

2024-07-31 閱讀 8050

老師課堂上怎么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對教學情況全面測評的一個手段。課堂教學的評價的目的就是聚焦于微觀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分析,發現教師的優勢與不足,不斷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趙德成教授的《有效的教學評價》讓我們體會到:教學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要淡化教學的評價指標,要以校為本扎實有效地開展。

一、教學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以往的教學評價看重結果,注重教師的課堂表現,側重課堂表面的熱鬧形式。公開課是這樣,常態課也是如此。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教師是主角,是演員,而學生成了配角,成了觀眾。顯然,這違背了新課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是違背科學原理的評價。

如何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呢?我們的評價一定要真實、有效。從教師層面看,導入要有效、點撥要有效、激勵要有效、技術運用要有效、情境氣氛要有效、目標確定要有效、師生互動要有效等等。從學生層面看,自主運用時間要有效、合作交流要有效、思維探索要有效、過程生成要有效、表達闡述要有效、情感體驗要有效、活動訓練要有效、總結反思要有效、目標達成要有效等等,無論哪個層面,都應以學生為評判標準,從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絕不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穿新鞋走歪路”。

二、教學評價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

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我們往往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做到教學過程完整,教學任務要圓滿完成,語言要生動富有感染力,還要使用多媒體等等。殊不知,這些評價的指標根本不能體現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對《狼牙山五壯士》這篇傳統的課文,在閱讀教學時絕對不可能只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我們需要在教學思想上定位,走出“內容分析”的“魔區”。其次,在閱讀指導上,要踩好“教材是例子”的三個點,即:目標與方法的點、整體把握的點、學習語言的點。然后,根據學情分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扎實達成教學目標,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再則,我們不能強求所有的課非得用多媒體不可。曾經有學校把沒有使用多媒體的課例視為不合格的課。這樣的評價指標導致有的老師濫用多媒體。在上《圓明園的毀滅》時,放了一場電影,電影結束,老師總結,課就結束了。學生有什么收獲呢?唯有嘆息而已。

“任何一項改革在實施中遇到的真正困難,不是發展新的觀念,而在于從舊有觀念世界中剔除不適宜的成分。”所以要追求有效的評價,我們必須剔出不適宜的成分,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

三、教學評價要以校為本扎實有效地開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通常以“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基本評價步驟是:講課

篇2:學校有效教學模式專題培訓活動方案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縣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學年度我學區將組織實施教師“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活動。為增強培訓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性,有效提升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目標,引導全體教師重點學習重要的和新出臺的師德規范與法律法規,開展“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有效教學能力。

二、培訓對象

全學區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內容

1、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

2、學科講座:“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3、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四、活動安排:

(注:專職常識、體藝學科教師選一學科類別參加活動)

1、文科類教師培訓

時間:201x年*月*日(星期三)

地點: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內容:

上午:8:30―10:30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李*

10:40―12:15學科講座:

小學語文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主講:季*

下午:13:30―16:20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主講:榮*

2、理科類教師參加培訓

時間:*年11月20日(星期四)

地點: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內容:

上午:8:30―10:30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李*

10:40―12:15學科講座:

小學數學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主講:方*

下午:13:30―16:20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主講:榮*

五、培訓考核。

建立健全、優化細化教師培訓學年度考核制度,堅持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并重,實行“教師培訓檔案袋”評價方法,以觀念轉變、理念更新、知識重構、技能提升、問題解決和行為改進為考核內容。

學年度在職教師崗位培訓考核權重為集中培訓占30%、公需課遠程培訓占30%、校本研修占40%,各項考核全部合格,方可認定學年度培訓合格,認定72學時。

六、相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視本次培訓學習活動,要做到分工細致,責任明確,措施有力,確保教學、培訓兩不誤。

2、全體參學人員依據培訓類別,準時參加相關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不得遲到、早退,不得無故缺席,否則,按曠課處理。

3、參學時須帶本年度校本教材與手冊到會,培訓過程中應仔細聽講,認真填寫好手冊中相關內容。

*中心學校

*x年*月*日

篇3: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內容摘要]

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把多媒體課件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必將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育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資源促進發展

[正文]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高,作用越來越明顯,并成為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仍在繼續縱深推進,新、舊教育體制正在逐步過度,學生素質更待進一步提高,在這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教學”,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的促進了教育教學的健康迅速地發展。使教與學內容、思想及方法得到空前的發展和新的飛躍。

一、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在學校教學中普及的越來越廣,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精神,給學生們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的雙向傳播和動態性的教學中都越來越多地得到了體現,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如果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僅有利于學生展開聯想,把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他們通過圖片、課件直觀感受,還可以將靜態的事物變為動態的發展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與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是逐步實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優化了課堂結構,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這樣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可以促進我們豐富教學經驗,在學校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我收獲的不僅是教學資源,更多的是對教學的改進與思考,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一課中,我按照“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