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六個追問》讀后感

《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六個追問》讀后感

2024-08-01 閱讀 4934

《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六個追問》讀后感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轉載了這篇文章,內容不長,寥寥數語,卻讓人豁然開朗。把它置頂,放在打開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寫作”讓我感慨良多。對于自己教育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反思都可以記錄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剖析,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經也信誓旦旦地堅持寫,可后來繁雜的事情多了、身體健康也出現了各種不太良的信號,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堅持記錄下來。每每想起來都感覺遺憾,也許這就是普通人跟名師專家的區別,一件事情,堅持去做跟偶爾做,效果不會相同。

“專業閱讀”,平常也屬于比較愛讀書的--可閱讀的時間總是不能保障,一本書讀好久,有時還會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蘊不夠深厚,老有一種岌岌可危的感覺。特別是這次在濟南參加研修,晚上研討時組長的一個調查“說說你都讀過哪些專業的書籍”--交流之下,更覺惶恐。當晚在亞馬遜訂了四本書,現在已陸續收到,看著那四本書,真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讀的第一本用報紙小心地包了書皮,現在已經開始閱讀,在讀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是不讀書時所沒有的......

“偶像”,記得多年前,我還剛剛二十幾歲,第一次在錄像上看到吳正憲老師講的一節《面積和面積單位》,被吳老師課堂上的那種激情和親和力深深打動,吳老師的課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們歡迎,就像有一種魔力一樣,深深吸引著上課的孩子們,也吸引著聽課的老師。那時我還剛剛教數學不久,因為是幼師畢業,身上天生有一種當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實習時,就感覺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種力量,我會用我的愛去善待每一個孩子,我要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充滿力量、快樂成長......當看到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時,才意識到要能讓課堂上充滿愛,絕對不是只有心中的沖動,更多的應該是趕緊讓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個像吳老師這樣的好老師,真正讓愛灑滿自己的課堂。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參加多種培訓活動努力學習,以后陸續又聽過好多專家的課,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很多學習活動中,都能現場看到吳老師執教,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向她學習的信念。讀了這篇文章才明白,對偶像除了熱愛和崇拜,還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學實踐--這樣才能進步得快!于是給自己定下目標,從現在開始,讀吳正憲老師的書、研究吳老師的課堂,向她學習,哪怕只能進步一點點......

篇2: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2團中學李玉敏

摘要: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本文通過三個案例提出了兵團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解決途徑,力求促進兵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背景、教師專業發展、二師中小學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行各業的分工不斷明確,社會對于人們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是越來越高的。教師做為社會上一個獨特的社會職業,其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教師的專業發展宛如教育改革的推動力或火車頭,可以帶動其他各種層面的發展與改進”。眾所周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網絡的普及化程度迅猛提升。在教育發展的今天,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也顯得越來越突出和重要。做為一名兵團的一線基層教師,以下是筆者就兵團二師中小學開展的幾個案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的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和專家的指導和批評。

一、校本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

當下,校本教研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課程實踐者,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而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研究正是進行有效的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方式。網絡環境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使教師受到情感的熏陶;網絡環境又長于資源豐富,使教師能夠得到專業知識的指引。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研究,促使教師通過對“教學事件”的分析,理解、體驗隱匿在“教學事件”背后的教學原理。課例研究的另一個價值還在于:它可能為教師的“自我更新”和“觀念轉變”提供第一推動力。當教師參與課例研討的時候,能夠讓教師開闊眼界,努力提高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優化意識,更好地進行反思。并以此對數學教師進行專業素養的自我培訓,進而實現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校本教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反思就好比是精神上的新陳代謝。作為教師,每天都在教學的實踐中積累著經驗,如果不對此進行梳理,慢慢地,教師就會變成經驗型的教師。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現有的經驗,把那些有效的經驗升華為智慧與方法,把那些不良的無效經驗清除掉。沒有這樣一種內在機制,一個教師就不會很好地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寫日記、寫案例、寫隨筆、教學后記、教師之間的討論、對照理論反思等多種方式體現自己的反思;還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備課組或教研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反思。反思可以讓教師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育QQ群: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實施新課程數學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伴互助是關鍵。它是教師集體共同參與的一種校本研究形式。是以自我反思、自我開放為前提,以形成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經驗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長的校本文化特色為歸宿的一種新型的教研方式。其實質是教師作教學研究者之間的教學交往、對話、互助與合作,是教育智慧的互動互助。

為了提高課例研討的互動性,教研室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的互動模式。充分利用QQ,建立了數學科組教研群、各年級集備群,開展了“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教學大行動,充分體現了群體共同發展的思想。課題組每學期推薦一名教師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的教學案例,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備課,將教學設想發布在群中,其他成員隨時進行評價。有關教師在群或論壇中發表意見。主備教師根據評論反復修改、試教,小組成功后再在教研組展示。課題組成員在網絡教研論壇中再次發表評論,并合理評價等級。每一堂課都體現了教師集體的智慧,每一個教學細節都成為教育案例的場景素材,研討的目的是促進全體老師在研討、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篇3: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作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

河北省青縣清州學區劉缺屯小學徐俊婷

摘要: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教師成長的主旋律。隨著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更優化的過程,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最佳發展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隱性知識的挖掘。通過撰寫教育敘事,提倡教學反思等途徑,可以讓教師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得以傳遞,進而實現教師知識的共享、管理、創新和價值增值,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課程改革、網絡信息、網絡教研、專業成長、

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人們通過網絡技術獲取了大量的大量的信息,擴大知識面。同時,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尋求縱深的突破,而作為理論支撐的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卻長期處于初級階段,這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態勢極不相稱。因此,教師專業化要通過一個個教師具體而微的專業活動來實現的。對于廣大教師而言,來自教學一線優秀教師的專業發展理念、模式、工具、策略和實踐經驗是教師交流觀摩的必要條件。那么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信息技術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

隨著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更優化的過程,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最佳發展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隱性知識的挖掘。通過撰寫教育敘事,提倡教學反思等途徑,可以讓教師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得以傳遞,進而實現教師知識的共享、管理、創新和價值增值,這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

1、利用網絡渲染,激活學生思維

在《頤和園》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在互聯網上觀看頤和園的視頻,讓他們感知頤和園的美。悠揚的音樂、逼真的畫面使學生們興趣大增。學生無拘無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2、創設虛擬網絡,輕松獲取知識,突破重點、難點。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美文等制作了網頁型課件,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網絡環境,并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讓學生利用專題學習網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歡的景點,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同時也避免了學生上網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