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暑期讀書筆記《構建小語好課堂》讀后感
利用暑假的閑暇,我細細閱讀了韓春梅老師編著的《構建小語好課堂》一書,深感獲益匪淺。通過閱讀,我了解到韓老師追求“生本、師本、高效”的課堂教學境界,在深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名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構建了層次清晰的“三讀三段”閱讀教學模式,“三讀”即初讀感知、研讀感悟、展讀深化,“三段”即課前自主預習、課堂學展點練、課后自由閱讀。該模式建立在新課程理論基礎上,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做到了讀寫結合和課內外結合
本書從文體入手,精選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童話閱讀教學五個方面的多個教學案例,清晰解讀了“三讀三段”模式的操作流程,不僅回答了閱讀教學教什么、如何教、為什么這么教等問題,還解決了學什么、如何學、為什么這么學等困惑。韓老師的閱讀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有章可循的,也是有“法”可依的。
韓老師的教學經驗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學情況。例如學習新課之前要求學生做的自主預習,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在閱讀了韓老師書中的“課前自主預習”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在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之前,教師要依據具體情形進行學法指導,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只有教師進行了具體的學法指導,學生的預習才會有的放矢,才能讓有限的課堂更高效。
讀到這樣的書,我每每都有躍躍欲試之感,然而在具體操作中,又有很多的困惑。在課堂上如何和學生交流才算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如何不動聲色地幫助他糾正?怎樣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課堂,節(jié)省下更多的時間來實現(xiàn)課外拓展閱讀?
諸如此般的疑問,我不能奢望全部在本書中得到解答,但是作者至少給了我很多參考和啟迪,讓我在敬佩如此精彩的課堂生成時,也能在今后的實踐中逐漸摸索出更適合自己,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好語文,并非那么簡單,構建語文好課堂,也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我會在韓老師的指引下,鍥而不舍地努力下去,探索下去,讓自己不斷成長,讓學生得到更加科學、高效的教育,讓課堂更加精彩、充實、高效!
篇2:實驗學校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合作、探究”、“綜合實踐活動”“感悟、體驗”,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各種新的理念、方法成為教師的追求。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甚至有人感嘆“語文教學像霧、像雨、又像風?!泵鎸ΨN種困惑和疑問,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伴隨對新課標的深入解讀。我覺得上簡單的語文課是正確的選擇。
一、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明。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究竟要讓學生獲得什么知識、提高什么能力、關注什么情感體驗,教學目標中要明確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目標在教學中的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讓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二、簡潔明了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有一條線而不是一大片”。誠然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積累運用千頭萬緒,“工具性”與“人文性”爭論不休。但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就如同張慶老師講的“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落實在教學設計上就是一個實字,讓語文課上講語文的東西,不要出現(xiàn)關于語文和非語文的東西。
三、簡約明晰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的方式多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認識到教學評價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是對被評價對象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應該有一個教學目標相對應的評價。
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語文應該姓“語”。在簡單中看到復雜,于平淡中體現(xiàn)神奇。
篇3:《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假期里,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著讀著,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了解,更系統(tǒng)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shù)龋鶎е掠柧毜托踔翢o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于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