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聽課心得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聽課心得

2024-08-01 閱讀 4244

今年,我有幸參加中原區素養大賽,其間受益頗多。在比賽期間,我聽了六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了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獲.下面我就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當我聽著這些教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人教版《荷葉圓圓》《烏鴉喝水》《小壁虎結尾巴》這三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欣賞,聲情并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對友誼的深刻認識及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友誼的珍惜與熱愛。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系,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夸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六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扎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篇2:學習心得核心素養要落地教師素養需提升

中國教育報(**-9-14)發表尹后慶《核心素養要落地,學習方式必須變》的文章,細細品讀,值得的研究學習。文章中提到:“我們要重新認識學科活動的真正價值。在教學中,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科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習者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系。學科活動要體現經驗性,讓學生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要體現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活動”;要體現校本性,應該結合不同區域和環境的特點選擇資源和組織活動;要精心設計活動,充分體現活動的教育性,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結合學科內容和特點設計活動。”提出政治學科既要有社會實踐,又要有“活動課程”,知識性內容的教學可以設計成活動來實施,通過社會調查和訪談、問題探究和辯論等,在活動中學習和思索、認知和行動。這就給政治教師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們重視審視核心素養問題。

要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我認為,政治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養。“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有較高的素養。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更新,業務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以德服人。要提高教師素養素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德樹人,為人師表

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舉措,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是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育人模式。核心素養非常明確地回答了“樹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即規定了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不僅如此,核心素養的內涵中,非常明確地將人的道德素養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等。***對核心價值觀作了精辟的解釋:核心價值觀就是德,既是個人之小德,又是社會、國家之大德。而倫理道德正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底色和本色,立德樹人是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又具有時代特點的育人模式。因此,正人先正已,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作為政治教師必須做到,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不能在學生中亂發言論,誤導學生;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處處做學生的表率。

二、堅持學習,與時俱進

教師要不斷讀書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加強繼續教育,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掌握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

三、勇于反思,善于創新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反思,善于創新。這就需要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著職業倦怠感,其實就在于對于自己的教育教學缺乏研究,長年累月充當著教科書與專家的傳聲筒,缺乏自己對于教育教學的個人獨到見解,做了一輩子的教書匠,已經失去了最初從事教育事業的激情與勇氣。要消除這種現象,教師就要多方面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不畏艱難,堅持不懈,這樣才能找到教學的樂趣,提高自己的教學積極性。

四、尊重學生,回歸本真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身份雖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卻是完全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說:“唯有平等,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完全消除,才會發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也是合作伙伴。因此,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拋棄權威和“金口玉言”,承認當今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其每一個學生的內在潛能,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教師總是一廂情愿替學生“著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課經常拖堂,擠占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其他課程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

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應該讓課堂回歸生活的本真。只有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本真,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感染、影響學生,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也是學生自身知識增長、能力提高、情感升華、全面發展的主體。就像每個人要靠自己吃飯,靠自己消化一樣,只有通過自身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觀察、思考、參與、運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核心素養培養的共識。政治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將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大課堂,進一步拓展生活,從中汲取生活的養料,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實際中檢驗和豐富所學知識,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充滿創造力的群體,要把他們的創造力作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加以珍惜和利用,相信學生的能力,寬容學生的行為,鼓勵學生的進取。核心素養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不斷地反思、總結、學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