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

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

2024-08-03 閱讀 7033

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培養計劃

一、總體培養目標及要求

(一)總體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面向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在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食品藥品監督局等機構從事預防醫學各項工作的高級公共衛生專門人才。

(二)總體培養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思想和*x理論的基本原理;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圣義務。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和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衛生及食品衛生監測、社區醫療等機構從事預防、衛生管理、保健工作及醫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公共衛生專門人才。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始終以公眾、社會的利益為己任,尊重社會公德。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公共衛生工作,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

3.具有較強人際交往能力,善于與他人溝通,尊重他人,真誠合作。

4.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具有健全心理,注重自我修養。

5.樹立終生學習觀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預防領域進一步深造的基礎。

專業知識要求:

1.掌握基礎醫學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防疫工作的基本知識。

3.掌握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

4.掌握人群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醫學統計學的原理與方法。

5.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

6.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7.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專業技能要求:

1.具有全面、系統、正確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備寬厚的預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督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具備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具備分析人群疾病流行規律和各種影響因素,制定防治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的規劃和措施的能力。

5.具備參與預防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6.具備應用現代分析方法及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分析和認定的能力。

7.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寫能力,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

8.掌握常見病、急慢性病的診斷處理知識和常規診療操作技術。

三、各學年培養計劃

(一)大一學年

1.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習氛圍,培養獨立學習的學習意識及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2.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及掌握醫學基礎的知識。

3.大學生通用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具備醫學相關的基礎物理,化學及數學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一)大二學年

1.醫學基礎主干課程的學習,掌握基礎醫學基本理論知識。

2.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具備一些基礎的實驗操作能力。

3.參加學生團體工作,鍛煉人際交往及溝通協作的能力。

4.倡導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團體的行動,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公共衛生工作,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

(一)大三學年

1完成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掌握臨床基本的病因學、癥狀學、相應的臨床處理措施及用藥守則。

2.參加臨床課程的實踐,掌握臨床中診斷病情的方法。

3.倡導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拓展思維培養基本的科研能力。

4.根據自身情況及當前就業形勢,制定職業規劃方案,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一)大四學年

1.完成預防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學習,掌握預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督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了解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相關理論知識。

3.完成臨床科室實踐,具備臨床中常見疾病的癥狀診斷及基本處理的能力

4.積極參與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結合。

(一)大五學年

1.完成預防醫學專業實踐環節,掌握人群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醫學統計學的原理與方法。

2.具備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積極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及畢業答辯。

四、主干學科與學位課程:

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

學位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內科學、外科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毒理學、衛生事業管理學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1、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

2、臨床集中實習。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實習,同時選擇與職業興趣相關的科目強化實習,寫出畢業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

4、在部分課程的教學中安排與本課程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

五、指導教師課外指導

1.指導并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

2.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

3.引導本科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及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為將來有志向踏入科研領域的學生奠定扎實的科研基礎。

4.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篇2: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

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培養計劃

一、總體培養目標及要求

(一)總體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面向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在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食品藥品監督局等機構從事預防醫學各項工作的高級公共衛生專門人才。

(二)總體培養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思想和*x理論的基本原理;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圣義務。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和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衛生及食品衛生監測、社區醫療等機構從事預防、衛生管理、保健工作及醫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公共衛生專門人才。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始終以公眾、社會的利益為己任,尊重社會公德。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公共衛生工作,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

3.具有較強人際交往能力,善于與他人溝通,尊重他人,真誠合作。

4.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具有健全心理,注重自我修養。

5.樹立終生學習觀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預防領域進一步深造的基礎。

專業知識要求:

1.掌握基礎醫學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防疫工作的基本知識。

3.掌握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

4.掌握人群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醫學統計學的原理與方法。

5.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

6.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7.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專業技能要求:

1.具有全面、系統、正確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備寬厚的預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督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具備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具備分析人群疾病流行規律和各種影響因素,制定防治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的規劃和措施的能力。

5.具備參與預防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6.具備應用現代分析方法及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分析和認定的能力。

7.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寫能力,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

8.掌握常見病、急慢性病的診斷處理知識和常規診療操作技術。

三、各學年培養計劃

(一)大一學年

1.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習氛圍,培養獨立學習的學習意識及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2.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及掌握醫學基礎的知識。

3.大學生通用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具備醫學相關的基礎物理,化學及數學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一)大二學年

1.醫學基礎主干課程的學習,掌握基礎醫學基本理論知識。

2.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具備一些基礎的實驗操作能力。

3.參加學生團體工作,鍛煉人際交往及溝通協作的能力。

4.倡導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團體的行動,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公共衛生工作,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

(一)大三學年

1完成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掌握臨床基本的病因學、癥狀學、相應的臨床處理措施及用藥守則。

2.參加臨床課程的實踐,掌握臨床中診斷病情的方法。

3.倡導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拓展思維培養基本的科研能力。

4.根據自身情況及當前就業形勢,制定職業規劃方案,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一)大四學年

1.完成預防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學習,掌握預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督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了解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相關理論知識。

3.完成臨床科室實踐,具備臨床中常見疾病的癥狀診斷及基本處理的能力

4.積極參與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結合。

(一)大五學年

1.完成預防醫學專業實踐環節,掌握人群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醫學統計學的原理與方法。

2.具備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積極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及畢業答辯。

四、主干學科與學位課程:

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

學位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內科學、外科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毒理學、衛生事業管理學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1、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

2、臨床集中實習。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實習,同時選擇與職業興趣相關的科目強化實習,寫出畢業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

4、在部分課程的教學中安排與本課程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

五、指導教師課外指導

1.指導并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

2.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

3.引導本科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及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為將來有志向踏入科研領域的學生奠定扎實的科研基礎。

4.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篇3:新任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辦法

  新任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辦法

  一、建立和完善新任領導干部政治理論考試制度。凡新提拔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人員,一律參加新任領導干部政治理論考試。考試合格者,進行任命;考試不合格者,取消任用資格,并將考試結果裝入個人檔案。

  二、堅持和完善任前談話制度。凡新提拔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人員,由市委有關領導和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同志對新任職干部進行任前談話,指出干部考察中了解和掌握到的缺點和不足,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試用期制度。凡是非選舉產生的領導干部,均實行試用期制。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職,不勝任的免去試任職務,另行安排工作。今年,該市已對新提拔的75名科級領導干部中的21名非選舉產生的副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為期一年的試用期。

  四、堅持和完善廉政談話制度。通過干部監督工作聯系會議、群眾信訪舉報以及平時檢查工作等方式,一旦掌握、發現干部在廉政建設上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時,便及時找其談話,對其進行開導式、提醒式、告誡式教育,幫助其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五、堅持和完善上崗前培訓制度。該市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上崗前培訓已經形成制度。近年來,他們對新提拔任用的115名科級領導干部均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崗前培訓。培訓中,堅持注重針對性、層次性、互動性、科學性和靈活性,專門聘請大學院校的客座教授、離退休老領導以及基層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同志為新提拔的領導干部授課,同時堅持搞好了黨性分析活動,切實提高了新任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和理論素養。

  六、試行領導干部任職承諾制度。在加強新提拔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工作中,該市試行了新提拔領導干部任職承諾制度,嚴格要求其任職前對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公開承諾。

  七、建立和推行新任干部述職制度。該市注重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跟蹤管理,一旦發現不良苗頭,結合全市干部隊伍實際,對其進行監督或提醒式教育管理,重點是進行了集體述職。目前,該市已對**年1月以來新提拔的75名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集體述職。

  八、建立和完善誡勉談話制度。對一些新任領導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學習、社交以及班子建設等方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但又沒有構成黨紀政紀處分的,本著從教育、幫助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誡勉談話,并將誡勉通知書送達所在單位黨組(黨委)和本人,要求其本人寫出書面整改意見交市委組織部和所在單位黨組(黨委)。今年,該市已對1名新提拔副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誡勉,效果良好。

  九、建立和推行試用期滿政績公示制度。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試用期滿政績公示制度,要求其將在一年試用期間的工作情況進行認真總結,由單位黨組(黨委)進行審核后,在本單位本系統和服務對象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為期7天的公示,廣泛接受干部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十、建立和完善試用期滿考核制度。為增強新提拔科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該市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試用期滿考核制度。試用期滿,組織部門將組織考核組對新提拔對象進行認真考核。考核合格,進行任命;考核不合格,免去試用職務,按試用前職務重新安排工作,并將考核結果裝入干部個人檔案,作為本年度考核等次評定和任用的重要依據。